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GBT器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8218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5 1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GBT器件结构,包括:集电极金属、P型集电极层、N型漂移区、P型环、交替排布并通过设置于N型漂移区中的沟槽栅结构相互隔离的至少一个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N型发射区、绝缘层、位于所述P型体区上方的第一接触孔、发射极金属;所述IGBT器件结构还包括位于所述P型环上方的第二接触孔,所述P型浮空区两端与P型环连接,并通过P型环连接到发射极金属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中,P型浮空区不是大面积连接到发射极金属,而是部分连接到发射极金属,其中,P型浮空区上面没有开接触孔,而是在器件边缘通过P型环连接到发射极金属上,从而更加灵活地调整Vcesat和Eoff的折中关系,在保证Vcesat不增大的前提下更好地优化IGBT器件的开关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GBT器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器件领域,涉及一种IGBT器件结构。
技术介绍
半导体功率器件是电力电子系统进行能量控制和转换的基本电子元器件,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半导体功率器件开拓了广泛的应用领域。以IGBT、VDMOS、CoolMOS为标志的MOS型半导体功率器件是当今电力电子领域器件的主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半导体功率器件当属IGBT。IGBT(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电压控制的MOS/BJT复合型器件。从结构上,IGBT的结构与VDMOS极为相似,只是将VDMOS的N+衬底调整为P+衬底,但是引入的电导调制效应克服了VDMOS本身固有的导通电阻与击穿电压的矛盾,从而使IGBT同时具有双极型功率晶体管和功率MOSFET的主要优点:输入阻抗高、输入驱动功率小、导通压降低、电流容量大、开关速度快等。正是由于IGBT独特的、不可取代的性能优势使其自推出实用型产品便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新能源技术、以动车、高铁为代表的先进交通运输工具、混合动力汽车、办公自动化以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在倡导低碳环保的资源节约型社会需求下,IGBT作为高性能、高效率的开关控制元器件,得到更多的重视与发展,并且对安全性、可靠性、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降低IGBT的导通压降,人们采用沟槽栅结构,形成沟槽栅IGBT。沟槽栅IGBT将沟道从横向变为纵向,消除了导通电阻中RJFET的影响。同时缩小了元胞尺寸,大大提高元胞密度,每个芯片的沟道总宽度增加,减小了沟道电阻。另一方面,由于多晶硅栅面积增大,减少了分布电阻,有利于提高开关速度。IGBT的饱和压降(Vcesat)和抗冲击能力及耐压特性是衡量IGBT器件的几个重要指标。饱和压降是衡量IGBT产品导通损耗的重要参数,降低IGBT饱和压降可以有效降低IGBT功率损耗,减小产品发热,提高功率转换效率。耐压特性是产品的最重要参数之一,耐压不足可能导致IGBT器件使用时出现击穿烧毁的风险。IGBT产品抗冲击能力的主要体现之一就是产品抗短路能力,是体现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参数指标。随着技术的发展,对IGBT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更加灵活地调整饱和压降(Vcesat)与关断损耗(Eoff)的折中关系,在保证饱和压降不增大的前提下更好的优化开关损耗,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GBT器件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灵活调整饱和压降与关断损耗的折中关系,开关损耗有待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GBT器件结构,包括:集电极金属;P型集电极层,结合于所述集电极金属上方;N型漂移区,结合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上方;P型环,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从所述N型漂移区正面向背面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小于所述N型漂移区的厚度;至少一个P型体区及至少一个P型浮空区,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位于所述P型环所围成的区域中,且在所述N型漂移区中交替排布;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通过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的沟槽栅结构隔离;所述P型体区的深度小于所述沟槽栅结构的深度;N型发射区,形成于所述P型体区上部两侧;绝缘层,覆盖所述N型漂移区;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P型体区上方且贯通所述绝缘层;发射极金属,覆盖所述绝缘层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接触孔中;所述IGBT器件结构还包括:第二接触孔,位于所述P型环上方并贯通所述绝缘层;所述发射极金属亦填充于所述第二接触孔内;所述P型浮空区两端与所述P型环连接,并通过所述P型环连接到所述发射极金属上。可选地,所述P型浮空区的厚度等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可选地,所述P型浮空区与所述P型体区同步形成。可选地,所述P型浮空区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可选地,所述P型浮空区的厚度等于所述P型环的厚度。可选地,所述P型浮空区与所述P型环同步形成。可选地,一部分P型浮空区的厚度等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其余的P型浮空区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可选地,所述第二接触孔分立分布于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两端,并与所述第一接触孔相连。可选地,所述P型体区两端均连接于所述P型环。可选地,所述P型集电极层与所述N型漂移区之间形成有N型缓冲层。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中,P型浮空区不是大面积连接到发射极金属,而是部分连接到发射极金属,其中,P型浮空区上面没有开接触孔,而是在器件边缘通过P型环连接到发射极金属上,从而实现:(1)不改变浮空型IGBT的基本结构,可以有效减小饱和压降、通态损耗;(2)与完全浮空型IGBT相比,可以更加灵活地调整饱和压降(Vcesat)和关断损耗(Eoff)的折中关系;因而,本专利技术可以在保证饱和压降不增大的前提下更好地优化IGBT器件的开关损耗,提高IGBT器件性能参数。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在实施例二中的剖视示意图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的IGBT器件结构在实施例三中的剖视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集电极金属2P型集电极层3N型漂移区4P型环5P型体区6P型浮空区7沟槽栅结构8N型发射区9绝缘层10第一接触孔11发射极金属12第二接触孔13N型缓冲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请参阅图1至图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实施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IGBT器件结构,请参阅图1及图2,分别显示为该IGBT器件结构的剖视图及俯视图,如图所示,该IGBT器件结构包括:集电极金属1;P型集电极层2,结合于所述集电极金属1上方;N型漂移区3,结合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2上方;P型环4,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区3中,从所述N型漂移区3正面向背面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小于所述N型漂移区3的厚度;至少一个P型体区5及至少一个P型浮空区6,所述P型体区5及P型浮空区6位于所述P型环4所围成的区域中,且在所述N型漂移区3中交替排布;所述P型体区5及P型浮空区6通过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3中的沟槽栅结构7隔离;所述P型体区5的深度小于所述沟槽栅结构7的深度;N型发射区8,形成于所述P型体区5上部两侧;绝缘层9,覆盖所述N型漂移区3;第一接触孔10,位于所述P型体区5上方且贯通所述绝缘层9;发射极金属11,覆盖所述绝缘层9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接触孔11中;所述IGBT器件结构还包括:第二接触孔12,位于所述P型环4上方并贯通所述绝缘层9;所述发射极金属11亦填充于所述第二接触孔12内;所述P型浮空区6两端与所述P型环4连接,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IGBT器件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IGBT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电极金属;P型集电极层,结合于所述集电极金属上方;N型漂移区,结合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上方;P型环,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从所述N型漂移区正面向背面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小于所述N型漂移区的厚度;至少一个P型体区及至少一个P型浮空区,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位于所述P型环所围成的区域中,且在所述N型漂移区中交替排布;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通过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的沟槽栅结构隔离;所述P型体区的深度小于所述沟槽栅结构的深度;N型发射区,形成于所述P型体区上部两侧;绝缘层,覆盖所述N型漂移区;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P型体区上方且贯通所述绝缘层;发射极金属,覆盖所述绝缘层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接触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器件结构还包括:第二接触孔,位于所述P型环上方并贯通所述绝缘层;所述发射极金属亦填充于所述第二接触孔内;所述P型浮空区两端与所述P型环连接,并通过所述P型环连接到所述发射极金属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GBT器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集电极金属;P型集电极层,结合于所述集电极金属上方;N型漂移区,结合于所述P型集电极层上方;P型环,形成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从所述N型漂移区正面向背面方向延伸,且延伸距离小于所述N型漂移区的厚度;至少一个P型体区及至少一个P型浮空区,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位于所述P型环所围成的区域中,且在所述N型漂移区中交替排布;所述P型体区及P型浮空区通过设置于所述N型漂移区中的沟槽栅结构隔离;所述P型体区的深度小于所述沟槽栅结构的深度;所述P型浮空区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或者一部分P型浮空区的厚度等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其余的P型浮空区的厚度大于所述P型体区的厚度;N型发射区,形成于所述P型体区上部两侧;绝缘层,覆盖所述N型漂移区;第一接触孔,位于所述P型体区上方且贯通所述绝缘层;发射极金属,覆盖所述绝缘层并填充于所述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玉明郭景贤张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