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13451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LCD面板和驱动系统,液晶光栅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液晶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在第一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一液晶绝缘层,在第二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光栅电极和第二液晶绝缘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2D/3D自由切换的同时,又增加了在2D状态满足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LCD面板和驱动系统,液晶光栅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液晶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在第一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一液晶绝缘层,在第二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光栅电极和第二液晶绝缘层。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2D/3D自由切换的同时,又增加了在2D状态满足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需求。【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3D显示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裸眼立体显示摆脱了眼镜式3D的眼镜束缚,提高了观看者的舒适度。是未来显示的发展方向。基于视差的自由立体显示技术相比色分、光分与时分等头戴式三维显示而言,由于在客观上摆脱了立体眼镜等附属设备的束缚,提高了观看的舒适度及拓宽了应用领域而受到广泛关注。液晶光栅式3D系统装置如图1所示,由液晶光栅1、LCD面板2和驱动系统3组成。视差栅栏式立体显示是通过光栅实现立体显示,光栅对光的遮挡,让左眼、右眼图像分别进入左眼和右眼,通过左眼和右眼图像的结合形成景深,带来立体效果。其中液晶光栅通过电控使液晶盒形成栅栏,从而实现分光作用。由于液晶光栅式3D与传统的LCD工艺兼容,其原理简单、成本低,同时可以实现2D/3D自由切换,已经逐渐成为目前3D领域的主要实现方式。 本专利技术提出显示装置,在可以实现裸眼3D的功能和2D/3D自由切换的同时,还可以在2D的情况下实现多人同时在一个显示装置上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LCD面板和驱动系统,所述液晶光栅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液晶层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一液晶绝缘层,在第二玻璃基板与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光栅电极和第二液晶绝缘层。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板导电层和第二基板导电层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一玻璃基板一致,第二玻璃基板形状尺寸与第一玻璃基板一致。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基板导电层和第二基板导电层是ITO玻璃。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二光栅电极是带有刻蚀图案的光栅电极。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光栅电极的线宽不同于所述第二光栅电极的线宽。 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实现2D/3D自由切换的同时,又增加了在2D状态满足不同不人观看不同节目的需求,提高了产品的使用价值,加快了裸眼3D系统的应用和普及。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液晶光栅式3D系统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启动3D立体显示功能时液晶光栅的光学效果图一。 图4是启动3D立体显示功能时液晶光栅的光学效果图二。 图5是3D立体显示功能原理图。 图6是启动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时液晶光栅的光学效果图一。 图7是启动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时液晶光栅的光学效果图二。 图8是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2所示,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1、IXD面板2和驱动系统3,所述液晶光栅I包括液晶层106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111与第二玻璃基板101,液晶层106设置在第一玻璃基板111和第二玻璃基板101之间,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玻璃基板111与液晶层106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110、第一绝缘层109、第一光栅电极108和第一液晶绝缘层107,在第二玻璃基板101与液晶层106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102、第二绝缘层103、第二光栅电极104和第二液晶绝缘层105。第一基板导电层110和第二基板导电层102是ITO玻璃;第一基板导电层110和第二基板导电层102的形状与尺寸与第一玻璃基板111 一致,第二玻璃基板101形状尺寸与第一玻璃基板111 一致,第一光栅电极108和第二光栅电极104是带有刻蚀图案的光栅电极,光栅电极上的刻蚀图案根据来设计器线宽与线距;第一绝缘层109、第一液晶绝缘层107、第二绝缘层103和第二液晶绝缘层105起到绝缘和平坦化的作用,可以起到减少上下电极之间的短路作用。第一光栅电极108与第二光栅电极104的线宽是不一样的,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其中第一光栅电极108主要负责立体显示,第二光栅电极104主要负责2D状态下满足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 当该装置启动3D立体显示功能时,在第二光栅电极104与第一基板导电层110之间施加电压V,使其驱动液晶定向排列,在第一光栅电极108与第二基板导电层102之间不施加电压。这时第二光栅电极104的光栅电极如果是竖直的,其光学效果如图3,如果光栅电极是倾斜的,其光学效果图如图4,其形成裸眼3D显示效果的原理如图5所示。 当该装置启动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时,在第一光栅电极108与第二导电基板之间施加电压V,V能驱动液晶定向排列,在第二光栅电极104与第一基板导电层110之间不施加电压。这时液晶光栅的光栅电极如果是竖直的,其光学效果如图6,如果光栅电极是倾斜的,其光学效果图如图7,从而实现不同人观看不同节目的功能,其原理如图8所示。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LCD面板和驱动系统,所述液晶光栅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一液晶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光栅电极和第二液晶绝缘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基板导电层的形状与尺寸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一致,所述第二玻璃基板形状尺寸与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一致。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基板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基板导电层是ITO玻璃。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和所述第二光栅电极是带有刻蚀图案的光栅电极。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栅电极的线宽不同于所述第二光栅电极的线宽。【文档编号】G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的显示装置,包括液晶光栅、LCD面板和驱动系统,所述液晶光栅包括液晶层和相对设置的第一玻璃基板与第二玻璃基板,所述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和第二玻璃基板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玻璃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一基板导电层、第一绝缘层、第一光栅电极和第一液晶绝缘层,在所述第二玻璃基板与所述液晶层之间依次序设置第二基板导电层、第二绝缘层、第二光栅电极和第二液晶绝缘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明礼李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华东光电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