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803765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1:00
提供一种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因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或煤灰等固体颗粒所导致的、成为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端部的磨损原因的催化剂层表面的细小裂纹进行填补,能够充分地对蜂窝结构体端部的耐磨损强度进行补足。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中,将以含有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以及偏钒酸铵的脱硝催化剂作为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而负载的波形板状和平板状的无机纤维片交替层叠。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为:将具有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的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以及气体出口侧中的至少气体入口侧端部浸渍于由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或高岭土颗粒、偏钨酸铵构成的用于端部处理的含有脱硝催化剂的浆料中,在蜂窝结构体的端部上形成含有该脱硝催化剂的浆料的涂层,将其干燥之后进行煅烧,形成端部2次脱硝催化剂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提供一种,该方法能够对因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或煤灰等固体颗粒所导致的、成为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端部的磨损原因的催化剂层表面的细小裂纹进行填补,能够充分地对蜂窝结构体端部的耐磨损强度进行补足。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中,将以含有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以及偏钒酸铵的脱硝催化剂作为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而负载的波形板状和平板状的无机纤维片交替层叠。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为:将具有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的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以及气体出口侧中的至少气体入口侧端部浸渍于由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或高岭土颗粒、偏钨酸铵构成的用于端部处理的含有脱硝催化剂的浆料中,在蜂窝结构体的端部上形成含有该脱硝催化剂的浆料的涂层,将其干燥之后进行煅烧,形成端部2次脱硝催化剂层。【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对 含有高浓度的粉尘、煤灰等固体颗粒的燃煤锅炉的废气等进行脱硝处理。
技术介绍
-直以来,作为使用陶瓷纤维片的蜂窝状脱硝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在本 申请人:的 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波形板状的陶瓷 纤维片与平板状的陶瓷纤维片交替层叠而成的蜂窝结构体作为基体的脱硝催化剂的制造 中,将所述蜂窝结构体浸渍于使二氧化钛微粒在硅溶胶中悬浮而成的浆料中,进行干燥和 煅烧,使二氧化钛和二氧化硅同时保持在蜂窝结构体上,且按照偏钒酸铵、偏钨酸铵水溶液 的顺序进行浸渍,使钒和钨负载于二氧化钛上。 此外,作为使生产率进一步提高且达成降低成本的脱硝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在本 申请人:的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脱硝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波形板状的 陶瓷纤维片与平板状的陶瓷纤维片交替层叠而成的蜂窝结构体作为基体的脱硝催化剂的 制造中,在使二氧化钛微粒在硅溶胶中悬浮而成的浆料中添加偏钒酸铵和/或偏钨酸铵, 使其吸附于二氧化钛,然后将所述蜂窝结构体浸渍于该浆料中,进行干燥和煅烧,使二氧化 钛和钒和/或钨同时负载于蜂窝结构体上。 另外,在本 申请人: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脱硝催化剂制造的浆料,其特 征在于,该用于脱硝催化剂制造的浆料含有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偏钒酸铵和/或偏钨酸 铵,通过氨水溶液将其pH值调整至3. 5?6. 0。 另外,作为提高上述专利文献2、3中所述的蜂窝状脱硝催化剂端部的耐磨损强度 的方法,在本 申请人:的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催化剂端部的固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蜂窝状催化剂的气体流入端部的表面上形成比催化剂硬度要高的陶瓷涂层时,将催化剂 端部浸渍于用于形成涂层的浸渍浆料中,干燥,形成涂层,然后将涂层部浸渍于金属盐水溶 液中,进行干燥和煅烧。 此外,在催化剂成分的负载量低,通过上述专利文献4的方法端面固化不充分的 情况下,作为有效提高端面耐磨损强度的方法,在本 申请人:的下述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 种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于负载有催化剂成分的载体结构体的端面部分,按顺 序进行以下工序:(i)将其浸渍于以金属的摩尔计2. 7?3. 88摩尔/L的金属盐水溶液中 的工序;(ii)使其干燥的工序;(iii)再次将其浸渍于金属种类与上述相同的以金属的摩 尔计2. 7?3. 88摩尔/L的金属盐水溶液中的工序;以及(iv)进行煅烧处理,使催化剂端 面固化的工序。在该专利文献5所述的方法中,固体成分在金属盐水溶液中分散为离子或 分子状,通过使其在由粉尘颗粒造成的、成为磨损原因的催化剂层表面的细小裂纹中侵入、 析出,从而能够利用粘结效果提高耐磨损强度。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公开2008-155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2008-155133号公报 专利文献3 :日本专利公开2008-2961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 :日本专利公开2001-170491号公报 专利文献5 :日本专利公开2008-0736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通过上述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方法制造的脱硝催化剂与通过专利文 献1的方法制造的脱硝催化剂相比,存在催化剂成分的负载量不足的情况,具有端部的耐 磨损强度低的问题。 特别是在催化剂负载量为300g/m2以下的情况,即使通过上述专利文献5所述的 方法,将负载有催化剂成分的载体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端部两次浸渍于金属盐水溶液,或 是提高金属盐水溶液的浓度,来进行端部处理,也会因为金属盐水溶液中的粘度低,而无法 进行对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端部的耐磨损强度的不足给予充分补足的端部处理。即,在 以往,没有根据催化剂负载量对耐磨损强度进行考察,特别是在废气脱硝装置的催化剂负 载量不足的情况下,没有提高脱硝装置端部的耐磨损强度的有效手段。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 理方法,其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能够对因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或煤灰等固体颗粒所 导致的、成为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端部磨损原因的催化剂层表面的细小裂纹进行填补, 能够充分地对蜂窝结构体端部的耐磨损强度进行补足。 (二)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人等鉴于上述问题,进行了反复认真地研究,由于因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或 煤灰等固体颗粒所导致的磨损主要显现在废气脱硝装置的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 气体入口侧端部,气体在蜂窝结构体的气体流路内部整流,粉尘颗粒与蜂窝结构体的壁面 基本平行地移动,看不到明显的磨损减少,因此认为在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端部提高 催化剂负载量更有效。 于是,发现通过将容易受到因粉尘颗粒导致的磨损的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端 部浸渍于由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或高岭土颗粒、偏钨酸铵构成的用于端部处理的含有脱 硝催化剂的浆料中,在蜂窝结构体的端部上形成含有该脱硝催化剂的浆料的涂层,将其干 燥之后进行煅烧,从而形成端部2次脱硝催化剂层,能够对成为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端 部磨损原因的催化剂层表面的细小裂纹进行填补,能够充分地对蜂窝结构体端部的耐磨损 强度进行补足,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的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 部处理方法的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具备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废气脱硝装置中,将 具有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的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以及气体出口侧 中的至少气体入口侧端部浸渍于由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或高岭土颗粒、偏钨酸铵构成的 用于端部处理的含有脱硝催化剂的浆料中,在蜂窝结构体的端部上形成含有该脱硝催化剂 的浆料的涂层,将其干燥之后进行煅烧,形成端部2次脱硝催化剂层,其中,所述脱硝催化 剂负载蜂窝结构体将以含有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以及偏钒酸铵的脱硝催化剂作为整体I 次脱硝催化剂层而负载的波形板状无机纤维片和平板状无机纤维片交替层叠而成。 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 的端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的脱硝催化剂中,进一步包含偏钨 酸铵。 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为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 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脱硝装置中的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端部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备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废气脱硝装置中,将具有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的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的气体入口侧以及气体出口侧中的至少气体入口侧端部,浸渍于由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或高岭土颗粒、偏钨酸铵构成的用于端部处理的含有脱硝催化剂的浆料中,在蜂窝结构体的端部上形成含有该脱硝催化剂的浆料的涂层,将其干燥之后进行煅烧,形成端部2次脱硝催化剂层,其中,所述脱硝催化剂负载蜂窝结构体将以含有硅溶胶、二氧化钛颗粒以及偏钒酸铵的脱硝催化剂作为整体1次脱硝催化剂层而负载的波形板状无机纤维片和平板状无机纤维片交替层叠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诚吾日数谷进日野尚荣清水香奈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造船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