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912339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9: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布,特别涉及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交接层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组成,所述银纤维表层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所述交接层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该交织纤维纱线从纤维纱圈a和纤维纱圈b中呈螺旋形状或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为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复合布具有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功效,而且面料舒适柔软,对皮肤无刺激,天然环保,结构牢固,耐搓洗,使用时间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布,特别涉及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交接层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组成,所述银纤维表层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所述交接层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该交织纤维纱线从纤维纱圈a和纤维纱圈b中呈螺旋形状或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为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复合布具有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等保健功效,而且面料舒适柔软,对皮肤无刺激,天然环保,结构牢固,耐搓洗,使用时间久。【专利说明】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布,特别涉及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对于穿着,人们不仅要求其能够蔽体、保暖、美观、舒适等基本服用性能,还要求其具有相当好的保健功能,要求穿出健康。由多功能面料制成的服装在满足人们穿着需要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保健理疗功效,因此受到人们的青睐,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太极石纤维是采用纳米技术将天然矿石-太极石纳米化,制成纳米级微粒, 添加到涤纶纺丝液中纺丝而成的。太极石是一种天然矿石,能释放远红外线放射率高达93.36%,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功效。使用者在使用太极石纤维纺织品时体温升高,血流量和血流速均有明显增大,表明太极石纤维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使人体升温保暖。此外,太极石发散的能量场是水晶的两万倍,其高频共振频率与人体细胞分子的共振频率相当接近,可辅助人体吸纳、补充地球天然磁场所释放的磁场能量,具有改变体质、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功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银纤维具有极强的抗菌功效,据报道,银纤维能对多达650种病菌起到灭菌和抑制菌种繁殖作用,并且具有安全性高、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特别是对金黄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显著。此外,银纤维还具有较好的防辐射和电磁屏蔽功能,对电磁波有极强的反射和屏蔽效应,屏蔽率高达99.999%。 目前,市场上的功能面料功能性比较单一,单纯抗菌或防辐射的功能面料占多数,且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该复合布具有良好的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身体磁场能量、抗菌、防辐射等功效,而且结构牢固、耐搓洗、不易损坏,使用时间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交接层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组成, 所述银纤维表层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具有抗菌除臭、防辐射、抗静电的功能。 所述交接层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的靠近交接层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 ;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该交织纤维纱线从纤维纱圈a和纤维纱圈b中呈螺旋形状或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这样的结构设计更为牢固,耐搓洗。 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为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充分发挥了太极石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身体磁场能量等保健功效,又与彩棉混纺,具有天然色彩,无需染色,绿色环保,而且舒适柔软,对皮肤无刺激。 其中,所述银纤维表层的银纤维纱线的支数为40s。 其中,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的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的支数为60s。 其中,所述复合布的厚度为0.01_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 1、所述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织物面料,表层的银纤维层具有抗菌除臭、防辐射、抗静电的功能;里层的混纺层具有优良的释放远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增进身体磁场能量等作用,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而且又与彩棉混纺,具有天然色彩,无需染色,绿色环保,舒适柔软,对皮肤无刺激。 2、所述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的结构牢固,耐搓洗,不易顺坏,使用时间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3本技术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I是银纤维表层,2是交接层,3是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21是纤维纱圈a,22是纤维纱圈b,23是交织纤维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1、交接层2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组成, 所述银纤维表层I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银纤维表层I的银纤维纱线的支数为40s。 所述交接层2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I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21,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22 ;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23,该交织纤维纱线23从纤维纱圈a21和纤维纱圈b22中呈螺旋形状交替穿插,具体如图3所示;或者交织纤维纱线23从纤维纱圈a21和纤维纱圈b22中呈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具体如图2所示。最终,交接层把银纤维表层I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仅仅的固定住,非常牢固,使用时间长。 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为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该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的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的支数为60s。 所述复合布的厚度为0.01_5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士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条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可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属于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I)、交接层(2)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组成, 所述银纤维表层(I)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 所述交接层(2)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I)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21),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22);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23),该交织纤维纱线(23)从纤维纱圈a(21)和纤维纱圈b(22)中呈螺旋形状或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银纤维表层(I)的银纤维纱线的支数为40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的太极石纤维与彩棉纤维的混纺纱线的支数为60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布的厚度为0.01_5mm。【文档编号】B3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太极石纳米微粒的多功能复合布,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复合布由银纤维表层(1)、交接层(2)和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组成, 所述银纤维表层(1)为银纤维纱线编织而成的织物层; 所述交接层(2)为纱圈层,从银纤维表层(1)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a(21),太极石混纺纤维里层(3)的靠近交接层(2)的内侧延伸出纤维纱圈b(22);该交接层还设有交织纤维纱线(23),该交织纤维纱线(23)从纤维纱圈a(21)和纤维纱圈b(22)中呈螺旋形状或重复S形状交替穿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湘济沈晓虹张杰方珩沈翠翠曹延娟闫畅魏海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