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铸造整体成型汽车驱动桥壳体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9564 阅读:1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非铸造整体成型汽车驱动桥壳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下料:选用一定直径、厚度的无缝钢管,按桥壳长度及工艺参数截管下料形成所需要的管坯;    (2)、缩径:在液压机上将管坯压制成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    (3)、整方及开工艺孔:在液压机上将整个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压制成矩形管状,然后在矩形管状中间的一对相对平面上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切制长形工艺通孔;    (4)、胀形:进行加热将长形工艺通孔挤扩胀形至所需尺寸的圆孔;    (5)、整形:将挤扩胀形后的管坯进行整形,使其两端由矩形管状变成圆管状,中间一对相对平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    (6)、成形:对整形后的坯件进行校正成形,两端的圆管进行缩孔处理成所需要的阶梯状,成形后即成产品。(*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驱动桥壳体的制造方法,特别是。
技术介绍
驱动桥壳是汽车的主要部件之一,它既是传动系的主要组成件,又是行驶系的主要组成件,在传动系中驱动桥壳主要主用是支撑并保护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在行驶系中,驱动桥壳的主要作用是使左右驱动车轮的轴向相对位置固定,与从动桥一超支撑车架及其上的各总成质量。同时,在汽车行驶时,承受右车轮传来的路面反作用力和力矩,并经悬架体传给车架,因此,驱动桥壳应有足够的强度与刚度,驱动桥壳的总成本约占驱动桥总成的1/6~1/5,因此桥壳的合理设计和经济制造,对确保驱动桥性能和降低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思。目前,汽车驱动桥壳的成型方法主要有铸造成型和冲压—焊接成型。铸造桥壳是以可锻铸铁铸成中间空心架,两端安装用以安装轮毂轴承的钢制半轴套管构成整体驱动桥桥壳体,这种桥壳体虽具有可制成的形状复杂而理想,壁厚可变化,刚度、强度均较大的优点,但存在着重量大,费材、耗能、设备投资大,铸造工艺难度高不易控制及后续机械加工量较多且复杂等缺点,铸造桥壳属第一代桥壳产品;冲压—焊接成型是利用两块钢板冲压成上、下两半桥壳体主件相对焊接制成所需要的桥壳。目前在汽车行业中占主要地位,适用范围广,冲压—焊接成型桥壳属第二代桥壳产品。但是这种制造工艺所获得的桥壳体主件难以准确吻合,焊接前需修整,而且焊缝长,焊接工作量大,对焊接质量要求高,否则难以保证壳体质量,影响其技术性能,而且这种制造方法材料利用率低。为缩短焊缝,简化工艺,审定号为CN1019280B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车整体式桥壳扩缩成型工艺”,这种工艺过程是以桥壳轴向对称面为组合基准,选取适当长度无缝钢管一端缩管、另一端填入胶塑模块加压扩张变形后切除工艺料头、打扁、裁口、成形、正火处理后,再与另一半以相同工艺制成的半桥壳体相对焊接制成。这种制造方法虽较上述方法有所改进,但生产出的桥壳依然存在焊缝,不仅焊接能影响桥壳尺寸精度,而且焊接质量要求高,制造工艺仍较复杂,成本高。另外,以挤压胶塑模块实现胀管,必然引起扩胀变形部分的管壁变薄,也影响桥壳的技术性能,而且多次切削修整管坯,使材料利用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该方法生产的驱动桥壳体技术性能可靠,工序少,材料利用率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有以下步骤实现的1、下料选用一定直径、厚度的无缝钢管,按桥壳长度及工艺参数截管下料形成所需要的管坯;2、缩径在液压机上将管坯压制成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3、整方及开工艺孔在液压机上将整个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压制成矩形管状,然后在矩形管状中间的一对相对平面上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切制长形工艺通孔。4、胀形进行加热将长形工艺通孔挤扩胀形至所需尺寸的圆孔;5、整形将挤扩胀形后的管坯进行整形,使其两端由矩形管状变成圆管状,中间一对相对平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6、成形对整形后的坯件进行校正成形,两端的圆管进行缩孔处理成所需要的阶梯状,成形后即成产品。本专利技术的,只是对钢管料局部加工成形,实现了无焊缝驱动桥壳体的制造,方法简单,桥壳管壁无大量变薄现象,成形过程对制品材料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了该驱动桥壳体的技术性能,桥壳重量轻。本专利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节能、省材、加工效率高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下料后的管坯的外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缩径后的管坯的外形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整方及开工艺孔后的矩形管状的外形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胀形后的外形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整形后外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成形后产品的外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制造工序如下选用一定直径、厚度的无缝钢管,按桥壳长度及工艺参数截管下料形成所需要的如图1所示的管坯1,然后在液压机上将管坯1压制成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如图2所示的管坯2,再在液压机上将整个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2压制成如图3所示的矩形管状3,在矩形管状3中间的一对相对平面31、32上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切制长形工艺通孔33、34;再对矩形管状3进行加热将长形工艺通孔33、34挤扩胀形至所需尺寸的如图4所示的圆孔41、42;将挤扩胀形后的如图4所示的管坯4进行整形成如图5所示的坯件5,使其两端由矩形管状变成圆管状,中间一对相对平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最后对整形后的坯件5进行校正成形,两端的圆管进行缩孔处理成所需要的阶梯状,成形后即成产品6。权利要求1.,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下料选用一定直径、厚度的无缝钢管,按桥壳长度及工艺参数截管下料形成所需要的管坯;(2)、缩径在液压机上将管坯压制成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3)、整方及开工艺孔在液压机上将整个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压制成矩形管状,然后在矩形管状中间的一对相对平面上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切制长形工艺通孔;(4)、胀形进行加热将长形工艺通孔挤扩胀形至所需尺寸的圆孔;(5)、整形将挤扩胀形后的管坯进行整形,使其两端由矩形管状变成圆管状,中间一对相对平面之间形成圆弧过渡;(6)、成形对整形后的坯件进行校正成形,两端的圆管进行缩孔处理成所需要的阶梯状,成形后即成产品。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将一段管坯在液压机上将管坯压制成中间大,两头小形状的管坯;再压制成矩形管状并在矩形管状中间的一对相对平面上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切制长形工艺通孔。然后进行加热将长形工艺通孔挤扩胀形至所需尺寸的圆孔;最后进行整形和成形。本专利技术只是对钢管料局部加工成形,实现了无焊缝驱动桥壳体的制造,方法简单、桥壳管壁无大量变薄现象,成形过程对制品材料不会造成不良影响,提高了该驱动桥壳体的技术性能,桥壳重量轻。本专利技术具有材料利用率高、节能、省材、加工效率高的特点。文档编号B60B35/16GK1616161SQ20031011053公开日2005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14日专利技术者周双喜 申请人:衡阳欣凯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双喜
申请(专利权)人:衡阳欣凯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