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07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可根据装载重量或双轴轴荷载的增加,使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慢慢增加,以防止在切换到驱动力附加状态时,因气垫的内部压力减小而产生的后后轮的制动锁定现象。(*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特别涉及下述的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该装置通过将跨接于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上的悬吊机构中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使安装于驱动轴上的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比如,在日本技术公开平1-27444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下述的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该装置通过将跨接于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上的悬吊机构中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当采用上述的驱动力附加装置,以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增加为目的进行切换时,从动轮一侧的气垫中的空气会排出,从而其内部的压力降低。伴随着上述情况,车重的大部分由驱动轴承受。因此,驱动轮与路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从而获得较大的驱动力。另外,此时随着车重的增加,驱动轴一侧的气垫的内部压力也会逐渐增加。上述的驱动力附加装置是将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一侧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由此,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按照上述方式,当切换到驱动力附加状态时,后后轴一侧的气垫中的空气被排出。此时,后后轴一侧的气垫保持不被压坏程度的一定的压力。即,可按照优先提高驱动轮的启动性,使朝向驱动轴的轴荷载移动最为有效的方式,对后后轴一侧的气垫的压力进行调节。按照上述方式,当驱动轮的启动性优先,后后轴一侧的气垫中的空气压力保持在最小极限值时,由于后后轴一侧的轴荷载不足,这样会产生在后后轮制动时容易发生锁定的缺点。当后后轮制动锁定时,会产生车辆的姿态不正常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动力附加装置,该装置即使在切换到驱动力附加状态的情况下,由从动轮构成的后后轮仍不会发生制动锁定。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双轴车驱动力附加装置的第一种结构是通过将跨接于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上的悬吊机构中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另外,根据装载重量的增加,使处于驱动力附加状态的后后轴一侧的气垫的内部压力慢慢增加。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的第二种结构是通过将跨接于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上的悬吊机构中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另外,在驱动力附加状态下,在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上作用的轴荷载与后双轴上作用的轴荷载、或车辆总重量的比为驱动轴荷载比的情况下,按照与空车时的驱动轴荷载比基本相等的方式,根据装载重量的增加,使后后轴一侧的气垫的内部压力增加。附图的简要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设置有驱动力附加装置的卡车的侧面图;图2为表示驱动力附加装置的结构的管线布置图;图3为表示控制动作的曲线图;图4为表示控制动作的曲线图;图5为表示控制动作的曲线图。图1表示设置有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涉及的驱动力附加装置的卡车。该卡车包括车架10。该车架10的前端一侧设置有驾驶室11,在该车架10的后侧安装有车身12。上述车架10的前端一侧通过前轮14支承。相对该部分,上述车架10的后侧通过后前轮15和后后轮16支承。上述后前轮15安装于后前轴17上。与此相对,上述后后轮16安装于后后轴18上。另外,后前轮15构成驱动轮,后后轮16构成从动轮。即,发动机提供的驱动力通过动力线仅仅传递给后前轮15。如图2所示,该后前轴17通过板簧21和气垫22跨接于车架10上。即,气垫22设置于板簧21的后端侧与车体之间。同样,后后轴18通过板簧23和气垫24而实现跨接。另外,气垫24设置于板簧23的后端与车体之间。后前轴17一侧的气垫22与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通过连通断开切换阀28而相互实现连通。另外,后前轴17一侧的气垫22通过第一车高调节阀29和第二车高调节阀30,与贮气罐31连接。上述连通断开切换阀28还与排气阀32连接,通过该排气阀32,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可实现排气。另外,上述气垫24通过由电磁阀构成的供气阀33与贮气罐31直接相连接。此外,按照相对连通断开切换阀28的信号接口,供给信号压力(信号压)的方式连接有电磁阀34。再有,按照相对排气阀32的信号接口,供给信号压力(信号压)的方式连接有电磁阀35。此外,上述驱动力附加装置包括计算机39、40。该计算机39可对一对车高调节阀29、30进行控制,从而可对车高调节动作进行控制。与此相对,计算机40可分别对供气阀33、电磁阀34、35进行控制,从而对驱动力的附加和解除进行控制。另外,分别安装于气垫22、24上的压力传感器45、46与计算机40连接。此外,车高传感器41与计算机39连接,车速传感器42与计算机40连接。下面对按照上述方式构成的后双轴车中的悬吊机构的气垫22、24的一般控制情况进行描述。在不处于驱动力附加状态下的通常场合,连通断开切换阀28处于连通状态,气垫22、24通过该连通断开切换阀28相互连通。另外,通过第一车高调节阀29和第二车高调节阀30可进行车高调节动作。即,计算机39通过车高传感器41读入车高,根据该读数,可对上述两个车高调节阀29、30进行切换,由此可向气垫22、24供给空气,或将空气从这些气垫22、24中排出,从而可使车高保持标准高度。接着,切换到驱动力附加状态,即将连通断开切换阀28切换到断开状态,另外通过连通断开切换阀28将气垫24内部的空气从排气阀32处排出。上述动作是这样实现的,即通过电磁阀34将连通断开切换阀28切换到断开状态,通过电磁阀35将排气阀32切换到排气一侧。与此同时,通过第一车高调节阀29和第二车高调节阀30,对与气垫24断开的后前轴17一侧的气垫22供给空气。当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中的空气排出时,由于在后前轴17上作用的荷载增加,这样气垫22压缩,车高降低。于是,车高传感器41对上述情况进行检测,计算机39将车高调节阀29、30切换到连通一侧,空气从贮气罐31朝向气垫22内部供给。另外,通过根据车重,借助计算机40对供气阀33进行控制,则可根据需要向气垫24供给空气,由此可根据车重增加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图4表示伴随着切换到驱动力附加状态,后前轴(R1轴)17一侧的气垫22和后后轴(R2轴)18一侧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的变化。另外,该图中的虚线所示的特性为解除驱动力附加时的特性。另外,在图3-5中,驱动力附加装置由F/G(Fine Grip)表示。按照上述方式,在可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增加的驱动力附加装置中,如图3所示,当按照保持不压坏的程度的一定压力的方式对处于驱动力附加状态的后后轴(R1轴)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进行控制时,在气垫24保持在这样异常低的压力的双轴荷载、或车重的区域,由于后后轴18一侧的轴荷载不足,后后轴16很容易发生制动锁定。于是,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力附加装置可在驱动力附加状态下,根据装载重量、或双轴荷载使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增加。即,后前轴17一侧的气垫22的压力位于达到极限值的区域,从而可使在一定的极限保持低压力状态的后后轴18一侧的气垫24的内部压力慢慢增加。这样的控制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即将连通断开切换阀28切换到断开状态,处于驱动力附加状态之后,通过计算机40打开供气阀33,通过该供气阀33,从贮气罐31直接向气垫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双轴车的驱动力附加装置,该装置通过将跨接于由从动轴构成的后后轴上的悬吊机构中的气垫中的空气排出,使由驱动轴构成的后前轴的轴荷载增加,从而使驱动轮的驱动力加大,其特征在于:根据装载重量的增加,使处于驱动力附加状态的后后轴一侧的气垫的 内部压力慢慢增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近秀骑大村裕之
申请(专利权)人:日野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