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1650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3 17: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该风扇马达具备:定子;转子,其具有配置于定子周围的圆筒部和从圆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叶片并以轴线为中心旋转来吹送气体;以及壳体,其具有配置于定子的侧方的圆板部、配置于叶片的周围的套筒部、以及从圆板部的外周边缘部向径向延伸并在叶片的侧方连接圆板部和套筒部的圆周方向的多根撑条。撑条配置于比叶片更靠气体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与撑条冲突的漂浮物浸入马达内部,能够防止马达内部的漂浮物的粘着。(*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该风扇马达具备:定子;转子,其具有配置于定子周围的圆筒部和从圆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叶片并以轴线为中心旋转来吹送气体;以及壳体,其具有配置于定子的侧方的圆板部、配置于叶片的周围的套筒部、以及从圆板部的外周边缘部向径向延伸并在叶片的侧方连接圆板部和套筒部的圆周方向的多根撑条。撑条配置于比叶片更靠气体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根据本技术,能够防止与撑条冲突的漂浮物浸入马达内部,能够防止马达内部的漂浮物的粘着。【专利说明】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用于机床或者机器人等的、具有污垢粘着防止功能的风扇马达以及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机床或者机器人在粉尘、尘垢、切削液油雾等漂浮的环境下使用。因此,在为了使用于机床或者机器人的电子器件等冷却而设置风扇马达(也称为冷却风扇)的情况下,粉尘等漂浮物通过风扇马达的旋转被聚集在风扇马达,且附着于风扇马达。若漂浮物这样附着在风扇马达,则阻碍风扇马达的旋转,冷却性能恶化。作为用于防止这样的冷却性能的恶化的装置,以往,已知有日本专利第4775778号公报(JP4775778B)所述的装置。JP4775778B所述的装置通过在风扇马达的附近设置喷管,并从喷管喷射出压缩空气,从而除去附着在风扇马达的漂浮物。然而,在如JP4775778B所述的装置那样将来自喷管的压缩空气喷射至风扇马达的结构中,漂浮物被强制地送到风扇马达的内部,例如马达的定子和转子的间隙,从而漂浮物粘着在马达内部,可能改变并阻碍风扇马达的旋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方案I是一种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卷线的定子;转子,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周围的圆筒部、和从该圆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叶片,并以轴线为中心旋转,经由所述叶片而与所述轴线平行地吹送气体;以及壳体,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侧方的圆板部、配置于所述叶片的周围的套筒部、以及从所述圆板部的外周边缘部向径向延伸并在所述叶片的侧方连接所述圆板部和所述套筒部的圆周方向的多根撑条,所述撑条配置于比所述叶片更靠气体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方案2根据方案I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具备安装有控制向所述卷线供给的电流的电子器件的印刷电路板, 所述圆板部具有容纳所述印刷电路板的容纳部。方案3根据方案2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以及所述印刷电路板的至少一方的周围由树脂材料覆盖。方案4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板部以及所述撑条的至少一方具有直至径向外侧的、向气体的送风方向的相反侧倾斜的倾斜部。方案5根据方案I?3任一项中所述的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条的上游侧的面相对于所述轴线倾斜。方案6是一种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马达;形成由所述风扇马达的驱动产生的冷却风通过的通路的通路形成部件;以及 被通过所述通路的冷却风冷却的被冷却部件。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冷却部件是控制机器人或者机床的驱动用马达的电子器件。方案8根据方案6或者7所述的具有风扇马达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马达以使所述轴线朝向垂直方向而且使所述撑条处于下侧的方式配置。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与附图关联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更加明显。【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具有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图1B是表示具有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的装置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A、图1B的风扇马达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1-1II线的剖面图。图4是图3的箭头IV所指的图。图5是表示作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比较例的风扇马达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沿着图5的V1-1V线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图3的变形例的图。图8是表示图3的其他的变形例的图。图9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OA是表示图1A的变形例的图。图1OB是表示图1B的变形例的图。图1IA是表示图1A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图1IB是表示图1B的其他变形例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A?图6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进行说明。图1A以及图1B是分别表示具有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的装置100的概略结构的主视图以及立体图。该装置100是用于使设置于在粉尘、尘芥、切削液油雾等(也将这些统称为漂浮物)漂浮的环境下使用的机器人或者机床等的各种零件冷却的装置。如图1A、图1B所示,装置100具有彼此并列设置的散热器101以及箱体102、分别设置于散热器101、箱体102的第一风扇马达110及第二风扇马达120、以及被风扇马达110,120冷却的电子器件103。电子器件103包括用于控制机器人或者机床的驱动用马达(例如伺服马达)的控制电路。散热器101及箱体102整体分别呈大致长方体形状,箱体102被固定在散热器101。散热器101以将从侧面IOla向相反侧的侧面IOlb延伸,并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矩形状的多个薄板状的散热片104a彼此分开(参照图10B)的方式构成,在相邻散热片104a之间沿下方向形成有空气通路AP。散热器101的上面以及下面分别开放,下面形成有吸气口 105,上面形成有排气口 106。在散热器101的上面,面向排气口 106配置有第一风扇马达110,通过风扇马达110的旋转,从而如图1A的箭头所示,冷却风通过散热器101以及风扇马达110从下方向上方流动。箱体102在上面具有排气口 107,在排气口 107的下方,面对排气口 107配置有第二风扇马达120。在风扇马达120的下方配置有多个电子器件103。若风扇马达120旋转,则从未图示的吸气口向第二箱体102吸入空气,并从排气口 107排出。由此,空气沿着电子器件103的表面流动,电子器件103被冷却。电子器件103与散热器101接触并被支承。因此,若通过第一风扇马达110的旋转使冷却风在散热器101内的通路AP流动,则在电子器件103中产生的热量经由散热器101散热。这样,因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置100设置一对风扇马达110、120,所以能够通过流经散热器101的空气以及流经箱体102内的空气有效地冷却箱体102内的电子器件103。接下来,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风扇马达110、12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风扇马达110、120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从斜上方观察的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1-1II线的剖面图。此外,在图3中,以风扇马达110、120的中心轴为边界仅表示单侧。如图2、3所示,风扇马达110、120具有以轴线LO为中心被构成且被配置的定子10、以轴线LO为中心旋转的转子20、以及配置于转子20的周围的壳体30。定子10具有大致圆筒状的铁芯11和卷线12,该铁芯11具有向径向突出的多个突极部,该卷线12卷装于这些突极部而构成多个定子磁极。转子20具有:旋转轴21,其配置于铁芯11的内部并且沿着轴线LO延伸;圆筒部22,其以轴线LO为中心并配置于定子10的周围;圆周方向的多个叶片23,其从圆筒部22的外周面以圆周方向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扇马达,其特征在于,具备:具有卷线(12)的定子(10);转子(20),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周围的圆筒部(22)、和从该圆筒部的外周面向径向突出设置的圆周方向的多个叶片(23),并以轴线(L0)为中心旋转,经由所述叶片而与所述轴线平行地吹送气体;以及壳体(30),其具有配置于所述定子的侧方的圆板部(31)、配置于所述叶片的周围的套筒部(32)、以及从所述圆板部的外周边缘部向径向延伸并在所述叶片的侧方连接所述圆板部和所述套筒部的圆周方向的多根撑条(33),所述撑条配置于比所述叶片更靠气体的送风方向的上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和弘竹下诚
申请(专利权)人:发那科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