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4197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22 1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中网格栅组件包括:中网格栅和灯体,所述中网格栅具有第一安装面,所述灯体设在所述中网格栅的一侧,且所述灯体具有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前后方向上接触。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中网格栅组件保证了中网格栅与灯体的面差要求,装配过程中取消了过程调整动作,提升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指出,灯体(例如组合灯)和中网格栅分别通过单独的安装结构与车身上的安装点连接,也就是说,灯体通过灯体安装件与车身上的灯体安装点连接,中网格栅通过中网安装件与车身上的中网安装点连接,这样,灯体与中网格栅的前后面差取决于灯体安装件和中网安装件与车身上的相应安装点的安装精度,而灯体与中网格栅的左右间隙需靠人工调整来满足要求,从而导致灯体与中网格栅装配后难以满足面差和间隙要求,影响车辆整体外观,且装配效率低。另外,由于灯体与中网格栅分别通过独立的安装件与车身上的独立安装点相连,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以保证灯体与中网格栅装配后的前后面差满足精度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包括:中网格栅,所述中网格栅具有第一安装面;和灯体,所述灯体设在所述中网格栅的一侧,且所述灯体具有第二安装面,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前后方向上接触。进一步的,所述中网格栅和所述灯体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定位柱,所述中网格栅和所述灯体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在前后方向上接触。进一步的,所述灯体具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位于所述中网格栅的后侧,其中r>所述第二安装面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部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安装面形成在所述中网格栅的后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进一步包括: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设在所述中网格栅的后表面上以用于调整所述中网格栅相对于所述灯体的位置。进一步的,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弹簧,所述弹簧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中网格栅的后表面上;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一端与所述弹簧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移动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止抵。进一步的,所述中网格栅的后表面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方向敞开的移动槽,其中所述弹簧的所述一端连接在所述移动槽的内壁上,且所述移动块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槽内。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部的与所述移动块止抵的一侧表面形成为从前向后倾斜朝向所述移动块延伸的斜面。进一步的,沿所述移动块的所述另一端朝向所述移动块的所述一端的方向,所述移动块的与所述第一安装部止抵的一侧表面倾斜朝向远离所述移动块的中心的方向延伸。进一步的,所述灯体为两个,且所述两个灯体分别位于所述中网格栅的左侧和右侧。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具有以下优势:(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保证了中网格栅与灯体的面差要求,装配过程中取消了过程调整动作,提升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品质。(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解决了中网格栅与左、右灯体之间的间隙均匀问题。(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减少了安装件的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且提高了安装节拍,缩短了安装时间。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通过安装中网格栅组件提高车辆整体的外观品质,提高车辆整体的装配效率,降低车辆整体的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车辆的整体外观品质高、装配效率高、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的局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网格栅组件的一个装配过程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中网格栅组件的另一个装配过程图;图4为图3中圈示的A部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网格栅组件,2-中网格栅,3-灯体,4-第二安装面,5-第一安装面,6-定位柱,7-定位孔,8-第一安装部,9-调整装置,10-弹簧,11-移动块,12-移动槽,13-导向面,14-斜面。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图未示出)的中网格栅组件1,包括:中网格栅2和灯体3。可以理解的是,中网格栅2又称汽车格栅或水箱护罩等,其主要作用在于为水箱(图未示出)、发动机(图未示出)、空调(图未示出)等进气通风,且防止车辆行驶中的外来物对车体内部的部件破坏以及提高车辆的美观度等。具体地,当灯体3(例如组合灯)为一个时,一个灯体3可以设在中网格栅2的左侧或者右侧,当灯体3为两个(例如组合灯)时,两个灯体3可以分别设在中网格栅2的左侧和右侧,一般情况下,中网格栅2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灯体3。例如,中网格栅2可以安装在车身最前端的中央位置处,车身最前端的两端可以分别设有一个灯体3,且两个灯体3分别位于中网格栅2的左侧和右侧,图1-图3仅示出中网格栅2右侧的灯体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中网格栅组件1可以为左右对称的结构,也就是说,中网格栅2可以关于车身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且左侧灯体3的结构可以与右侧灯体3结构关于车身的中心线对称,同时左侧的灯体3与中网格栅2左端部的连接结构可以与、右侧的灯体3与中网格栅2右端部的连接结构关于车身的中心线左右对称,从而下面仅以右侧的灯体3与中网格栅2右端部的连接方案为例进行说明。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了下面的技术方案后,显然可以理解左侧的灯体3与中网格栅2左端部的连接方案。其中,中网格栅2上具有第一安装面5,灯体3上具有第二安装面4,第一安装面5和第二安装面4在前后方向上接触。由此,通过第二安装面4与第一安装面5的前后接触,可以限定第二安装面4和第一安装面5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这样,在装配的过程中,只需保证第二安装面4与第一安装面5接触,就无需再分别调整中网格栅2、灯体3各自与车身在前后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即可以保证中网格栅2与灯体3装配后在前后方向上的面差满足精度要求,从而极大地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装配效率和装配精度、保证了中网格栅组件1的外观品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中网格栅组件1保证了中网格栅2与灯体3的面差要求,装配过程中取消了过程调整动作,提升了装配效率,提高了车辆的整体品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网格栅(2),所述中网格栅(2)具有第一安装面(5);和灯体(3),所述灯体(3)设在所述中网格栅(2)的一侧,且所述灯体(3)具有第二安装面(4),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5)和所述第二安装面(4)在前后方向上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网格栅(2),所述中网格栅(2)具有第一安装面(5);和
灯体(3),所述灯体(3)设在所述中网格栅(2)的一侧,且所述灯体(3)具有第二安
装面(4),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面(5)和所述第二安装面(4)在前后方向上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网格栅
(2)和所述灯体(3)中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定位柱(6),所述中网格栅(2)和所述灯体(3)
中的另一个上形成有定位孔(7),所述定位柱(6)与所述定位孔(7)配合以使所述第一安
装面(5)和所述第二安装面(4)在前后方向上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体
(3)具有第一安装部(8),所述第一安装部(8)位于所述中网格栅(2)的后侧,其中所
述第二安装面(4)形成在所述第一安装部(8)的前表面上,所述第一安装面(5)形成在
所述中网格栅(2)的后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调整装置(9),所述调整装置(9)设在所述中网格栅(2)的后表面上以用于调整所述
中网格栅(2)相对于所述灯体(3)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中网格栅组件(1),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
(9)包括:
弹簧(10),所述弹簧(10)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辰强韩少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博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