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620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包括一个提升桥、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于支承桥通过空气悬架上的空气弹簧膨胀和压缩来实现提升和降落,车辆空载和半载运行时,支承桥提升离开地面,减少阻力,达到节油和减少轮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节省营运费用的目的;车辆负载时,支承桥降落,有效的提高车辆承载能力,合理调整轴荷分配,解决了车辆的超载问题,并确保车辆、道路和桥梁安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减少轮胎的磨损,又降低油耗,在满足交通法规的前提下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使用的悬架系统,属于汽车空气悬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和道路交通的不断完善,高等级的商用车需求越来越大。新的车辆轴载质量限值交通行业标准出台后,国内载货汽车普遍存在的超载行为将得到遏制,而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板簧悬架系统的车辆轴载质量限值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作为辅助支撑轴的、能提高车辆轴载质量限值的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具有一个提升桥、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每个举升气囊均由上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和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固定,上、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的两端分别和推力杆前端支架及气囊下支座铰接,构成四边形机构,气囊下支座的上面固定着一个上述承载气囊,承载气囊的上面连着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两套由前述的一个四边形机构、一个承载气囊及一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组成的装置同向排列,并通过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和两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固定在车架的下面,提升桥固定在两个气囊下支座的下方,车架两侧的下方分别通过限位块支架固定着一个用来限定提升桥上跳行程的限位块,举升气囊带有用来限定提升桥下跳行程的缓冲块,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通过连接横梁连接。上述四边形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上述的推力杆前端支架和气囊下支座均为整体式铸钢件。本技术模块化设计,可以用在6×4或8×4等车型上,在各种工况下均可实现提升;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于支承桥通过空气悬架上的空气弹簧膨胀和压缩来实现提升和降落,车辆空载和半载运行时,支承桥提升离开地面,减少阻力,达到节油和减少轮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节省营运费用的目的;车辆负载时,支承桥降落,有效的提高车辆承载能力,合理调整轴荷分配,解决了车辆的超载问题,并确保车辆、道路和桥梁安全使用;本技术既可减少轮胎的磨损,又降低油耗,在满足交通法规的前提下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一的俯视图。其中1、连接横梁,2、推力杆前端支架,3、上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4、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5、举升气囊,6、气囊下支座,7、限位块支架,8、限位块,9、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10、承载气囊,11、提升桥,12、车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包括一个提升桥11、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5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10;每个举升气囊5均由上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和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4固定,上、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4的两端分别和推力杆前端支架2及气囊下支座6铰接,构成平行四边形机构,推力杆前端支架2和气囊下支座6均为整体式铸钢件,气囊下支座6的上面固定着一个上述承载气囊10,承载气囊10的上面连着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两套由前述的一个平行四边形机构、一个承载气囊10及一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组成的装置同向排列,并通过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2和两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固定在车架12下面,提升桥11固定在两个气囊下支座6的下方,车架12两侧的下方分别通过限位块支架7固定着一个限位块8,举升气囊5上带有缓冲块,限位块8用来限定提升桥11上跳行程,缓冲块用来限定提升桥11下跳行程,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2通过连接横梁1连接。提升桥11需要提升时,举升气囊5膨胀充气,承载气囊10压缩放气,平行四边形机构上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4摆动,带动气囊下支座6连着提升桥11提升,提升到一定位置,限位块8限位,提升停止;提升桥11需要降落时,承载气囊10膨胀充气,举升气囊5压缩放气,平行四边形机构上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和4摆动,带动气囊下支座6连着提升桥11降落,降落到一定位置,举升0气囊5中的缓冲块限位降落停止。权利要求1.一种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提升桥(11)、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5)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每个举升气囊(5)均由上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和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4)固定,上、下推力杆带举升气囊支架总成(3、4)的两端分别和推力杆前端支架(2)及气囊下支座(6)铰接,构成四边形机构,气囊下支座(6)的上面固定着一个上述承载气囊(10),承载气囊(10)的上面连着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两套由前述的一个四边形机构、一个承载气囊(10)及一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组成的装置同向排列,并通过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2)和两个承载气囊上盖板合件(9)固定在车架(12)下面,提升桥(11)固定在两个气囊下支座(6)的下方,车架(12)两侧的下方分别通过限位块支架(7)固定着一个用来限定提升桥(11)上跳行程的限位块(8),举升气囊(5)带有用来限定提升桥(11)下跳行程的缓冲块,两个推力杆前端支架(2)通过连接横梁(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边形机构为平行四边形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力杆前端支架(2)和气囊下支座(6)均为整体式铸钢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包括一个提升桥、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本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在于支承桥通过空气悬架上的空气弹簧膨胀和压缩来实现提升和降落,车辆空载和半载运行时,支承桥提升离开地面,减少阻力,达到节油和减少轮胎磨损,延长使用寿命,节省营运费用的目的;车辆负载时,支承桥降落,有效的提高车辆承载能力,合理调整轴荷分配,解决了车辆的超载问题,并确保车辆、道路和桥梁安全使用;本技术既可减少轮胎的磨损,又降低油耗,在满足交通法规的前提下给用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文档编号B60G17/04GK2747085SQ20042009686公开日2005年12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孙长春, 张征林, 崔慧萍, 葛跃峰, 冯国刚, 孟祥菊, 韩诚, 唐洪荣 申请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提升支承桥用空气悬架,其特征在于:具有一个提升桥(11)、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举升气囊(5)和两个可以充气放气的承载气囊(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春张征林崔慧萍葛跃峰冯国刚孟祥菊韩诚唐洪荣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