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289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包括起翘杆和网,所述网的上侧边与所述起翘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杆的至少一端设有弯折连杆、卡脚、弹簧,所述弯折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起翘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脚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个支脚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中,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固定于车顶天窗的前框上,所述卡脚卡设于导轨上。进一步地,所述网包括上连接条、下固定条和网状织物,所述网状织物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条和下固定条之间,所述上连接条固定于所述起翘杆和所述弯折连杆内,所述下固定条固定于车顶天窗的前框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很好地平衡网的张力和弹性,并且具有拆装和清洗方便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动车车顶天窗
,特别涉及机动车车顶天窗的挡风条。
技术介绍
机动车车顶天窗包设于车顶上,通常包括有挡风条、导轨、前框等。挡风条主要用于将流过挡风条的气流向其上方或两侧转向,避免气流直接吹向乘客,同时降低气流引起的噪声。提高乘车的舒适性。现有的挡风条的结构未充分考虑拆装和清洗的要求,具有拆装不方便的缺点。并且不能很好的平衡网的张力和弹性,容易导致网的过紧或过松,不但影响挡风条的使用,而且影响网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地平衡网的张力和弹性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拆装和清洗方便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一种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包括起翘杆和网,所述网的上侧边与所述起翘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杆的至少一端设有弯折连杆、卡脚、弹簧,所述弯折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起翘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脚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个支脚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中。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为向下弯折的弧形,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的未端设有一向上弯折的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压缩拉直后的未端靠近所述弯折连杆的弯折处。进一步地,所述弯折连杆与所述起翘杆连接处的内侧上设有突起,所述起翘杆对应位置上设有缺口,所述突起扣设于所述缺口上。进一步地,所述起翘杆和所述弯折连杆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弯折连杆上的销子,所述弹簧通过该销子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上。进一步地,从所述销子至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弯折连杆弯折处至其另一端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进一步地,所述网包括上连接条、下固定条和网状织物,所述网状织物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条和下固定条之间,所述上连接条固定于所述起翘杆和所述弯折连杆内。进一步地,所述网状织物与所述上连接条和下固定条的连接方式为缝制方式。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条的横截面为倒钩状,所述起翘杆的横截面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凸台,所述倒钩状的上连接条的钩设于该凸台上,所述下固定条的横截面为钩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能够很好地平衡网的张力和弹性,并且具有拆装和清洗方便优点。附图说明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的网与起翘杆和前框连接结构的截面示意图;图4、图5为本专利技术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的在车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一种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包括起翘杆1和网2,所述网2的上侧边与所述起翘杆1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起翘杆1的至少一端设有弯折连杆3、卡脚4、弹簧5,所述弯折连杆3的一端与所述起翘杆1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弯折连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卡脚4转动连接,所述弹簧5的一个支脚51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3中,所述弹簧5的另一个支脚52固定于车顶天窗的前框30上,所述卡脚4卡设于导轨70上,如图4、图5所示。这种结构设计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其具有拆装方便,结构小巧,重量轻的优点。其中,所述另一个支脚52为向下弯折的弧形。这种弧形结构可稳定挡风条于车顶,同时可以使网2的张力稳定在一定范围,不至于过紧或过松。其中,所述另一个支脚52的未端设有一向上弯折的结构。这样可以增加其与前框30的接触面积,避免使用过程中前框30或弹簧5的磨损,同时可以增加支撑的效果。其中,所述另一个支脚52的未端压缩拉直后的未端靠近所述弯折连杆3的弯折处。即所述另一个支脚52伸直后,可以到达所述弯折连杆3的弯折处,这种长度设计能够进一步平衡网的张力和弹性,增加起翘杆1的稳定性。其中,所述弯折连杆3与所述起翘杆1连接处的内侧上设有突起,所述起翘杆1对应位-->置上设有缺口,所述突起扣设于所述缺口上。这样可避免用螺栓、铆接等辅助固定件进行连接,降低成本,提高了安装效率。其中,所述起翘杆1和所述弯折连杆3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这样一方面可以起到导流作用,增强导流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方便所述所述起翘杆1套设于所述弯折连杆3中。其中,还包括设于弯折连杆3上的销子6,所述弹簧5通过该销子6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3上。其中,从所述销子6至所述弯折连杆3的另一端的距离为所述弯折连杆3弯折处至其另一端的长度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该位置可以很好的平衡弹簧5的弹力和网2的张力。其中,所述起翘杆1的两端均对称设有所述弯折连杆3、卡脚4、弹簧5及销子6。其中,所述网2包括上连接条23、下固定条22和网状织物21,所述网状织物21固定于所述上连接条23和下固定条22之间,所述上连接条23固定于所述起翘杆1和所述弯折连杆3内。所述下固定条22固定于车顶天窗的前框30上。其中,所述网状织物21与所述上连接条23和下固定条22的连接可采用缝制的方式。所述网状织物21的材料可采用具有防皱和一定的横向张力纤维材料。如图3所示,所述上连接条23的横截面为倒钩状,所述起翘杆1的横截面内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凸台11,所述倒钩状的上连接条23的钩设于该凸台11上。这种倒钩状的结构可以方便上连接条23装入所述起翘杆1中,或从起翘杆1中拆出。其中,所述下固定条22的横截面为钩状,所述前框30上设有凸起结构61,所述钩状的下固定条22钩设于该凸起结构61上。这种钩状的结构可以方便下固定条22装入前框30中,或从前框30中拆出,方便网状织物21清洗。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当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包括起翘杆和网,所述网的上侧边与所述起翘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杆的至少一端设有弯折连杆、卡脚、弹簧,所述弯折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起翘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脚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个支脚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包括起翘杆和网,所述网的上侧边与所述起翘杆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杆的至少一端设有弯折连杆、卡脚、弹簧,所述弯折连杆的一端与所述起翘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弯折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卡脚转动连接,所述弹簧的一个支脚固定于所述弯折连杆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为向下弯折的弧形,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的未端设有一向上弯折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的另一个支脚压缩拉直后的未端靠近所述弯折连杆的弯折处。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连杆与所述起翘杆连接处的内侧上设有突起,所述起翘杆对应位置上设有缺口,所述突起扣设于所述缺口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车顶用网状挡风条,其特征在于:所述起翘杆和所述弯折连杆的横截面均为三角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虞雪玲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