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8526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1-01 0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解决了现有搅拌站效率低、质量差且无法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搅拌作业的问题。该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包括可进行双向搅拌的立式双向搅拌机(1),设置于立式双向搅拌机(1)下方的成品料斗(6),与立式双向搅拌机(1)连接的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9),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粉仓(2),通过斜皮带输送机(4)将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双功能配料机(5),以及控制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工作的控制室(1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且可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搅拌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解决了现有搅拌站效率低、质量差且无法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搅拌作业的问题。该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包括可进行双向搅拌的立式双向搅拌机(1),设置于立式双向搅拌机(1)下方的成品料斗(6),与立式双向搅拌机(1)连接的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9),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粉仓(2),通过斜皮带输送机(4)将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双功能配料机(5),以及控制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工作的控制室(10)。本技术搅拌效率高、搅拌效果好,且可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搅拌作业。【专利说明】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
本技术涉及一种搅拌站,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
技术介绍
搅拌站主要用于混凝土工程,主要用途为搅拌混合混凝土,也叫砼搅拌站,适用于城市商品预拌混凝土、道桥、水利、机场、港口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及混凝土需求量大的场所。现有的搅拌站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搅拌效率低、效果差;(2)搅拌的适用范围窄,无法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配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搅拌效率高、效果好且可同时满足混凝土和稳定土的配料的高效双功能搅拌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包括可进行双向搅拌的立式双向搅拌机,设置于立式双向搅拌机下方的成品料斗,与立式双向搅拌机连接的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的粉仓,通过斜皮带输送机将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的双功能配料机,以及控制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工作的控制室。 进一步的,在所述螺旋输送机送料末端设有与其连接的粉料称,粉料通过粉料称进入立式双向搅拌机,在所述斜皮带输送机送料末端设有与其连接的存料斗,料通过存料斗进入立式双向搅拌机。 优选的,所述粉仓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每个粉仓均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所述螺旋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粉仓出料口的下方,所述斜皮带输送机的进料端位于双功能配料机出料口的下方。 具体的说,所述立式双向搅拌机包括搅拌罐,具有输出轴的第一动力装置,以及由第一动力装置驱动且具备连接轴的搅拌臂,内圈具有内齿的回转支承;所述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与搅拌臂的连接轴连接并组合构成传动轴,在该传动轴上套接有与其同步运动并位于回转支承内圈的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一侧设有同时与第一齿轮和回转支承内圈的内齿哨合的第二齿轮;回转支承内圈下端还设有由内圈带动并具有供传动轴穿过的通孔的连接机构,在该连接机构的相对两端则分别设有由连接机构带动并位于搅拌罐内部的第一刮臂。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具有供传动轴穿过的通孔的连接盘,以及垂直于连接盘边沿、用于连接连接盘和回转支承内圈的连接体。 再进一步的,所述立式双向搅拌机还包括具有输出轴的第二动力装置,所述回转支承外圈的外侧上还设有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圈,该转动圈上设有外齿,第二动力装置的输出轴上套接有与回转支承转动圈上的外齿啮合的第三齿轮,在转动圈的下端还设有由其带动的连接件,并在该连接件上设有位于搅拌罐内部的第二刮臂。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在所述搅拌罐内的底部还设有用于防止物料堆积的阻隔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I)本技术建立搅拌站,配合立式双向搅拌机和双功能配料机,其即可满足混凝土的配料又可以满足稳定土的配料,且用于混凝土搅拌时,生产效率高,经实验得出,搅拌站的循环时间大幅缩短40秒,每小时的循环次数增加90次,产量为普通搅拌站的1.5倍,用于稳定土交班时,其可缩短搅拌时间20秒每次,每小时的循环次数可达180次。 (2)本技术采用立式双向搅拌机,其一方面通过动力装置直接输出带动搅拌臂正转,另一方面,将齿轮和回转支承组合使用,通过形成的齿轮副构成传动机构,然后由该传动机构带动连接机构反转,从而带动刮臂反转,搅拌臂的正转和刮臂的反转同步运行,从而形成搅拌的正反转的组合运动,使得混凝土在罐内运动更充分,搅拌效率得到了极大地提闻。 (3)本技术还在搅拌罐的底部中心设有阻隔件,通过阻隔件可以有效地防止罐内物料在中心堆积,提高了物料利用率、搅拌效果和混匀度。 (4)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具备新颖性和创造性,而且其材质均为普通材质,价格低廉,具备非常高的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为其大范围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一种立式双向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另一种立式双向搅拌机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立式双向搅拌机,2-粉仓,3-螺旋输送机,4-斜皮带输送机,5-双功能配料机,6-成品料斗,7-粉料称,8-存料斗,9-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10-控制室; 11-搅拌罐,12-第一动力装置,13-搅拌臂,14-回转支承,16-传动轴,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连接机构,110-第一刮臂; 111-第二动力装置,112-第三齿轮,113-连接件,114-第二刮臂,115-联轴器,116-阻隔件,117-搅拌叶片,191-连接盘,192-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该搅拌站包括可进行双向搅拌的立式双向搅拌机1,设置于立式双向搅拌机I下方的成品料斗6,与立式双向搅拌机I连接的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9,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I的粉仓2,通过斜皮带输送机4将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I的双功能配料机5,以及控制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工作的控制室10 ;其中,双功能配料机为现有成熟部件,故对其不做赘述。进一步的,在螺旋输送机3送料末端设有与其连接的粉料称7,粉料通过粉料称7进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在斜皮带输送机4送料末端设有与其连接的存料斗8,料通过存料斗8进入立式双向搅拌机I。 基于上述结构,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①双功能配料机将料配好后,将料抛入斜皮带输送机,由斜皮带输送机将料输送到存料斗,在存料斗中通过翻板门的控制,将料送入搅拌机;②与此同时,粉仓内的粉料进入螺旋输送机,通过螺旋输送机将粉料输送至粉料称,粉料称称量适宜的粉料后,将称量的粉料送入搅拌机中;③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将水或/和外加剂加入搅拌机,上述三步同时进行,粉料、料及水或/和外加剂在搅拌机内搅拌混匀后,由搅拌机中出料至成品料斗,再由罐车装车运至施工现场。搅拌过程的工作通过控制室实现,其控制方式不是本技术的改进点,且通过控制室控制搅拌站的运行属于现有成熟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粉仓2数量为一个以上,且每个粉仓2均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I。当粉仓有多个时,其围绕搅拌机呈扇形分布。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技术,本实施例中螺旋输送机3的进料端位于粉仓2出料口的下方,斜皮带输送机4的进料端位于双功能配料机5出料口的下方。通过上述设置,料及粉料的送料更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其特征在于,包括可进行双向搅拌的立式双向搅拌机(1),设置于立式双向搅拌机(1)下方的成品料斗(6),与立式双向搅拌机(1)连接的水及外加剂添加装置(9),通过螺旋输送机(3)将粉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粉仓(2),通过斜皮带输送机(4)将料送入立式双向搅拌机(1)的双功能配料机(5),以及控制高效双功能搅拌站工作的控制室(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辉税小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劲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