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8876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6: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包括磨头本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有磨头主轴、锁紧装置、电机组件、轴承组件。本装置在第二光轴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牙腹锁紧螺母,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因电机的转动,而造成较大的晃动,提高加工精度。本装置在第一光轴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同样的规格的轴承,可以使电机带动磨头加工时,降低本装置的震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精度。本装置另外在本电主轴磨头的基础上仍可以加装磨头接长杆,可以加工孔径较深的工件。本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经济,对操作者难度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包括磨头本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有磨头主轴、锁紧装置、电机组件、轴承组件。本装置在第二光轴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牙腹锁紧螺母,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因电机的转动,而造成较大的晃动,提高加工精度。本装置在第一光轴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同样的规格的轴承,可以使电机带动磨头加工时,降低本装置的震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精度。本装置另外在本电主轴磨头的基础上仍可以加装磨头接长杆,可以加工孔径较深的工件。本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经济,对操作者难度较低。【专利说明】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数控设备,特别是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
技术介绍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数控机床较好地解决了复杂、精密、小批量、多品种的零件加工问题,是一种柔性的、高效能的自动化机床,代表了现代机床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一种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目前,传统用磨头接长杆磨削深孔,容易发生圆柱度超差的问题及用普通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磨头主轴磨削工件所产生的磨削花纹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该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构造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能大大提高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装置壳体,其创新点在于:还包括有磨头主轴、电机组件、轴承组件和锁紧装置;所述磨头主轴左侧外圆表面安装有轴承组件,磨头主轴右侧外圆表面安装有电机组件;所述锁紧装置对称安装在磨头主轴的两端,并且设置在轴承组件和电机组件的外端。 进一步,所述磨头主轴主体为一个台阶轴,正中间为一个凸缘,凸缘左右两端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各设有长度一致的第一光轴和第二光轴;所述第一光轴的一端的外圆表面设有螺纹和螺纹退刀槽,第一光轴的一端还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设有一个磨头;所述第二光轴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有一个短轴,短轴的外圆表面同样设有螺纹和螺纹退刀槽。 进一步,所述电机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电机定子、电机转子、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电机定子包覆在电机转子的外圆表面上;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则依次固定在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的左右两侧。 进一步,所述轴承组件的结构为:包括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轴承内隔圈和轴承外隔圈;所述轴承外隔圈包覆在轴承内隔圈的外圆表面上;所述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以嵌套的方式均列在轴承内隔圈、轴承外隔圈中。 进一步,所述锁紧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法兰、锁紧螺母、牙腹锁紧螺母、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法兰固定于锁紧螺母外圆表面上;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以并列方式排列,牙腹锁紧螺母则位于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右侧位置。 进一步,所述装置壳体、磨头主轴、电机组件、轴承组件和锁紧装置的连接关系为:所述磨头主轴第一光轴上依次包覆有轴承内隔圈、轴承外隔圈和装置壳体;所述第三轴承、第四轴承、第五轴承、第六轴承以嵌套的方式均列在轴承内隔圈、轴承外隔圈中,轴承的内表面与磨头主轴接触,轴承的外表面与装置壳体相接触;所述磨头主轴的第一光轴左侧螺纹上,旋有锁紧螺母,锁紧螺母外表面则设有一个法兰;所述磨头主轴的第二光轴外圆表面依次包覆有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则依次固定在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的左右两侧;所述磨头主轴右侧的短轴外圆上依次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牙腹锁紧螺母则通过螺纹固定在短轴上。 进一步,所述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还连接有一个磨头接长体,磨头接长体安装在电机定子和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外表面上,在磨头接长体与电机定子的接触面位置设有一个冷却口,贯穿磨头接长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装置在第二光轴上设有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牙腹锁紧螺母,可以保证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因电机的转动,而造成较大的晃动,提高加工精度。 2.本装置在第一光轴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同样的规格的轴承,可以使电机带动磨头加工时,降低本装置的震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精度。 3.本装置另外在本电主轴磨头的基础上仍可以加装磨头接长杆,可以加工孔径较深的工件。 4.本装置结构紧凑,制造成本经济,对操作者难度较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磨头主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主要包括电机和磨头,而电机与磨头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构成。 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之上,传动机构采用轴连接结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磨头主轴2的第二光轴21外圆表面依次包覆有电机转子9和电机定子8,第一端盖10和第二端盖11则依次固定在电机定子8和电机转子9的左右两侧,这样电机直接与磨头主轴相连接,可以有效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闻工作效率。 磨头主轴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磨头主轴2主体为一个台阶轴,正中间设有一个凸缘28,凸缘28左右两端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各设有长度一致的第一光轴20和第二光轴21 ;第一光轴20的一端的外圆表面设有螺纹A24和螺纹退刀槽A25,第一光轴20的一端还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设有一个磨头26 ;第二光轴通过整体成型的方式连接有一个短轴27,短轴27的外圆表面同样设有螺纹A23和螺纹退刀槽B22,采用螺纹配合连接部件,既可以方便生产和安装时的难度,又提高了后期维修时的可操作性。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基础之上,还增加了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第三轴承12、第四轴承13、第五轴承14、第六轴承15、轴承内隔圈16和轴承外隔圈17 ;轴承外隔圈17包覆在轴承内隔圈16的外圆表面上;第三轴承12、第四轴承13、第五轴承14和第六轴承15以嵌套的方式均列在轴承内隔圈16与轴承外隔圈17之间,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同样的规格的轴承,可以使电机带动磨头加工时,降低本装置的震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精度。 轴承组件与本装置的具体连接关系为:磨头主轴2的第一光轴20上依次包覆有轴承内隔圈16、轴承外隔圈17和装置壳体I ;第三轴承12、第四轴承13、第五轴承14、第六轴承15以嵌套的方式均列在轴承内隔圈16、轴承外隔圈17中,轴承的内表面与磨头主轴2接触,轴承的外表面与装置壳体I相接触。 本实施例的使用状态:本装置通电后,电机的转子9发生转动,而此时电机的转子9是直接与磨头主轴2相连接,直接带动磨头26进行加工,这样电机直接与磨头主轴相连接,可以有效减少能量的损耗,提高工作效率。本装置在第一光轴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四个同样的规格的轴承,可以使电机带动磨头加工时,降低本装置的震动,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精度。 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或2的基础之上,还增加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锁紧装置的结构为:包括法兰3、锁紧螺母4、牙腹锁紧螺母5、第一轴承6和第二轴承7 ;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削深孔工件专用磨削装置,包括装置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磨头主轴(2)、电机组件、轴承组件和锁紧装置;所述磨头主轴(2)左侧外圆表面安装有轴承组件,磨头主轴(2)右侧外圆表面安装有电机组件;所述锁紧装置对称安装在磨头主轴(2)的两端,并且设置在轴承组件和电机组件的外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美华刘永晨杨雷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京鼎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