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44745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31 14:51
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以有效防止室外新风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客运站室内的空气品质。包括新风管道,在新风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内设置有遮断其过风断面的滤芯,滤芯两侧的进气口、净气出口分别与新风管道的一侧端口对接,并在滤芯两侧设置压差检测器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压差检测器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的检测信号传送至显示及报警面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系统风道过滤器,特别涉及一种带浓度显示的含静电驻极滤材的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净化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国内多个城市大气环境超细颗粒物严重超标,若直接将室外空气送入室内会造成室外大气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从而恶化室内的空气品质,影响室内人员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在如客运站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更需要保证送风的空气品质。目前,在大型公共建筑空调系统中,常规的新风过滤装置不能有效的去除超细颗粒物颗粒物,导致送入室内的新风中含有大量的有害颗粒物,从而影响了室内空气品质。传统的洁净室空调设置新风过滤系统,但洁净室内微环境的控制标准与常规建筑大为不同,过滤装置阻力大,无法将洁净室的新风过滤处理方案直接应用到大型公共建筑的空调系统的中。因此,在当今大气环境中超细颗粒物严重超标的背景下,适用于大型公共建筑空调工程中的送风过滤系统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和开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以有效防止室外新风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从而确保客运站室内的空气品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的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包括新风管道,其特征是:所述新风管道上设置有过滤单元,该过滤单元内设置有遮断其过风断面的滤芯,滤芯两侧的进气口、净气出口分别与新风管道的一侧端口对接,并在滤芯两侧设置压差检测器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压差检测器)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的检测信号传送至显示及报警面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过滤装置中的静电驻极滤料对空调送风中含有的有害颗粒物,特别是超细颗粒物以下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不仅避免室外大气环境对室内环境的污染,确保了室内空气品质,最大限度地降低室外大气环境的有害颗粒物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同时由于静电驻极材料阻力低,无需额外动力,对整个系统的送风影响小。附图说明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新风管道10、过滤单元20、进气口20a、净气出口20b、滤芯21、法兰22、压差检测器25、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显示及报警面板2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技术的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包括新风管道10,新风管道10上设置有过滤单元20,该过滤单元20内设置有遮断其过风断面的滤芯21,滤芯21两侧的进气口20a、净气出口20b分别与新风管道10的一侧端口对接,并在滤芯21两侧设置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的检测信号传送至显示及报警面板25。所述滤芯21采用静电驻极滤材,吸附超细颗粒物等有害物质。位于滤芯21的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用于检测滤芯21前后的空气污染物浓度,其信号传送至显示及报警面板25,通过显示及报警面板25自动报警或者提醒更换滤芯21。参照图1,为方便及时更换滤芯21,所述滤芯21由过滤单元20的顶部槽形开口插入过滤单元20内。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技术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的一些原理,并非是要将本技术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包括新风管道(10),其特征是:所述新风管道(10)上设置有过滤单元(20),该过滤单元(20)内设置有遮断其过风断面的滤芯(21),滤芯(21)两侧的进气口(20a)、净气出口(20b)分别与新风管道(10)的一侧端口对接,并在滤芯(21)两侧设置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的检测信号传送至显示及报警面板(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超细颗粒物的风道过滤装置,包括新风管道(10),其特征
是:所述新风管道(10)上设置有过滤单元(20),该过滤单元(20)内
设置有遮断其过风断面的滤芯(21),滤芯(21)两侧的进气口(20a)、
净气出口(20b)分别与新风管道(10)的一侧端口对接,并在滤芯(21)
两侧设置压差检测器(25)和超细颗粒物测试器(24),压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伯龙徐德彪赖嘉炜巩云曾明虹曾甫海姚景生王岳怡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