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806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中心轴连接,中心轴端部与曲柄一端固定连接,曲柄另一端与摆动导杆端部连接,摆动导杆的自由端置于圆盘的滑槽内,圆盘与分插支架板活动连接,构成回转副,秧爪固定在圆盘上,中心轴的中部套设固定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套设固定在中间传动轴的一端,同时中间传动轴另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上的第二带轮配合,送秧传动轴端部与凸轮固定,凸轮与弹簧控制送秧杆横向送秧运动,送秧杆与秧爪配合插秧。秧爪与送秧杆共用一个动力,配合精确,插秧效率高,运动灵活,稳定性高,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中心轴连接,中心轴端部与曲柄一端固定连接,曲柄另一端与摆动导杆端部连接,摆动导杆的自由端置于圆盘的滑槽内,圆盘与分插支架板活动连接,构成回转副,秧爪固定在圆盘上,中心轴的中部套设固定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套设固定在中间传动轴的一端,同时中间传动轴另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上的第二带轮配合,送秧传动轴端部与凸轮固定,凸轮与弹簧控制送秧杆横向送秧运动,送秧杆与秧爪配合插秧。秧爪与送秧杆共用一个动力,配合精确,插秧效率高,运动灵活,稳定性高,满足市场的需求。【专利说明】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
本技术属于农用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
技术介绍
插秧机是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关键一环,现今实现分插运动和送秧运动发展较为成熟的机构种类很少。国产插秧机只有独轮驱动加拖板仿形结构,存在壅泥、下陷、过梗困难、转弯半径大等问题,对农艺的要求较高,在产品质量、性能及可靠性等方面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作业效率不甚理想。基于此,需要改善插秧机运动的灵活性,减小弯曲半径,提高作业速度,改善性能,提高稳定性,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传动比准确、运动灵活,可以减小弯曲半径,横向送秧与分插的配合运动,能提高作业速度,改善性能,稳定性高,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包括机架和固定在机架上的动力传输机构,动力传输机构包括:电机、中心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中间传动轴、第一带轮、同步带、第二带轮及送秧传动轴,电机通过联轴器与中心轴连接,中心轴端部与曲柄一端固接,曲柄的另一端通过销钉与摆动导杆端部连接,摆动导杆的自由端置于圆盘的滑槽内,圆盘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分插支架板活动连接,构成回转副,秧爪固定在圆盘上,中心轴的中部套设固定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套设固定在中间传动轴的一端,中间传动轴另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第一带轮通过同步带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上的第二带轮配合,送秧传动轴端部与凸轮固定,凸轮与套设固定在送秧杆上的挡块线接触,弹簧套设在送秧杆上,弹簧一端与挡块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分插支架板固定。 所述的分插支架板的板面上设置圆形浅槽,圆盘置于圆形浅槽中,圆盘轴向由摆动导杆固定。曲柄的周转运动带动摆动导杆在圆盘滑槽内往复移动,同时摆动导杆带动圆盘在分插支架板内一定角度的往复转动,固定在圆盘上的秧爪也在一定范围内往复摆动。 所述的滑槽为沿着圆盘直径方向的通槽。 所述的送秧支架板上的设置有等高的右支座和左支座,送秧杆穿过右支座和左支座,与秧爪配合工作,弹簧一端与挡块固定,另一端与左支座固定。凸轮在旋转一周过程中,与挡块线接触,推动挡块向左移动,压缩弹簧,送秧杆向左做送秧回归运动,在凸轮未与挡块接触时,弹簧恢复原长,推动挡块向右运动,送秧杆做向右送秧运动,如此循环,送秧杆实现左右送秧运动。 所述的凸轮为双叶渐开线盘形凸轮,有两段对称的渐开线工作面,在旋转一周过程中,实现推动挡块向左运动压缩弹簧2次。 本技术的优点是:摆动导杆插秧装置传动比准确、运动灵活,可以减小弯曲半径,提高作业速度,改善性能,提高稳定性,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分插机构的秧爪与送秧机构的送秧杆共用一个动力,配合精确,插秧效率高。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本技术具体结构由以下附图给出。 图1是本技术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的整体俯视示意图。图2是摆动导杆分插机构部分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凸轮弹簧送秧机构部分的主视示意图。 图中1-机架;2_电机;3_联轴器;4-轴承座;5_中心轴;6-第一锥齿轮;7-第二锥齿轮;8_摆动导杆分插机构;9-中间传动轴;10_第一带轮;11_同步带;12_第二带轮;13-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4_送秧传动轴;15_曲柄;16_销钉;17-摆动导杆;18_分插支架板;19_秧爪;20-圆盘;2001_滑槽;21_送秧支架板;2101_右支座;2102_左支座;22_送秧杆;23_挡块;24_凸轮;25_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摆动导杆插秧演示机构,包括固定在机架I上的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及动力传输机构。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包括:曲柄15,销钉16,摆动导杆17,分插支架板18,秧爪19,圆盘20,滑槽2001 ;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包括:送秧支架板21,右支座2101,左支座2102,送秧杆22,挡块23,凸轮24,弹簧25 ;动力传输机构包括:电机2、中心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中间传动轴、第一带轮、同步带、第二带轮及送秧传动轴。 电机2固定在机架I上,电机2通过联轴器3与中心轴5连接,中心轴5通过轴承座4固定在机架I上,中心轴5的中部套设固定有第一锥齿轮6,中心轴5端部与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的曲柄15固定连接,曲柄15通过摆动导杆17控制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的秧爪19上下运动,第二锥齿轮7套设固定在中间传动轴9上,与第一锥齿轮6啮合,同时中间传动轴9另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10,第一带轮10通过同步带11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14上的第二带轮12配合,送秧传动轴14端部与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的凸轮24固定连接,送秧传动轴14通过送秧支架板21将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固定在机架上,摆动导杆分插机8构通过分插支架板18固定在机架上。 如图2所不: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由中心轴5输入动力,曲柄15 —端与中心轴5端部固接,另一端通过销钉16与摆动导杆17端部连接,摆动导杆17的自由端置于在圆盘20上沿着圆盘20直径方向为通槽的滑槽2001内,圆盘20被分插支架板18外包,构成回转副,秧爪19固定在圆盘20上。分插支架板18的板面上设置圆形浅槽,圆盘20置于圆形浅槽中,圆盘20在摆动导杆17的作用下在圆形浅槽中转动,圆盘20轴向由摆动导杆17固定。 如图3所不: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由送秧传动轴14输入动力,送秧传动轴14轴端穿过送秧支架板21与凸轮24固定,送秧杆22穿过固定在送秧支架板上左支座2102、右支座2101,与秧爪19配合工作,送秧杆22上套设固定有挡块23,挡块23与套设在送秧杆22上的弹簧25 —端固定,弹簧25另一端与左支座2102固定,凸轮24与挡块23线接触,凸轮24、挡块23、弹簧25的作用下,送秧杆22实现左右送秧运动。 所述的凸轮24为双叶渐开线盘形凸轮,有两段对称的渐开线工作面,在旋转一周过程中,实现推动挡块向左运动压缩弹簧2次。 工作过程:开启电机2,中心轴5转动一方面带动其末端的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工作,另一方面其中部设置的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带动与第二锥齿轮7固连的中间传动轴9转动,则中间传动轴9末端的第一带轮10通过同步带11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14上的第二带轮12配合转动,同时送秧传动轴14转动,故送秧传动轴14端部固定的凸轮弹簧送秧机构13工作; 在中心轴5的带动下,摆动导杆分插机构8的曲柄15的周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摆动导杆插秧装置,包括机架(1)和固定在机架(1)上的动力传输机构,其特征是:动力传输机构包括:电机(2)、中心轴(5)、第一锥齿轮(6)、第二锥齿轮(7)、中间传动轴(9)、第一带轮(10)、同步带(11)、第二带轮(12)及送秧传动轴(14),电机(2)通过联轴器(3)与中心轴(5)连接,中心轴(5)端部与曲柄(15)一端固接,曲柄(15)的另一端通过销钉(16)与摆动导杆(17)端部连接,摆动导杆(17)的自由端置于圆盘(20)的滑槽(2001)内,圆盘(20)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分插支架板(18)活动连接,秧爪(19)固定在圆盘(20)上,中心轴(5)的中部套设固定第一锥齿轮(6),第一锥齿轮(6)与第二锥齿轮(7)啮合,第二锥齿轮(7)套设固定在中间传动轴(9)的一端,中间传动轴(9)另一端套设固定有第一带轮(10),第一带轮(10)通过同步带(11)与套设固定在送秧传动轴(14)上的第二带轮(12)配合,送秧传动轴(14)端部与凸轮(24)固定,凸轮(24)与套设固定在送秧杆(22)上的挡块(23)线接触,弹簧(25)套设在送秧杆(22)上,弹簧(25)一端与挡块(23)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在机架(1)上的分插支架板(18)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震孟亮王君丁咚唐海健刘校秦仁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