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5706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包括有上摆臂、下摆臂、转向节、减震器、前稳定杆、横梁和前驱动轴,所述的转向节的中部开有通孔,前驱动轴的前端穿过转向节的通孔。所述的下摆臂在X方向有两个安装点,分别是下摆臂与发动机支撑梁的连接点和下摆臂与前悬架横梁的连接点。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解决了以往两驱前悬架系统不能布置驱动轴问题。本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较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悬架,尤其涉及一种MPV四驱汽车的前悬架。技术背景目前,国内生产的MPV车都是两驱系统,为前驱动或后驱动,目前两驱的 前悬架系统不能适用于四驱车的使用,要使其成为四驱前悬架系统,必须重新更 换。现在为了节省成本,也有对两驱系统进行改进,使其成为四驱前悬架系统的。 但不能解决两驱前悬架系统布置驱动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开发出了能有效解决将两驱系统改进 为四驱前悬架系统中,两驱前悬架系统布置驱动轴的问题。 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包括有上摆臂、下摆臂、转向节、减震器、前稳定杆、 横梁和前驱动轴,所述的转向节的中部开有通孔,前驱动轴的前端穿过转向节的 通孔。一种MPV四驱前悬架,所述的下摆臂在X方向有两个安装点,分别是下摆臂 与发动机支撑梁的连接点和下摆臂与前悬架横梁的连接点。本技术新设计的转向节留有驱动轴可通过的通孔,其中间可以通过驱动 轴。新设计的下摆臂增加了两个连接点, 一个与发动机支撑梁连接, 一个与前悬 架横梁连接,两点纵向布置,故省去了纵向推力杆。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解决 了以往两驱前悬架系统不能布置驱动轴问题。本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较好。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加附图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上摆臂(2)、下摆臂(1)、转向节(3)、 减震器(4)、前稳定杆(5)、横梁(6)和前驱动轴(7)。转向节(3)留有前驱 动轴(7)可通过的通孔,其中间可以通过前驱动轴(7)。下摆臂(1)在X方向 有两个安装点,分别是下摆臂(1)与发动机支撑梁的连接点和下摆臂(1)与前悬架横梁的连接点。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解决了以往两驱前悬架系统不能布置 驱动轴问题。本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较好。权利要求1、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包括有上摆臂、下摆臂、转向节、减震器、前稳定杆、横梁和前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的中部开有通孔,前驱动轴的前端穿过转向节的通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摆臂在X 方向有两个安装点,分别是下摆臂与发动机支撑梁的连接点和下摆臂与前悬架横 梁的连接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包括有上摆臂、下摆臂、转向节、减震器、前稳定杆、横梁和前驱动轴,所述的转向节的中部开有通孔,前驱动轴的前端穿过转向节的通孔。所述的下摆臂在X方向有两个安装点,分别是下摆臂与发动机支撑梁的连接点和下摆臂与前悬架横梁的连接点。通过以上结构的改进,解决了以往两驱前悬架系统不能布置驱动轴问题。本系统结构简单,适用性较好。文档编号B60G3/18GK201023404SQ20072003329公开日2008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15日专利技术者任国清, 辉 刘, 朱中华, 李光明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MPV四驱前悬架,包括有上摆臂、下摆臂、转向节、减震器、前稳定杆、横梁和前驱动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向节的中部开有通孔,前驱动轴的前端穿过转向节的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国清刘辉朱中华李光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