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919417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具有一扫描线;一数据线,与扫描线垂直交错设置;以及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电性耦接至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耦接至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耦接至一像素电极。该液晶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金属共通线,其具有一开口且与一公共电极电性断开,该开口形成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以减小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未与透明公共电极桥接的金属共通线进行截断设计,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设置开口,以改善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减小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而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并降低源极驱动器的耗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具有一扫描线;一数据线,与扫描线垂直交错设置;以及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电性耦接至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耦接至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耦接至一像素电极。该液晶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金属共通线,其具有一开口且与一公共电极电性断开,该开口形成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以减小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未与透明公共电极桥接的金属共通线进行截断设计,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设置开口,以改善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容耦合效应,减小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而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并降低源极驱动器的耗能。【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的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与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器相比,视角特性差一直是传统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的一个缺陷。为解决该问题,平面切换式(In-PlaneSwitching, IPS)液晶显示器以及边缘场开关式(Fringe Field Switching, FFS)液晶显示器已被陆续开发出来。IPS式液晶显示器的公共电极(common electrode)与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是设置于同一基板上,利用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间产生的横向水平电场使液晶分子在平面内转动。这种平面内旋转型液晶显示装置可显著提高其视角,但因其公共电极与像素电极设置于同一基板,其开口率(Aperture Rat1,或称为孔径比)较低。 相比之下,FFS式液晶显示器改进了上述IPS液晶显示器的电极设置方式,其将IPS液晶显示器的不透明公共电极改为透明的公共电极并设计为板状以增加透射率,从而可改善IPS液晶显示器开口率不足的缺陷。此外,FFS式液晶显示器的正负电极不像IPS式液晶显示器的正负电极为间隔排列,其是将正负电极通过绝缘层分离重叠排列,因而可大大地缩小电极宽度和间距,使电场分布更密集。然而,在FFS式液晶显示器的像素结构中,其利用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IZO)等透明导电层作为公共电极,由于ITO材质的阻抗并不低,当液晶面板尺寸越来越大且每英寸像素数(Pixels Per Inch, PPI)越来越高时,一旦公共电极遭受到其他电容耦合所造成的讯号改变时,讯号的恢复速度较慢,容易导致显示品质不良。虽然现有技术中的一些解决方案为改善上述现象而增加了金属共通线与ITO公共电极之间的桥接,以加速公共电极信号的恢复,但金属共通线同时也会增加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使源极驱动器(Source driver)的能耗增加,而这对于便携式移动装置的显示器设计极为不利。这是因为,移动装置必须考虑尽可能减少耗能以提升电池的续航力。 有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新的像素结构或对现有的像素结构进行改进,以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从而减小源极驱动器的耗能,是业内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项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显示器在像素结构设计时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可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的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适于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具有: 一扫描线; 一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垂直交错设置;以及 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耦接至一像素电极, 其中,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金属共通线,其具有一开口且与一公共电极电性断开,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金属共通线与所述数据线的重叠区域,以减小所述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第一金属共通线和多个第二金属共通线,所述多个第一金属共通线均藉由过孔电性耦接至所述公共电极,所述多个第二金属共通线均设有所述开口。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第一金属共通线的数量为M,所述第二金属共通线的数量为N,且M与N的比值介于1:5至1:20之间。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液晶面板包括一显示区和一外围区,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显示区。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扫描线和所述金属共通线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数据线沿垂直方向延伸。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公共电极为氧化铟锡材质。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所述液晶面板为FFS型液晶面板。 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适于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其中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一扫描线与一数据线,所述扫描线与所述数据线彼此垂直交错设置; 形成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耦接至一像素电极; 形成至少一金属共通线,与所述扫描线彼此平行设置,且所述金属共通线与一公共电极电性断开;以及 在所述金属共通线与所述数据线的重叠区域,将所述金属共通线截断以形成一开口,藉由所述开口来减小所述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该制造方法还包括:形成多个第一金属共通线,每个第一金属共通线均藉由过孔电性耦接至所述公共电极;形成多个第二金属共通线,与所述第一金属共通线相互平行且均与所述公共电极电性断开;以及在所述第二金属共通线与所述数据线的重叠区域,将每个第二金属共通线截断以形成该开口。 在其中的一实施例,第一金属共通线的数量为M,所述第二金属共通线的数量为N,且M与N的比值介于1:5至1:20之间。 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液晶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至少一金属共通线具有一开口并且该金属共通线与透明公共电极电性断开,由于该开口位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crossover area),因而可改善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电容稱合效应,减小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之间的耦合电容,进而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将未与透明公共电极桥接的金属共通线进行截断设计,于金属共通线与数据线的重叠区域设置开口,藉由该开口来减小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进而降低源极驱动器的耗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读者在参照附图阅读了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后,将会更清楚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各个方面。其中,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2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可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的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 图3示出在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中,金属共通线与公共电极之间的重叠区域的耦合电容与桥接过孔比值的关系曲线图;以及 图4示出依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可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详尽与完备,可参照附图以及本专利技术的下述各种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文中所提供的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所涵盖的范围。此外,附图仅仅用于示意性地加以说明,并未依照其原尺寸进行绘制。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液晶面板的像素结构的示意图。参照图1,该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具有一扫描线(scan line) 10、一数据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面板,适于降低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面板包括多个像素,每一像素具有:一扫描线;一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垂直交错设置;以及一薄膜晶体管,其栅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扫描线,其源极电性耦接至所述数据线,其漏极电性耦接至一像素电极,其中,所述液晶面板还包括至少一金属共通线,其具有一开口且与一公共电极电性断开,所述开口形成于所述金属共通线与所述数据线的重叠区域,以减小所述数据线上的电容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雅榕苏松宇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