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3203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1:0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插秧机(1),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将冷却系统零件和传动系统零件这样的周边零件效率好且紧凑地配置在发动机(5)周围。本申请发明专利技术的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箱(6);安装在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发动机(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将发动机(5)比两机架(50)更向下侧突出地配置在机架(50)之间。在发动机(5)中的与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比机架(50)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84)。通过通风管道(84)形成发动机(5)的上部排风路(85),处于发动机(5)的另一侧面侧的机架(50)的下方构成为发动机(5)的下部排风路(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提供一种插秧机(1),提高冷却效率的同时,将冷却系统零件和传动系统零件这样的周边零件效率好且紧凑地配置在发动机(5)周围。本申请专利技术的插秧机(1)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2)上的发动机(5);对发动机(5)的动力进行变速的变速箱(6);安装在行驶机体(2)上的插秧装置(23)。在发动机(5)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71)。将发动机(5)比两机架(50)更向下侧突出地配置在机架(50)之间。在发动机(5)中的与吸引风扇(71)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比机架(50)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吸引风扇(71)的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84)。通过通风管道(84)形成发动机(5)的上部排风路(85),处于发动机(5)的另一侧面侧的机架(50)的下方构成为发动机(5)的下部排风路(86)。【专利说明】插秧机
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载秧台及多个种植爪的、连续地进行插秧作业的插秧机。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插秧机中公知如下技术,在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中设置冷却风 扇,通过该冷却风扇的旋转产生的冷却风来冷却发动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2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1992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另外,关于插秧机,减少向水田的沉入,或者缩短全长来减少畦头未耕地,从而以 往要求轻量化?紧凑化,行驶机体中的发动机搭载空间存在制约(狭小)的情况较多。另 夕卜,在发动机中,不仅冷却风扇,还需要安装各种辅机类或至变速箱的传动系统这样的周边 零件。因此,考虑冷却效率的同时,谋求在狭窄的发动机搭载空间内,与发动机一起有效率 且紧凑地配置周边零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现状而研发的,其技术课题是提供一种插秧机,能够提高 冷却效率的同时,将冷却系统零件和传动系统零件这样的周边零件效率好且紧凑地配置在 发动机周围。 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 机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 秧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 述行驶机体的机架之间,所述发动机比所述两机架更向下侧突出地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 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比所述机架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所述 吸引风扇的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管道形成所述发动机的上部排风路,处 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的下方构成为所述发动机的下部排风路。 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插秧机中,收容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箱 上下隔开适当的间隔地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表面上,所述滤清器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 的上部通风路与所述通风管道连通。 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插秧机中,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 面突出的输出轴位于与处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在侧面观察时重合的位 置,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连通的排气管横截所述通风管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之后,在 夹着所述输出轴的一方形成为沿纵向延长的L字形,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上设置 有包围所述排气管的屏蔽罩。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专利技术,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机的动 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秧装 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中,在构成所述行驶机体 的机架之间,所述发动机比所述两机架更向下侧突出地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中的与所述 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比所述机架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所述吸引风扇的 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管道形成所述发动机的上部排风路,处于所述发动 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的下方构成为所述发动机的下部排风路,从而因所述通风管道 的存在,能够抑制夺取所述发动机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在发动机舱内扩散。在此基础上, 能够防止所述排风返回并停留在发动机舱内,能够从所述上部排风路顺畅地排出,能够提 高排风的排出效率。另外,将所述发动机的排风路分成所述上部排风路和所述下部排风路 这两部分,能够效率好地将所述排风排出到所述发动机舱外,能够将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效 率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根据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收容空气滤清器的滤清器箱上下隔开适当的间隔地被配 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上表面上,所述滤清器箱和所述发动机之间的上部通风路与所述通风管 道连通,从而能够利用所述吸引风扇的旋转将冷却风取入所述发动机上表面周边,冷却所 述发动机上表面周边。而且,能够将夺取所述发动机上表面周边的热量而被加热的排风经 由所述通风管道顺畅地排出。因此,有助于所述发动机的冷却效率提高。 根据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突出的输出轴位于与处于 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在侧面观察时重合的位置,与所述发动机的排气系统 连通的排气管横截所述通风管道和所述输出轴之间之后,在夹着所述输出轴的一方形成为 沿纵向延长的L字形,在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上设置有包围所述排气管的屏蔽罩, 从而因所述屏蔽罩的存在,能够抑制从所述排气管产生的热量在发动机舱内扩散。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乘用型插秧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乘用型插秧机的俯视图。 图3是行驶机体的左侧视图。 图4是行驶机体的俯视图。 图5是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放大右侧视图。 图6是发动机及变速箱的放大左侧视图。 图7是行驶机体前部的正面剖视图。 图8是从左斜前方观察发动机的搭载构造的分离立体图。 图9是从左斜后方观察发动机座上的发动机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屏蔽罩的构造的平面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各种输出带轮和排出风扇的关系的平面说明图。 图12是发动机及发动机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适用于8条栽种式的乘用型插秧机1(以下简称为插秧机1)的情况的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2的行进方 向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地将朝向行进方向的右侧简称为右侧。 (1)插秧机的概要 首先,参照图1及图2,关于插秧机1的概要进行说明。实施方式的插秧机1具有 由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的前车轮3及同样的左右一对的后车轮4支承的行驶机体2。在 行驶机体2的前部搭载有发动机5,将来自发动机5的动力传递到其后方的变速箱6,使前 车轮3及后车轮4驱动,由此进行前进后退行驶。使前桥箱7向变速箱6的左右侧方突出, 能够转向地将前车轮3安装在从前桥箱7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前车轴。使筒状框架8向变 速箱6的后方突出,将后桥箱9固定设置在筒状框架8的后端侧,将后车轮4安装在从后桥 箱9朝向左右外侧延伸的后车轴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在行驶机体2的前部及中央部的上表面侧,设置有操作员搭乘 用的作业步梯(车身罩)10。在作业步梯10的前部的上方配置有前引擎盖11,在前引擎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秧机,具有:搭载在行驶机体上的发动机;对所述发动机的动力进行变速并向所述行驶机体的行驶部传递的变速箱;安装在所述行驶机体上的插秧装置,在所述发动机的一侧面上设置有发动机空冷用的吸引风扇,其特征在于,在构成所述行驶机体的机架之间,所述发动机比所述两机架更向下侧突出地被配置,在所述发动机中的与所述吸引风扇的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上,在比所述机架更靠上方,配置有使来自所述吸引风扇的冷却风通过的通风管道,通过所述通风管道形成所述发动机的上部排风路,处于所述发动机的所述另一侧面侧的机架的下方构成为所述发动机的下部排风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黑田智之中村翔一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