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50507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20: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两面的导电性层、和设置于上述基板及上述导电性层之间的中间层,该导电性层含有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和基体,该中间层含有具有能够与上述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将两个上述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两面的导电性层、和设置于上述基板及上述导电性层之间的中间层,该导电性层含有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和基体,该中间层含有具有能够与上述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将两个上述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在计算机?系统内实行操作,已知有许多输入器件。其中,近年来,正在普及操作容易且用途广泛的触控面板。在触控面板的情况下,用户仅通过手指或指示笔触摸显示屏即可进行所期望的选择、或者移动光标。 这种触控面板的结构包括一对电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I的0063段至0065段和图10、以及专利文献2的0044段和图5)。因此,利用下述方法制作触控面板,该方法包括经由下述工序形成一对电极的工序,该工序为:在玻璃板或塑料片之类的绝缘性基板的表面,使用具有导电性层的导电性部件,对于该导电性层,准备两个为了形成由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构成的图案而加工的导电性元件,将这两个导电性元件贴合、或者层积后进行固定(下文中,也将该“贴合、或者层积后进行固定”的工序称为“重叠工序”。)。 近年来,作为上述导电性部件,提出了具有包含金属纳米线之类的导电性纤维的导电性层的部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3)。该导电性部件具备基板和位于其单面的包含多个金属纳米线的导电性层。在使用这种导电性部件的情况下,在制作触控面板时也需要上述重叠工序。 但是,经过上述重叠工序所制作的触控面板必然需要两个基板,因此会变厚。 另外,需要用于使作为一对的两个导电性元件的各图案化的导电性层的导电性区域的表面电阻值调合的调整工序,而且需要重叠工序,因而相应地制造工序增加,会导致触控面板的制造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还已知利用在基板的表里两面同时形成包含导电性纤维的导电性层的方法来制造在基板的表里两面具有导电性层的导电性部件的方法。例如,已知有下述方法:形成包含碳纳米管和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液的薄膜,以横穿该薄膜的方式相对地移动基板,在基板的表里两面形成包含碳纳米管的导电性层(例如参见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7-533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1020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表2009-5053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2926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对利用该方法所制造的导电性部件而言,导电性不存在各向同性,为了赋予200 Ω/ □以下的导电性而需要使基板往复50次以上,因而涂布厚度的偏差大,难以使形成于表面的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与形成于背面的表面电阻值之比为1.2以下。另外,基板与导电性层的粘接力弱,因此在处理方面要密切注意,而且即便这样密切注意,也难以制造具有不存在缺陷的导电性层的导电性部件。此外,该制造方法需要准备特殊的涂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导电性纤维的导电性膜,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部件,例如在制造触控面板的情况下,通过在基板的两面形成导电性层,能够制作厚度薄的一对电极,不需要两个导电性部件的重叠工序,因此成本低,并且两面的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统一,因而各个面的IC(集成电路)设定的时间短,可在两面发挥所期望的功能,并且导电性层与基板的粘接力高。 此外,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另一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能够使用一般性的涂布装置来制造上述导电性部件。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专利技术如下所述。 〈1> 一种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具备基板、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两面的导电性层、和设置于上述基板及上述导电性层之间的中间层,该导电性层含有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和基体,该中间层含有具有能够与上述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将两个上述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 〈2>如〈1>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上述导电性纤维为包含银的纳米线。 〈3>如〈1>或〈2>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上述导电性纤维的平均短轴长为30nm以下。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上述基体包含选自由有机聚合物、含有三维交联结构而构成的物质、和光致抗蚀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该三维交联结构包含下述通式(I)表示的键。 -M1-O-M1- (I) (通式(I)中,M1表示选自由S1、T1、Zr和Al组成的组中的元素。) 〈5>如〈1>?〈4>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上述基体含有三维交联结构而构成,该三维交联结构包含下述通式(I)表示的键。 -M1-O-M1- (I) (通式(I)中,M1表示选自由S1、T1、Zr和Al组成的组中的元素。) 〈6>如〈1>?<5>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上述中间层含有具有氨基或环氧基的化合物。 <7>如〈1>?〈6>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两面的两个上述导电性层中的至少一个层含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而构成,至少上述导电性区域包含上述导电性纤维。 <8>如<1>?〈7>的任一项所述的导电性部件,其中,设置于上述基板的两面的两个上述导电性层分别通过含有导电性区域和非导电性区域而构成,在将设置于两面的两个上述导电性区域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 <9> 一种导电性部件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包括以下工序: 形成第一中间层的工序,在基板的第一面上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涂膜,将该涂膜干燥而形成第一中间层,上述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具有能够与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形成第一导电性层的工序,在上述第一中间层上涂布导电性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涂膜,将该涂膜加热进行干燥,形成第一导电性层,上述导电性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以及选自由有机聚合物和光致抗蚀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形成第二中间层的工序,在上述基板的第二面上涂布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涂膜,将该涂膜干燥而形成第二中间层,上述中间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具有能够与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 形成第二导电性层的工序,在上述第二中间层上涂布导电性层形成用涂布液而形成涂膜,将该涂膜加热进行干燥,形成第二导电性层,上述导电性层形成用涂布液包含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以及选自由有机聚合物和光致抗蚀剂组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将上述第一导电性层和上述第二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 <10>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电性部件,该导电性部件具备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两面的导电性层、和设置于所述基板及所述导电性层之间的中间层,该导电性层含有平均短轴长为150nm以下的导电性纤维和基体,该中间层含有具有能够与所述导电性纤维相互作用的官能团的化合物,在将两个所述导电性层的表面电阻值分别设为A和B、且A的值与B的值相同或表示比B的值大的值时,A/B为1.0以上1.2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本健一林卓弘国安论司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