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金属铱配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5128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23:55
作为新颖物质提供一种发光效率良好,使用寿命长并呈现黄色发光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以下述通式(G1)表示的一种具有2位和6位被烷基取代的苯基结合于嘧啶的4位的结构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在通式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金属铱配合物、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照明装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一种有机金属铱配合物。尤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涉及 一种能够将三重激发态的能量转换成发光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 涉及一种使用有机金属铱配合物的发光元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技术介绍
有机化合物通过吸收光成为激发态。并且,通过经过该激发态,有时发生各种反应 (光化学反应)或发光(luminescence),因此有机化合物应用于各种用途。 作为光化学反应的一个例子,有单态氧与不饱和有机分子的反应(加氧(oxygen addition))。因为氧分子的基态是三重态,所以单态的氧(单态氧)不通过直接光激发而 产生。但是,在其他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存在下产生单态氧,而可以发生加氧反应。此时,能 够形成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化合物被称为光敏剂。 如上所述,为了产生单态氧,需要使用能够通过光激发形成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光 敏剂。但是,因为通常的有机化合物的基态是单态,所以到三重激发态分子的光激发是禁戒 跃迁,不容易产生三重激发态分子。因此,作为这种光敏剂,需求容易发生从单重激发态到 三重激发态的系间跨越(intersystem crossing)的化合物(或者,允许直接光激发到三重 激发态的禁戒跃迁的化合物)。换言之,这种化合物可以用作光敏剂,可以说是有益的。 另外,这种化合物常发射磷光。磷光是指由于不同多重体的能量之间的跃迁而产 生的发光,在通常的有机化合物中,磷光是指当从三重激发态回到单重基态时产生的发光 (另一方面,当从单重激发态回到单重基态时的发光被称为荧光)。作为能够发射磷光的化 合物,即能够将三重激发态的能量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磷光化合物)的应用领 域,可以举出以有机化合物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 这种发光元件的结构是在电极之间设置包含作为发光物质的有机化合物的发光 层的简单的结构,并且具有薄型轻量、高速响应性及直流低电压驱动等的特性,由此作为下 一代的平板显示元件受到关注。另外,使用这种发光元件的显示器还具有优异的对比度、清 晰的图像质量及广视角的特征。 以有机化合物为发光物质的发光元件的发光机理是载流子注入型。换言之,通过 将发光层夹在电极之间并施加电压,从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重新结合,使得发光物质成 为激发态,当该激发态回到基态时发光。并且,作为激发态的种类,与上述光激发的情况同 样,可以是单重激发态(幻和三重激发态(1〇。此外,在发光元件中,单重激发态和三重激 发态的统计学上的生成比率被认为是S%T # = 1 :3。 在将单重激发态的能量转换成发光的化合物(以下称为荧光化合物)中,在室温 下仅观察到来自单重激发态的发光(荧光),而观察不到来自三重激发态的发光(磷光)。 因此,基于S%T #= 1 :3的关系,使用荧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中的内量子效率(所产生的光 子相对于所注入的载流子的比率)的理论上的极限被认为是25%。 另一方面,如果使用上述磷光化合物,则内量子效率在理论上可以提高到75%至 1〇〇%。换言之,可以实现荧光化合物的3倍至4倍的发光效率。根据这些理由,为了实现 高效率的发光元件,近年来对使用磷光化合物的发光元件积极地进行研究开发。尤其是,作 为磷光化合物,以铱等为中心金属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由于其高磷光量子产率而已受到关 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3)。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7-13787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2008-069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8/035664号小册 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至专利文献3中报告那样,对呈现各种发光颜色的磷光材料 进行开发,但是被要求更高效率的新颖材料的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发光效率良好,使用寿命长并呈现黄色发光的 有机金属铱配合物作为新颖物质。另外,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的发光元 件、发光装置、电子设备及照明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包括配体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该配体具有2位和6位 被烷基取代的苯基结合于嘧啶的4位的结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结构是具有以下述通式(G1) 表示的结构的有机金属铱配合物。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以式(G1)表示的结构的化合物:其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6.28 JP 2013-1361431. 一种包括以式(G1)表不的结构的化合物:9 其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2. -种以式(G2)表不的化合物:9 其中,R1和R2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 并且,L表示单阴离子配体。3. -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单阴离子配体是具有β -二酮结构的单阴离子双齿螯合配体、具有羧基的单 阴离子双齿螯合配体、具有酚式羟基的单阴离子双齿螯合配体、以及两个配位元素都是氮 的单阴离子双齿螯合配体中的任一个。4. 一种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化合物, 其中所述单阴离子配体是以式(L1)至式(L7)中的任一个表示的:f R71至R1(l9独立地表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为1至6的烷基、卤、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英子金元美树濑尾广美高桥辰义濑尾哲史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