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902496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14 1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的摆式减振器的传动装置,该摆式减振器能使滚动体的转动惯量相对于安装有滚动体的构件的转动惯量相对增大,而获得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传动装置包括: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流体路径和直结路径,所述流体路径借助流体在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传递动力,所述直结路径通过使直结离合器卡合,将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直接连结而传递动力;摆式减振器,其具有滚动体,该滚动体随着与输出侧构件或与输出侧构件一体的旋转体的扭转振动进行往返运动,从而使扭转振动衰减;弹性减振器,其利用借助弹性体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的驱动侧构件与从动侧构件的相对旋转,使扭转振动衰减,在以与直结离合器串联的方式设在直结路径中的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有直结离合器和弹性减振器中的至少一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传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传递动力的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减振器和流体接头的传动装置,该减振器构成为利用安装在旋转体上的滚动体的往返运动使该旋转体的扭转振动衰减。
技术介绍
关于用于传递由驱动力源产生的扭矩的驱动轴等旋转体,有时输入的扭矩本身的变动、用于驱动与旋转体相连结的设备的扭矩的变动等成为主要原因,而使上述旋转体发生振动。这种扭矩的变动作为扭转振动而作用于旋转体。在日本特表2011 - 504986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用于使这种旋转体的扭转振动衰减的装置的一例。 该公报所述的减振器装置设置在具有直结离合器的变矩器的内部。该减振器装置包括转速适应型动态吸振器和两个减振器。作为前者的转速适应型动态吸振器是摆式吸振器,由与上述公报记载的变矩器的涡轮相连结的支承装置和安装于该支承装置且随着支承装置的扭转振动而进行往返运动的惯性质量体,构成该动态吸振器。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该动态吸振器称为摆式减振器。另外,后者的减振器构成为在驱动侧构件与从动侧构件之间配置有弹性体,该弹性体将驱动侧构件和从动侧构件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且在这两个构件彼此发生了相对旋转的情况下即发生了扭转的情况下,该弹性体弹性变形。 上述的公报记载的支承装置由于与涡轮一体旋转,所以在支承装置的转动惯量上增加涡轮的转动惯量。因此,在上述的公报所述的结构中,与安装有滚动体的构件即支承装置的转动惯量相比,滚动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减小,可能无法获得摆式减振器的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的摆式减振器的传动装置,即,使滚动体的转动惯量相对于安装有滚动体的构件的转动惯量相对增大而获得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摆式减振器。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包括: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流体路径和直结路径,上述流体路径借助由泵轮产生的流体流驱动的涡轮,在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传递动力,上述直结路径通过使直结离合器卡合,将上述输入侧构件与上述输出侧构件直接连结而传递动力;摆式减振器,其具有滚动体,该滚动体随着上述流体传动装置中的上述输出侧构件或与上述输出侧构件一体旋转的旋转体的扭转振动,沿上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往返运动,从而使上述扭转振动衰减;弹性减振器,其利用借助弹性体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的驱动侧构件与从动侧构件的相对旋转,使上述扭转振动衰减,该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输入侧构件与上述输出侧构件之间的上述直结路径中,与上述直结离合器串联地设有上述摆式减振器,在上述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有上述直结离合器和上述弹性减振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传动装置在上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摆式减振器的输入侧设有上述直结离合器和弹性减振器中的任意另一方。 此外,传动装置在上述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该传动装置具有另一个弹性减振器,在上述摆式减振器与上述直结离合器之间设有上述另一个弹性减振器。另外,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设在上述摆式减振器的输入侧的上述直结离合器的输入侧设有另一个弹性减振器。此外,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流体传动装置的输入侧构件设有另一个弹性减振器。 并且,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在上述任一个专利技术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摆式减振器设在上述流体传动装置的内部。 采用本专利技术,例如以与设在流体传动装置中的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的直结路径中的直结离合器串联的方式,且在该直结离合器的输入侧设有摆式减振器,在将上述的直结离合器设定为半卡合状态的情况下,旋转体和涡轮不一体旋转。即,在至少将直结离合器设定为半卡合状态的情况下,不在安装有滚动体的构件即旋转体的转动惯量上增加涡轮的转动惯量,能使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减小。因此,能够获得摆式减振器的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并且,结果,也能使上述的将直结离合器设定为半卡合状态的情况下的直结离合器的滑移速度,即旋转体与直结离合器的转速的差比以往小。并且,由此能够减少由直结离合器的滑移引发的动力损失。另一方面,在以与设在上述的直结路径中的直结离合器串联的方式在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有弹性减振器的情况下,不论直结离合器存在卡合、释放及半卡合状态如何,旋转体和涡轮都是不一体旋转的。即,不论直结离合器的各状态如何,都能使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减小。因此,能够利用与上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使转速的差比以往小而减小由直结离合器的滑移引发的动力损失。即,能比以往提高摆式减振器的振动衰减性能,因此能使摆式减振器比以往小型轻型化。结果,能在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中减小供摆式减振器安装的空间,并且能够提高该摆式减振器的配置的自由度。并且,能使搭载有具有这种摆式减振器的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车辆的油耗减少。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例如能在以与设在上述的直结路径中的直结离合器串联的方式且在该直结离合器的输出侧设置摆式减振器,能在该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置弹性减振器。并且,在将该直结离合器设定为半卡合状态的情况下,摆式减振器的旋转体和泵轮不一体旋转。即,在使直结离合器为半卡合状态的情况下,能使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减小,因此能够获得摆式减振器的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因此,如上所述,能使上述的转速的差比以往小。另一方面,以与设在上述的直结路径中的直结离合器串联的方式且在该直结离合器的输入侧设置摆式减振器,在该摆式减振器的输入侧设置弹性减振器。另外,也能分别在摆式减振器的输入侧和输出侧设置弹性减振器。即,能在一对弹性减振器之间设置摆式减振器。在这样与直结离合器串联设置的弹性减振器的输出侧设置摆式减振器的情况下,不论上述的直结离合器的各状态如何,旋转体和泵轮都不一体旋转。因此,不在旋转体的转动惯量上增加泵轮的转动惯量,因此能使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减小,能够获得摆式减振器的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 此外,采用该专利技术,即使在变矩器的内部设置摆式减振器的情况下,也能如上所述地使滚动体的转动惯量相对于旋转体的转动惯量相对增大,因此能够获得期望的振动衰减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3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5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图6是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的其他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图1示意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装置1的一例。具有扭矩放大作用的变矩器4与驱动力源2的输出轴3连结为能够传递动力。驱动力源2可以是汽油发动机等的内燃机、电动机或将上述内燃机和电动机组合而成的所谓混合动力型设备。在以下的说明中,将驱动力源2记作发动机2。 上述的变矩器4具有后述的直结离合器5。作为变矩器4的输入侧的构件的泵轮6虽未详细图示,但构成为将许多个泵叶片安装在环状的泵壳的内表面上。泵壳与前罩形成为一体,利用上述泵壳和前罩(均未图不)构成液密的壳体c。前罩与发动机2的输出轴3连结为能够传动。 在上述的壳体c的内部,涡轮7与泵轮6配置在同一条轴线上且相对配置。涡轮7构成为在与泵壳大致对称形状的涡轮壳的内表面上固定有许多个涡轮叶片,利用由泵轮6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装置,包括: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流体路径和直结路径,所述流体路径借助由泵轮产生的流体流驱动的涡轮,在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传递动力,所述直结路径通过使直结离合器卡合,将所述输入侧构件与所述输出侧构件直接连结而传递动力;摆式减振器,其具有滚动体,该滚动体随着所述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所述输出侧构件或与所述输出侧构件一体旋转的旋转体的扭转振动,沿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往返运动,从而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弹性减振器,其利用借助弹性体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的驱动侧构件与从动侧构件的相对旋转,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该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与所述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所述直结路径中,与所述直结离合器串联地设有所述摆式减振器,在所述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有所述直结离合器和所述弹性减振器中的至少任意一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传动装置,包括: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流体路径和直结路径,所述流体路径借助由泵轮产生的流体流驱动的涡轮,在输入侧构件与输出侧构件之间传递动力,所述直结路径通过使直结离合器卡合,将所述输入侧构件与所述输出侧构件直接连结而传递动力;摆式减振器,其具有滚动体,该滚动体随着所述流体传动装置中的所述输出侧构件或与所述输出侧构件一体旋转的旋转体的扭转振动,沿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往返运动,从而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弹性减振器,其利用借助弹性体连结为能够相对旋转的驱动侧构件与从动侧构件的相对旋转,使所述扭转振动衰减,该传动装置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输入侧构件与所述输出侧构件之间的所述直结路径中,与所述直结离合器串联地设有所述摆式减振器, 在所述摆式减振器的输出侧设有所述直结离合器和所述弹性减振器中的至少任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宫原悠天野浩之吉野弘绍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