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防盗装置及汽车防盗装置的控制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4346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控制器、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第一继电器和控制器,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汽车驾驶室,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将人体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的供电模块为控制器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继电器,供电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为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连接至网络收发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继电器是否为摄像头、供电,从而节省了待机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控制器、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第一继电器和控制器,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汽车驾驶室,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将人体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的供电模块为控制器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继电器,供电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为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连接至网络收发模块。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继电器是否为摄像头、供电,从而节省了待机能耗。【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防盗安监产品及方法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作为了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并且其数量正在不断增加。然而,现代科技的发展亦使得汽车被盗事件的发生越来越频繁。这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定因素。目前一般的汽车报警器多是利用汽车自身喇叭发出报警声或利用喇叭作为信号源,一旦有人碰撞汽车就会发出响亮而刺耳的报警声,但其存在几点明显的缺陷:一是噪声污染,尤其是夜间,因误报使汽车周围的居民不得安宁,严重影响了居民的身心健康;二是误报时常发生,特别是雷雨天气,而且不容易判断出具体是哪辆车发生的报警,扰乱了车主的生活;三是报警效果不佳,偷车者可以迅速切断喇叭电源,使车辆无法报警。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报警准确及时,报警效果好、节约待机能耗的防盗报警装置,进一步的,还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偷车者切断蜂鸣器电源,使得蜂鸣报警能够持续吓阻偷车这的防盗报警器,进一步地,还提供了这两种防盗报警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汽车防盗装置,的一种方案为,包括供电模块、人体感应模块、控制器、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第一继电器,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汽车驾驶室,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将人体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器,所述的供电模块为控制器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继电器,供电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为摄像头、网络收发模块供电,所述的控制器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摄像头,所述的摄像头连接至网络收发模块。 进一步地,网络收发模块为GSM无线收发模块,所述的摄像头为红外线摄像头。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容器和蜂鸣器,所述的蜂鸣器和电容器并联后同样由供电模块通过第一继电器供电。 进一步地,还包括汽车锁死模块,所述的汽车锁死模块与控制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人体感应模块设置于汽车驾驶室的方向盘处。 进一步地,供电模块的电压、内阻、电容器电容与蜂鸣器的伏安特性相配合,使得所述的蜂鸣器在第一继电器供电后0.5?10秒内开始蜂鸣,所述的电容器在充满电后能够维持蜂鸣器蜂鸣20秒以上。 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方案为,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继电器,所述第二继电器由控制器控制,所述的电容器先与第二继电器串联后再与蜂鸣器并联。 进一步地,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容器与第二继电器和蜂鸣器的各电极之间焊接连接,第一电容器、第二继电器和蜂鸣器之间焊接固定。 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针对一种方案的汽车防盗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器运行以下步骤: I)检测人体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 2)若未检测到感应信号,回到步骤I),若检测到感应信号,继续; 3)向第一继电器发出闭合的控制信号; 4)向摄像头发出拍摄信号,并读取摄像头传来的照片文件; 5)读取预存的手机号码,向网络收发模块发出发送彩信到该号码的命令,并将所述的照片文件发送至网络收发模块。 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针对另一种方案的汽车防盗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器运行以下步骤: I)检测人体感应模块的感应信号; 2)若未检测到感应信号,回到步骤I),若检测到感应信号,继续; 3)向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发出闭合的控制信号; 4)向摄像头发出拍摄信号,并读取摄像头传来的照片文件; 5)读取预存的手机号码,向网络收发模块发出发送彩信到该号码的命令,并将所述的照片文件发送至网络收发模块。 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控制器控制第一继电器是否为摄像头、供电,从而节省了待机能耗,通过将感应器设置于驾驶室内,从而减少了误报率,通过采用电容器与蜂鸣器并联设置,使得报警存在延时,蜂鸣器两端电压逐渐上升,避免了蜂鸣器突然以最大功率工作可能造成的噪音污染,同时,即便报警装置电源被偷车者切断,电容器中储存的电能依然能够驱动蜂鸣器报警,从而吓阻偷车者,进一步地,通过将电容器与蜂鸣器焊接固定并焊死电极,以防护偷车者对蜂鸣器的破坏,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采用第二继电器的方案对电容器的位置进行特殊设计,使得当偷车者在偷车前就切断电源时,电容器即作为控制器的驱动电源,又作为蜂鸣器的驱动电源,使得整个报警装置在供电模块整体被破坏的情形下,依然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维持报警功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实施方案的电路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的另一种实施方案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所述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电路设置示意图,其中控制器3连接至继电器6的连接未示出,其中供电模块I直接连接至人体感应模块2和控制器3的输入端,当整个防盗装置设防后,人体感应模块2感应到汽车驾驶室内的偷车者后,传递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闭合第一继电器6,使得摄像头4、网络收发模块5、蜂鸣器9和电容器8的供电端上电,其中电容器8立刻开始充电,从而使得蜂鸣器9两端电压低于工作电压,直至电容器8充电至两端电压大于工作电压时,蜂鸣器9才开始工作,且蜂鸣器9的报警音量随着电压增长而逐渐增大,因此并不会出现突然报警而扰民的现象。 而控制器3在闭合第一继电器6后再向摄像头4发出拍摄信号,并读取摄像头4拍来的照片文件,向网络收发模块5发出发送彩信到预存的电话号码的命令,并将该照片文件传送至网络收发模块5,而后网络收发模块5执行收到的串口命令,向该手机号发送彩信,从而实现报警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网络收发模块5为桂林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INI900V6.1型SM900模块,其中的控制器3为广州星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带有外扩2MB SPI FLASH模块的STM32F103ZET6型开源开发板,摄像头4为广州星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0V7670型摄像头模块,人体感应模块2为深圳市拓安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TAD-758型人体感应开关模块。所述第一继电器6为双稳态继电器。 其中控制器3的算法流程为: I)检测人体感应模块2的感应信号; 2)若未检测到感应信号,回到步骤I),若检测到感应信号,继续; 3)向第一继电器6发出闭合的控制信号,向汽车锁死模块10发出锁死信号; 4)向摄像头4发出拍摄信号,并读取摄像头4传来的照片文件; 5)读取预存的手机号码,向网络收发模块5发出发送彩信到该号码的命令,并将所述的照片文件发送至网络收发模块5。 实施例2: 如图2所述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电路设置示意图,其中控制器3连接至第一继电器6和第二继电器11的连接未示出,其中供电模块I直接连接至人体感应模块2和控制器3的输入端,当整个防盗装置设防后,人体感应模块2感应到汽车驾驶室内的偷车者后,传递信号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1)、人体感应模块(2)、控制器(3)、摄像头(4)、网络收发模块(5)、第一继电器(6)和控制器(3),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2)设置于汽车驾驶室,所述的人体感应模块(2)将人体感应信号传送至控制器(3),所述的供电模块(1)为控制器(3)供电,所述的控制器(3)将控制信号发送至第一继电器(6),供电模块(1)通过第一继电器(6)为摄像头(4)、网络收发模块(5)供电,所述的控制器(3)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摄像头(4),所述的摄像头(4)连接至网络收发模块(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
申请(专利权)人:金陵科技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