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减振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3555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具有:可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可相对于托架(12)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支撑区域(62)中相对于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偏转质量(34)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42),其中,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托架(12)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42)的变形;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12)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62)的支撑元件(16),其中,通过支撑元件(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62)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预紧从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支撑元件(16)相对于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支撑元件(16;16')的移动,所述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具有:可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可相对于托架(12)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支撑区域(62)中相对于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偏转质量(34)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42),其中,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托架(12)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42)的变形;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12)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62)的支撑元件(16),其中,通过支撑元件(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62)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预紧从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支撑元件(16)相对于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支撑元件(16;16')的移动,所述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专利说明】旋转减振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具有 -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托架, -可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偏转的偏转质量, -在托架支撑区域中相对于托架以及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中相对于偏转质量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其中,偏转质量从相对于托架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的变形, -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的支撑元件,其中,通过支撑元件在托架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该预紧从该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
技术介绍
从文献DE 10 2010 053 542 Al中已知一种旋转减振组件,在其中,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包括环形地围绕托架布置的、借助于多个固定在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处且朝径向内部延伸的可弹性变形的回位元件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支撑的偏转质量。在托架中设置有可径向移动的支撑元件,在支撑元件处朝径向内部延伸的回位元件可在周向上支撑在相应的托架支撑区域处。支撑元件通过与其对应的且支撑在偏转质量处的预紧弹簧朝径向内部地被预紧到基础位置。在较小的离心力负荷或者没有离心力负荷时,支撑元件在预紧作用下被保持在基础位置。随着转速增大,支撑元件由于离心力在预紧弹簧逐渐被压缩的情况下朝径向外部移动,由此托架支撑区域(朝径向内部从偏转质量中延伸出来的回位元件可支撑在托架支撑区域处)朝径向外部移动。这改变了在回位元件与偏转质量的连接处和相应托架支撑区域之间的回位元件供以偏转的自由长度,在所述托架支撑区域中回位元件通过支撑元件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支撑。由此,自由长度的变化也影响有效的摆臂长度,其缩短导致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的提高。这结果是,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刚度以及其固有频率可以这样的方式根据转速变化,即,随着转速增大刚度以及由此固有频率也增大。由此应尝试实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对振动激励阶次的转速适应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标是,设置一种旋转减振组件,通过该旋转减振组件可实现在转速谱上更好地适应激励阶次。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标通过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实现,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该偏转质量摆锤单元具有: -可绕旋转轴线旋转的托架 -可相对于托架在周向上绕旋转轴线偏转的偏转质量, -在托架支撑区域中相对于托架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中相对于偏转质量支撑或可支撑的、可变形的回位元件,其中,偏转质量从相对于托架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回位元件的变形, -可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托架处且提供托架支撑区域的支撑元件,其中,通过支撑元件在托架处的运动可改变在托架支撑区域和偏转质量支撑区域之间的距离,并且支撑元件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托架绕旋转轴线旋转时可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该预紧从该基础位置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 此外在此规定,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支撑元件相对于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即与转速相关的支撑元件移动,所述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 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减振组件的结构中,通过支撑元件相对基础位置的径向距离随着转速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累进地增大(由支撑元件与转速相关的移动而引起),可保证在转速上实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的基本上线性的上升。这种基本上线性的上升又实现了与激励阶次(其例如通过在内燃机中周期性地点火引起)的随着转速增大也增大的激励频率相对应地跟踪振动系统、即偏转质量摆锤单元的固有频率。 就此而言应指出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意义上讲,“累减地增大”是指虽然原则上存在增大,然而变化率减小,也就是说梯度减小。以相应的方式,“累进地增大”指的是在原则上存在增大时变化率增大、即梯度增大。 为了实现与激励阶次的最优匹配或激励阶次的跟踪,进一步提出,在转速和回位元件的弹簧刚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抛物线式的走向。 当回位元件包括优选地具有基本上线性的力特征曲线的回位弹簧、优选地实现成扭杆弹簧的弯曲弹簧时,可以特别简单的方式以限定的方式影响回位元件的回位特性。 为了能保证回位元件在偏转质量摆锤单元中限定的定位,提出,回位元件相对于偏转质量和/或相对于托架固定。 在相对低的转速时可通过以下方式禁止支撑元件的径向移动,S卩,支撑元件在基础位置中被预紧力加载。以这种方式可保证,当超过一定的极限转速时,偏转质量摆锤单元才发生固有频率的变化。 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支撑元件到其基础位置或在其基础位置的预紧,S卩,为支撑元件分配使其在朝向基础位置的方向上预紧的预紧组件、优选地预紧弹簧。 根据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方式,预紧组件具有累进的、优选地抛物线式的预紧力特征曲线。在此,术语“累进”也意味着,随着预紧组件负荷的增大、即压缩量的增加,其反作用力以过比例的方式、即以增大的梯度增大。 在离心力负荷时可通过以下方式保证支撑元件的限定的运动,S卩,在托架处设置用于支撑元件的引导部,其中,支撑元件在引导部处优选地基本上在径向方向上可运动地被引导,优选地具有周向运动间隙。 为了在偏转质量和托架之间的反作用力传递,可规定,为了提供托架支撑区域,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的至少一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如果在此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的两个周向侧上具有周向支撑区域,在一个且同一个支撑元件上可为偏转质量相对于托架的两个相对偏转实现反作用力支撑。 为了在此避免支撑元件在回位元件处因摩擦引起的阻塞,提出,回位元件有周向运动间隙地布置在周向支撑区域之间。 在稳定作用的、结构上可简单实现的设计方式中提出,支撑元件具有用于回位元件的贯穿开口并且可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优选地用于车辆传动系的旋转减振组件,其包括至少一个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所述偏转质量摆锤单元(72;72')具有:‑能绕旋转轴线(A)旋转的托架(12),‑能相对于所述托架(12)在周向上绕所述旋转轴线(A)偏转的偏转质量(34),‑在托架支撑区域(62;62')中相对于所述托架(12)且在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中相对于所述偏转质量(34)支撑或能支撑的、能变形的回位元件(42),其中,所述偏转质量(34)从相对于所述托架(12)的基础相对位置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偏转引起所述回位元件(42)的变形,‑能径向运动地被承载在所述托架(12)处且提供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62')的支撑元件(16;16'),其中,通过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所述托架(12)处的运动能改变在所述托架支撑区域(62;62')和所述偏转质量支撑区域(64)之间的距离,并且所述支撑元件(16;16')在朝向径向内部的基础位置(BL)的方向上被预紧,并且在所述托架(12)绕旋转轴线(A)旋转时能在离心力作用下克服所述预紧从所述基础位置(BL)开始朝径向外部移动,其特征在于,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DU‑DO)中所述支撑元件(16;16')相对于所述基础位置(BL)的径向距离随着离心力作用的增大而累减地增大,以及/或者通过因离心力引起的支撑元件(16;16')朝径向外部的移动,所述回位元件(42)的弹簧刚度至少在一个转速范围中累进地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U·格罗格鲍尔T·德格尔A·施蒂默尔
申请(专利权)人: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