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风扇马达的振动抑制机构的风扇罩和马达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3459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9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包括风扇马达的振动抑制机构的风扇罩和马达驱动装置。安装有风扇马达(11)的风扇罩(10)包括:形成有开口部(12)的风扇罩平坦部;突出部(13),其在开口部周围自风扇罩平坦部延伸;和支承部(14),其设于该突出部,用于支承风扇马达,风扇罩平坦部与突出部的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风扇马达的厚度。该风扇罩能够不使用隔振橡胶就能够抑制风扇马达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噪音,还能够抑制制造费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括风扇马达的振动抑制机构的风扇罩和马达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包括用于冷却电子器件的风扇马达的风扇罩以及包括这样的风扇罩的马达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马达驱动装置包括风扇马达,以用来对配置在内部的电子器件进行冷却。图8A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正面侧立体图,图8B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如图8A所示,在风扇罩100形成有使来自风扇马达(在图8A中未图示)的空气通过的开口部120。而且,如图8B所示,在开口部120周围设有两个用于支承风扇马达的突出部130。 图8C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侧视图。如图8C所示,风扇马达110以与开口部120相对的方式支承于两个突出部130。具体而言,如作为图8C的局部放大图的图8D所示,风扇马达110卡定于位于突出部130顶端的支承部140。 在驱动风扇马达110时,风扇马达110发生振动。该振动传递到风扇马达110与风扇罩100之间。进而,该振动传递到风扇罩100与用于把持风扇罩100的主体壳(未图示)之间。结果,可能产生噪音或马达驱动装置的各器件的可靠性降低。 因此,在日本特开平5-168188号公报中,将隔振橡胶配置在风扇马达与主体壳之间,来抑制风扇马达的振动。 然而,在日本特开平5-168188号公报中,需要另外准备隔振橡胶。因此,器件数量增加,马达驱动装置的制造费用增加。另外,由于隔振橡胶经年劣化,因此还存在马达驱动装置的维护作业繁杂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使用隔振橡胶就能够抑制风扇马达的振动的风扇罩以及包括这样的风扇罩的马达驱动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第1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风扇罩,该风扇罩为安装有风扇马达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罩包括:形成有开口部的风扇罩平坦部;突出部,其在上述开口部周围自上述风扇罩平坦部延伸;和支承部,其设于该突出部,用于支承上述风扇马达,上述风扇罩平坦部与上述突出部的上述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风扇马达的厚度。 在第1技术方案中,风扇罩平坦部与突出部的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风扇马达的厚度,因此突出部能够将风扇马达牢固地支承于风扇罩。因此,在风扇马达与风扇罩之间不会出现间隙,因此能够抑制在驱动风扇马达时产生的振动。因此,还能够抑制传递到风扇马达与风扇罩之间的振动。即,能够不使用隔振橡胶就能够抑制风扇马达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产生噪音,还能够抑制制造费用。 在第1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第2技术方案,上述风扇罩平坦部或上述突出部中的至少一者形成为具有弹性的形状。 在第2技术方案中,即使在风扇罩与突出部之间的距离小于风扇马达的厚度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支承风扇马达。 在第1技术方案和第2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第3技术方案,在上述风扇罩平坦部的与上述风扇马达抵接的一部分配置有凸部。 在第3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现有的风扇罩局部地安装凸部,由此即使对于现有的风扇罩也能够牢固地安装风扇马达。 在第1技术方案和第3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第4技术方案,用于与在上述风扇马达的四个角部形成的孔中的至少一个孔卡合的凸部配置在上述风扇罩平坦部。 在第4技术方案中,能够利用用于与形成于风扇马达的四个角部的固定孔卡合的凸部在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进行定位。 在第1技术方案和第4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第5技术方案,在上述支承部的上表面形成有凹部。 在第5技术方案中,能够避免在风扇马达被施加有推压力而风扇罩发生变形时风扇马达脱离突出部的支承部。 根据第6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马达驱动装置,其中,将第1技术方案?第5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的风扇罩安装于主体壳。 通过本技术能够抑制传递到风扇罩与主体壳之间的振动,并且能够避免马达驱动装置的各器件的可靠性降低。 根据附图所示的本技术的典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的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及优点以及其他的目的、特征及优点更加明确。 【附图说明】 图1A是安装有本技术的风扇罩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 图1B是风扇马达的立体图。 图2A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2B是图2A所示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2C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2D是图2C的局部放大图。 图3A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后视图。 图3B是图3A所示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3C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4A是本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背面立体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5A是本技术的第四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主视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6A是本技术的第五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后视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6C是图6A所示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7是图6C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8B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8C是以往技术的风扇罩的侧视图。 图8D是图8C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件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为了容易理解,这些附图适当地变更了比例尺。 图1A是安装有本技术的风扇罩的马达驱动装置的立体图。图1A所示的马达驱动装置1主要包括:主体壳2,其用于收容未图示的电子器件;风扇罩10,其用于封闭主体壳2的一端。在风扇罩10的背面安装有图1B所示的风扇马达11。具体而言,风扇马达11的上端在后述的开口部12的位置与风扇罩10的背面抵接。 图2A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正面侧立体图,图2B是图2A所示的风扇罩的背面侧立体图。如图2A所示,在风扇罩10的平坦部形成有开口部12,该开口部12供来自风扇马达(在图2A中未图示)的空气通过。在图2A中,开口部12由沿周向延伸的四个孔构成,该四个孔形成大致环状的开口部12。另外,如图2B所示,在开口部12周围设有用于支承风扇马达的两个突出部13,该两个突出部13彼此相对。 图2C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风扇罩的侧视图。如图2C所示,两个突出部13自风扇罩10的背面以彼此相对并与风扇罩10大致垂直的方式延伸。而且,如图2C的局部放大图的图2D所示,在突出部13设有向内侧弯曲而支承风扇马达11的支承部14。支承部14的上表面14a与风扇罩10的平坦部大致平行。另外,突出部13的支承部14与风扇马达11的缘部局部重叠。 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风扇罩10的背面与突出部13的支承部14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小于风扇马达11的厚度(轴向高度)。另外,突出部13和风扇罩10中的至少一者由弹性材料、例如树脂材料形成。因此,在安装风扇马达11时,能够使风扇罩10的背面与突出部13的支承部14之间的距离暂时扩大。因此,风扇马达11的下端分别卡定于两个突出部13各自的支承部14,将风扇马达11推压于风扇罩10的背面。 两个支承部14对风扇马达11施加推压力,因此使风扇马达11抵接于风扇罩10的背面。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罩,该风扇罩是安装有风扇马达(11)的风扇罩(10),其特征在于,该风扇罩包括:形成有开口部(12)的风扇罩平坦部;突出部(13),其在上述开口部周围自上述风扇罩平坦部延伸;和支承部(14),其设于该突出部,用于支承上述风扇马达,上述风扇罩平坦部与上述突出部的上述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风扇马达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7.03 JP 2013-1400061.一种风扇罩,该风扇罩是安装有风扇马达(11)的风扇罩(10),其特征在于, 该风扇罩包括:形成有开口部(12)的风扇罩平坦部;突出部(13),其在上述开口部周围自上述风扇罩平坦部延伸;和支承部(14),其设于该突出部,用于支承上述风扇马达, 上述风扇罩平坦部与上述突出部的上述支承部之间的距离小于上述风扇马达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罩,其特征在于, 上述风扇罩平坦部或上述突出部中的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和弘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