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是一个起到半隔离作用,用于对加液进行速度限制,防止滴加液体时速度过快的缓冲块,该缓冲块由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及无菌吊绳孔组成,其中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为一个整体,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的直径比离心管内壁直径小1-3mm,保证血液能从圆柱形缓冲底座与离心管之间流到下面,圆锥形操作结构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55-65°,无菌吊绳孔上系一根用于移动缓冲块的无菌吊绳。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辅助部件可以起到缓冲作用,血液必须通过缓冲块与离心管壁的缝隙流到淋巴细胞分离液的表面,防止了血样滴加速度过快对液体分层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细胞分离领域,具体是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
技术介绍
单核细胞(英语:Monocyte)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白细胞。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并在骨髓中发育。当它们从骨髓进入血液时仍然是尚未成熟的细单核细胞胞。与其他血细胞比较,单核细胞内含有更多的非特异性脂酶,并且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2-3天后迁移到周围组织中,细胞体积继续增大,直径可达50-80 μ m,细胞内所含的溶酶体颗粒和线粒体的数目也增多,成为成熟的细胞。固定在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组织巨噬细胞,它们经常大量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和脾等器官。激活了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能生成并释放多种细胞毒、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参与机体防卫机制,还产生一些能促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的因子。在炎症周围单核细胞能进行细胞分裂,并包围异物。单核细胞(monocytes)是体积最大的白细胞。其细胞核常偏位,呈多形性,如卵圆形、肾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等,常有折叠感;染色质呈疏松网状,着色较浅。胞质较多,嗜碱性,但因含大量细小的嗜天青颗粒而染成灰蓝色,颗粒含过氧化物酶。 在医学和生物学上,单核细胞是免疫细胞和血液干细胞的来源,为此,分离技术得到快速发展,现有最常用的单核细胞分离技术就是密度梯度区带离心法(简称区带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将样品加在惰性梯度介质中进行离心沉降或沉降平衡,在一定的离心力下把颗粒分配到梯度中某些特定位置上,形成不同区带的分离方法。此法的优点是:①分离效果好,可一次获得较纯颗粒;②适应范围广,能象差速离心法一样分离具有沉降系数差的颗粒,又能分离有一定浮力密度差的颗粒;③颗粒不会挤压变形,能保持颗粒活性,并防止已形成的区带由于对流而引起混合。此法的缺点是:①离心时间较长需要制备惰性梯度介质溶液;③操作严格,不易掌握。 密度梯度离心法亦称平衡密度梯度离心法。用超离心机对小分子物质溶液,长时间加一个离心力场达到沉降平衡,在沉降池内从液面到底部出现一定的密度梯度。若在该溶液里加入少量大分子溶液,则溶液内比溶剂密度大的部分就产生大分子沉降,比溶剂密度小的部分就会上浮,最后在重力和浮力平衡的位置,集聚形成大分子带状物。利用这种现象,测定核酸或蛋白质等的浮游密度,或根据其差别进行分析的一种沉降平衡法。自1958年米西尔逊(M.Meselson),斯塔尔(F.ff.Stahl),维诺格拉德(J.Vinograd)成功地分离了〔15N〕DNA和〔14N〕DNA以来,该法取得许多成果。为得到必要的浓度梯度,多采用浓氯化铯溶液,所以有时也使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这个名称,还可采用氯化铷、溴化铯等溶液。通常利用分析超离心机,但在将细胞颗粒成分进行分离等以纯化为目的的情况,利用密度差,使用分离超离心机,采用预先制备好的蔗糖等的密度梯度。〔2〕采用蔗糖等一些小分子溶液,预先在分离超离心机的样品地内制备出密度梯度,在其上面再加上一层少量的大分子溶液后,离心,大分子就形成层状而沉降。若含有沉降系数不同的许多成分,就会出现许多层。这种情况采用适当的编排号码,取出样品池内的溶液,然后进行研究。这是与〔I〕不同的一种沉降速度法,除了以相同的目的被用于通常的沉降速度法外,在能取出分离物这点上是有优越性的。因多采用蔗糖密度梯度,所以亦称为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 原理:不同颗粒之间存在沉降系数差时,在一定离心力作用下,颗粒各自以一定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区域上形成区带的方法。介质梯度应预先形成,介质的最大密度要小于所有样品颗粒的密度。常用的有蔗糖、甘油;密度梯度液的制备用梯度混合器,形成由管口到管底逐步升高的密度梯度。 步骤 1.在离心管中加入适量淋巴细胞分离液。 2.取肝素抗凝静脉血与等量生理盐水充分混匀,用滴管沿管壁缓慢叠加于分层液面上,注意保持清楚的界面。水平离心2000rpmX20分钟。 3.离心后管内分为三层,上层为血浆和生理盐水的混合液,下层主要为红细胞和粒细胞。中层为淋巴细胞分离液,在上、中层界面处有一以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白色云雾层狭窄带,这一层就是单个核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此外,还含有血小板。 4.用毛细血管插到云雾层,吸取单个核细胞。置入另一短中管中,加入5倍以上体积的生理盐水,1500rpmX 10分钟,洗涤细胞两次。 5.末次离心后,弃上清,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重悬细胞。取一滴细胞悬液与一滴0.2%台盼兰染液混合,于血球计数板上,计数四个大方格内的细胞总数。 现有的密度梯度离心法也存在诸多问题:1、操作步骤无法再简化,无法进行智能自动化操作;2、离心时间太长;3、在加液时,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在离心管底部,血液加在上层,但是由于操作原因,经常出现加液速度太快,大量血液和淋巴细胞分离液混合,影响最终分尚效果。 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greiner品牌设计的Leucosep?分离管,其核心技术是在高透明度的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了一个多孔筛板。该筛板由高规格的聚乙烯制成,通过严格控制筛板的孔径大小来分离细胞,大大缩短了样本处理的时间。可以直接将采集到的抗凝血或骨髓样本倒入LeucosepTM分离管中。多孔筛板能防止样本和分离液的提前混合。由于各种血细胞密度的不同,在离心过程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都会与红细胞和粒细胞分开,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会在分离液的上层富集。
技术实现思路
密度梯度离心法是现有主要的血液单核细胞分离技术,具有技术难度低,操作简单的优点,但是必须先将淋巴细胞分离液加入底层,再缓慢的将血液加入在淋巴细胞分离液上面,会形成明显的分层,从而在离心处理后达到好的分离效果,但是往往由于操作时用力过大,造成血液与淋巴细胞分离液混合在一起,影响最终分离效果,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覆盖于淋巴细胞分离液表面,从而防止血液加入时速度过快,达到防止两种液体混合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是一个起到半隔离作用,用于对加液进行速度限制,防止滴加液体时速度过快的缓冲块,该缓冲块由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及无菌吊绳孔组成,其中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为一个整体,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的直径比离心管内壁直径小l_3mm,保证血液能从圆柱形缓冲底座与离心管之间流到下面,圆锥形操作结构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55-65°,无菌吊绳孔上系一根用于移动缓冲块的无菌吊绳;所述的缓冲块和无菌吊绳的材料,是任何具有疏水性、无细胞毒性、密度小于淋巴细胞分离液、水及血液的材料。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的缓冲块具有以下特征:①、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3的直径比离心管内壁直径小2mm,血液可以从中间流到下面、密度小于水,保证密度小于淋巴细胞分离液和血液,从而保证加样之后能浮在血液样品之上、是疏水的材料,不会粘上淋巴细胞分离液、血液和水、表面光滑、对生物细胞无毒。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圆锥形操作结构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60°。 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无菌吊绳的光滑的直径为Imm细绳,并具有以下特征:①、光滑、疏水、对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是一个起到半隔离作用,用于对加液进行速度限制,防止滴加液体时速度过快的缓冲块,该缓冲块由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及无菌吊绳孔组成,其中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为一个整体,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的直径比离心管内壁直径小1‑3mm,保证血液能从圆柱形缓冲底座与离心管之间流到下面,圆锥形操作结构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55‑65°,无菌吊绳孔上系一根用于移动缓冲块的无菌吊绳;所述的缓冲块和无菌吊绳的材料,是任何具有疏水性、无细胞毒性、密度小于淋巴细胞分离液、水及血液的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是一个起到半隔离作用,用于对加液进行速度限制,防止滴加液体时速度过快的缓冲块,该缓冲块由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及无菌吊绳孔组成,其中圆柱形缓冲底座、圆锥形操作结构为一个整体,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的直径比离心管内壁直径小l-3mm,保证血液能从圆柱形缓冲底座与离心管之间流到下面,圆锥形操作结构的母线与底面夹角为55-65°,无菌吊绳孔上系一根用于移动缓冲块的无菌吊绳;所述的缓冲块和无菌吊绳的材料,是任何具有疏水性、无细胞毒性、密度小于淋巴细胞分离液、水及血液的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单核细胞分离的辅助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块具有以下特征:①、所述圆柱形缓冲底座3的直径比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银沙,张万明,朱海强,邹义洲,许澎,刘彩云,袁炳秋,吴小宁,
申请(专利权)人:长沙赢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