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7493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包括铝合金制成的若干侧模板、若干阴角模、若干楼板平模板、若干横梁体、若干顶模板和若干立柱;所述阴角模位于所述侧部施工面与所述顶部施工面的相接处,用于同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侧模板以及所述楼板平模板;所述横梁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阴角模上,用以支撑所述楼板平模板以及所述顶模扳;所述立柱可拆卸地与所述横梁体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横梁体;所述立柱还支撑于所述顶模板底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各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组装或拆卸时工序简单,使得楼板的施工周期短,且本模板体系采用铝合金制成,强度、防水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变形,能保证楼板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模板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其表面施加钢筋混凝形成楼板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技术介绍
在建筑楼板时,工程师通常使用木板来构造建筑模板,在木模板上施钢筋混凝土形成楼板。但是木模板在合组模板或拆除模板时的工序繁杂,导致楼板的施工周期长,而且木模板的强度较低,耐磨、防水及耐腐蚀的性能也较差,长期使用后容易变形,不能保证楼板的尺寸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木模板工序复杂且强度较低的缺陷的缺陷提出一种铝合金建筑模板体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包括铝合金制成的若干侧模板、若干阴角模、若干楼板平模板、若干横梁体、若干顶模板和若干立柱;若干所述侧模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侧部施工面,若干所述楼板平模板以及若干所述顶模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顶部施工面;所述阴角模位于所述侧部施工面与所述顶部施工面的相接处,用于同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侧模板以及所述楼板平模板;所述横梁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阴角模上,用以支撑楼板平模板;所述立柱可拆卸地与所述横梁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横梁;所述立柱还支撑于所述顶模板底部。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所述阴角模还包括两相互垂直相接的阴角侧板,两所述阴角侧板的侧边均垂直延伸形成有阴角安装板,两所述阴角侧板和两所述阴角安装板包围成一未封闭的矩形框体,其中一所述阴角安装板与所述侧模板可拆卸地连接,另一所述阴角安装板与所述楼板平模板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所述横梁体包括若干首尾依次相接的子横梁,所述子横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子横梁的第一连接部用于与另一子横梁的第二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与所述阴角模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子横梁的第二连接部用于与另一子横梁的第一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与所述阴角模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所述子横梁包括两相互平行的呈条状的子横梁主体以及连接两子横梁主体的子横梁主体连接部。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所述立柱包括立柱柱体、立柱底板和立柱支撑部,所述立柱底板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柱体的底端,所述立柱支撑部固定安装于所述立柱柱体,所述立柱支撑部用于承载所述横梁,所述立柱柱体的上端部用于支撑所述顶模板。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所述立柱支撑部整体成“L”型,包括相互垂直的固定部和承载部,所述固定部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立柱柱体,所述承载部用于支撑所述横梁体并与所述横梁体可拆卸地连接。在上述的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中,位于所述横梁体端部的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具有一伸出块,所述伸出块与所述阴角模的内下平面相贴合,所述伸出块开设有半圆孔,该半圆孔与阴角模内下平面的孔同心,所述伸出块通过上述孔与阴角模销钉连接。实施本专利技术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其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各组件之间采用可拆卸的连接方式,在组装或拆卸时工序简单,使得楼板的施工周期短,且本模板体系采用铝合金制成,强度、防水性能和耐腐蚀性能都较高,在施工过程中不易变形,能保证楼板的尺寸精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侧模板的正视图;图3为安装有第一堵头及横肋板的侧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第一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B处结构的放大图;图7为图3中横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的侧模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图10为图1中第一阴角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第一阴角模的正视图;图12为图1中第二阴角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3为图1中横梁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4为13中位于横梁体端部的子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5为13中位于横梁体非端部的子横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立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7为图16中C处结构的放大图;图18为顶部施工面中较长的楼板平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9为顶部施工面中较短的楼板平模板及顶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19所示的楼板平模板及顶模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19所示的顶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21所示的顶模板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22所示的顶模板的正视图;图24为图23所示的顶模板中A-A截面的剖视图;图25为图21中的第二堵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6为图25所示的第二堵头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7为在铝合金建筑模板体系结构上施加混凝土的结构示意图;图28为图27所示的结构拆除侧模板、楼板平模板以及顶模板后结构示意图;图29为图28所示的结构拆除立柱以及顶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一种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安装于支撑面7000,支撑面7000可以为地面或者为其他支撑平面,本专利技术用于在其外表面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用以形成如图29所示的楼板6000。本示意图为表述其特征仅截取一部分截面。形成混凝土墙的另一侧侧模板未图示。本专利技术包括铝合金制成的若干侧模板100、若干阴角模2000、若干楼板平模板300、若干横梁体3000、若干顶模板500、若干立柱5000。若干侧模板100相互拼接组成该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侧部施工面1000,在拼接若干侧模板100时采用可拆卸的拼接方式;。若干楼板平模板300及若干顶模板500相互拼接组成该梁板铝合金结构体系的顶部施工面4000,同样地在拼接若干楼板平模板300以及若干顶模板500时也采用可拆卸地拼接方式。在施工形成楼板结构时,在其顶部施工面4000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用以形成顶楼板,在其侧部施工面1000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用以形成侧混凝土墙或梁。阴角模2000位于侧部施工面与顶部施工面的相接处,用于同时可拆卸地连接侧模板100以及楼板平模板300。横梁体3000为一条状构件,其搭接于阴角模2000内和立柱5000上,横梁体3000用于支撑楼板平模板300以及顶模板500。立柱5000为一条状构件,立柱5000的底端安装于支撑面7000,立柱5000可拆卸地与横梁体3000相连接,用于支撑横梁体3000;进一步地,立柱5000的上端部还支撑于顶模板500的底部。在本专利技术中,阴角模2000包括第一阴角模2100和第二阴角模2200,第一阴角模2100呈条状结构,第二阴角模整体成“L”型,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阴角子板,阴角子板的截面与第一阴角模2100相同。第一阴角模2100安装于侧模板100和楼板平模板300的相接处(即顶部施工面4000与侧部施工面1000的相接处)并同时连接侧模板100和楼板平模板300,第一阴角模2100使得侧模板100和楼板平模板300的相接处形成一直角边。第一阴角模2100还安装于侧部施工面1000的拐角处(即第一侧施工面与第二侧施工面的相接处),并同时连接该拐角处相邻的两侧模板100。第一阴角模2100使得拐角处的两侧模板100相接处形成一直角边。第二阴角模2200安装于上述拐角处的侧模板100的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制成的若干侧模板、若干阴角模、若干楼板平模板、若干横梁体、若干顶模板和若干立柱;若干所述侧模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侧部施工面,若干所述楼板模板以及若干所述顶模扳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顶部施工面;所述阴角模位于所述侧部施工面与所述顶部施工面的相接处,用于同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侧模板以及所述楼板平模板;所述横梁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阴角模上,用以支撑所述楼板平模板以及所述顶模扳;所述立柱可拆卸地与所述横梁体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横梁体;所述立柱还支撑于所述顶模板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制成的若干侧模板、若干阴角模、若干楼板平模板、若干横梁体、若干顶模板和若干立柱;若干所述侧模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侧部施工面,若干所述楼板平模板以及若干所述顶模板相互拼接组成所述梁板铝合金模板结构体系的顶部施工面;所述阴角模位于所述侧部施工面与所述顶部施工面的相接处,用于同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侧模板以及所述楼板平模板;所述横梁体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阴角模上,用以支撑所述楼板平模板以及所述顶模板;所述立柱可拆卸地与所述横梁体相连接,用于支撑所述横梁体;所述立柱还支撑于所述顶模板底部;其中,所述侧模板包括子顶板和由所述子顶板的两侧边垂直延伸形成的子侧板,所述子顶板的外侧面为一平面,作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面,所述子顶板的内侧面设置有两平行设置的顶肋条,所述顶肋条的截面成“T”形,每一所述顶肋条中央凸出部分的顶端与所述子顶板垂直地连接而构成“工”字形结构,所述子侧板的外侧面作为所述侧模板的相接面,所述子侧板为一U型的凹槽,凹槽中设置有两侧肋条,所述子侧板设置有第一销孔,相邻的所述侧模板通过所述第一销孔相固定连接,所述子侧板的内侧面还向内垂直延伸形成内肋条,所述内肋条与所述子顶板相平行,所述内肋条还设置有第二销孔,所述子顶板和所述子侧板一体成型;所述侧模板的端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堵头,所述第一堵头整体成条形,所述第一堵头包括堵头顶板、由所述堵头顶板的边缘垂直向下延伸形成有第一堵头侧板、两个第二堵头侧板、以及第三堵头侧板,所述第一堵头侧板的形状与所述子顶板的内侧面相适应,所述第一堵头侧板包括直板和凹板,所述直板与所述子顶板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凹板用于容置所述顶肋条,所述凹板整体成“凵”型,且所述凹板与所述顶肋条通过销钉或螺钉相固定,所述第二堵头侧板用于与所述子侧板的内侧面相贴合,所述第二堵头侧板与子侧板通过销钉或螺钉相固定,所述第三堵头侧板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堵头侧板,所述第三堵头侧板与所述第一堵头侧板相平行;所述侧模板的内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堵头相平行的横肋板,所述横肋板横截面成“Z”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海晏李青平周金刘静张维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特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