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电子设备或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8279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9:51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电子设备或模块,所述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1.80、且中间折射层的膜密度为2.5~4.5g/cm3。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透明导电性层叠体提供耐湿热性和光学特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电子设备或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和电子设备或模块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湿热性和光学特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电子设备或模块。
技术介绍
以往在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EL)显示器、触控面板等的电子部件中,为了实现薄型化、轻量化、挠性化等,研究了使用透明塑料膜代替玻璃板。然而,塑料膜与玻璃板相比,存在如下问题:容易透过水蒸汽、氧等,容易引起电子部件内部的元件的劣化。另外,对于用于图像显示装置等的电子部件,通常总光线透射率高,要求具有自然的色调,使用氧化铟锡(ITO)等形成导电层时,存在由于该导电层而黄色被强调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带透明导电膜的膜,其包含透明基材和透明导电性膜,其特征在于,对550nm光线的消光系数为0.05以下,且黄色度(YI)为0.5~3.0。然而,由该文献的实施例得到的膜的耐湿热性和光学特性均不能说是充分的,希望进一步的性能提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60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以上这样的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湿热性和光学特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电子设备或模块。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一种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以及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和膜密度在特定范围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耐湿热性优异,并且黄色感(黄色味)被抑制、光学特性也优异,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因而,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下述(1)~(6)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1)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1.80,且中间折射层的膜密度为2.5~4.5g/cm3。(2)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前述中间折射层的光学膜厚为1~100nm。(3)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前述低折射层的光学膜厚为10~800nm。(4)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前述透明导电层的光学膜厚为10~250nm。(5)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在40℃、相对湿度90%气氛下的水蒸汽透射率为0.1g/m2/day以下。(6)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透射色相b*值为-2.0~+2.0、且总光线透射率为80%以上。(7)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构成前述透明导电层的材料为选自氧化锌、掺杂有镓的氧化锌(GZO)、掺杂有铝的氧化锌(AZO)和氧化锌铟(IZO)中的至少1种。(8)根据(1)中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前述中间折射层和低折射层是通过对硅系高分子层实施离子注入处理而得到的层。(7)电子设备或模块,其使用了前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耐湿热性优异、并且黄色感被抑制、光学特性也优异,因而适合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器、电致发光(EL)显示器、触控面板等的图像显示装置的电子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设备或模块由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因而其耐湿热性优异、并且黄色感被抑制、光学特性也优异。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1.80、且中间折射层的膜密度为2.5~4.5。(基材)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基材为无色透明的,只要是作为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基材具有充分的强度就没有特别限制。作为基材的材质,可以列举出聚酰亚胺、聚酰胺、聚酰胺酰亚胺、聚苯醚、聚醚酮、聚醚醚酮、聚烯烃、聚酯、聚碳酸酯、聚砜、聚醚砜、聚苯硫醚、聚芳酯、丙烯酸系树脂、环烯烃系聚合物、芳香族系聚合物、聚氨酯系聚合物等。这些之中,从透明性优异、且具有通用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酯、聚酰胺或环烯烃系聚合物,更优选为聚酯或环烯烃系聚合物。作为聚酯,可以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等。作为聚酰胺,可以列举出全芳香族聚酰胺、尼龙6、尼龙66、尼龙共聚物等。作为环烯烃系聚合物,可以列举出降冰片烯系聚合物、单环的环状烯烃系聚合物、环状共轭二烯系聚合物、乙烯基脂环式烃聚合物、和它们的氢化物。作为其具体例,可以列举出アペル(三井化学公司制的乙烯-环烯烃共聚物)、アートン(JSR公司制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ゼオノア(日本瑞翁公司制的降冰片烯系聚合物)等。这些之中,从通用性和成本的观点出发,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芳酯等聚酯,更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除了这些树脂成分以外,在不损害透明性等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抗氧化剂、阻燃剂、润滑剂等各种添加剂。基材的厚度通常为0.01~0.5mm,优选为0.05~0.25mm。基材的厚度在该范围内时,能够容易地获得透明性和弯曲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基材的总光线透射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0~100%,进一步优选为80~95%。基材的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1~10%。通过使基材的总光线透射率、雾度值在特定的范围内,能够容易地得到透明性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另外,基材的折射率根据材质、有无拉伸而不同,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通常在1.45~1.75、优选为1.6~1.75的范围。(低折射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的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优选为1.42~1.48的层。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具有所述特性的低折射层与后述的中间折射层组合使用,能够获得光学特性(总光线透射率和色调)优异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低折射层的光学膜厚通常为10~800nm,优选为100~500nm。通过使低折射层的光学膜厚在该范围内,能够获得光学特性优异、且薄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光学膜厚是指层的折射率(n)与层的膜厚(d)的乘积(n×d)。低折射层在具有上述特性的范围内,其构成成分、形成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成分、方法。作为低折射层的材料,可以列举出硅系高分子化合物;包含含有光聚合性单体和/或光聚合性预聚物的光聚合性化合物、和光聚合引发剂的光聚合性组合物;聚酯系树脂、聚氨酯系树脂(特别是聚丙烯酸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醚多元醇等与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双液固化型树脂)、丙烯酸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乙烯基氯/乙酸乙烯基共聚物、聚乙烯醇缩丁醛系树脂、硝基纤维素系树脂等树脂类;烷基钛酸酯;乙烯亚胺;氟系树脂;等。这些材料可以单独使用1种、或者组合使用两种以上。这些之中,优选为由硅系高分子化合物构成的层(以下有时称为“硅系高分子层”。)。如后述那样,对硅系高分子层的表面实施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等离子注入处理时,能够将硅系高分子层的一部分改性,能够容易地形成具有目标特性的中间折射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 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 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1.80,且 中间折射层的膜密度为2.5~4.5g/cm3。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22 JP 2012-0651351.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为在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上,直接或隔着1层以上的层,从基材侧起依次层叠低折射层、中间折射层和透明导电层而成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折射层和低折射层是通过对硅系高分子层实施离子注入处理而得到的层,低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40~1.50,中间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1.80,且中间折射层的膜密度为2.5~4.5g/cm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所述中间折射层的光学膜厚为1~10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所述低折射层的光学膜厚为10~800n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性层叠体,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的光学膜厚为10~250n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务铃木悠太永元公市
申请(专利权)人:琳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