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罩壳及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570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7: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罩壳,所述安全带罩壳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盖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内钩,所述盖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外翻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连接稳固、拆装方便、对靠背发泡厚度要求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罩壳,所述安全带罩壳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盖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内钩,所述盖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外翻边。本技术还提供了上述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本技术具有连接稳固、拆装方便、对靠背发泡厚度要求低的优点。【专利说明】安全带罩壳及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设计汽车配件领域,具体涉及安全带罩壳及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安全带安装在座椅靠背内部的布置方式越来越常见,若无安全带卷轴上的安全带罩壳遮挡,当乘员乘坐,上身靠在靠背上时,易使安全带卷轴上的织带被挤压,从而造成织带难以拉出的现象。 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罩壳100如图1至2所示,安全带罩壳100具有弯折部120和四个方孔110。 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罩壳100与卷收器200的安装结构如图3所示。卷收器200伸出四个卡脚210插入安全带罩壳100的方孔110内,安全带罩壳100的弯折部120位于卷收器200的两个侧壁220之间。 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安全带罩壳安装和拆卸均很困难,安装后稳固性又不高,对座椅靠背发泡厚度要求高。另外,金属材质的安全带罩壳重量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拆装方便且连接稳固的安全带罩壳及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为此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种安全带罩壳,所述安全带罩壳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盖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内钩,所述盖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外翻边。 优选地,所述盖部下端具有弧形凹陷。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内钩之间存在缺口。 优选地,所述内钩与所述第二外翻边之间存在缺口。 优选地,所述第二外翻边为多个且相互间隔。 优选地,所述安全带罩壳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 一种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包括卷收器和如上所述的安全带罩壳,所述安全带罩壳的第一外翻边压在所述卷收器的上端面上,所述内钩钩在所述卷收器的上端面下方,所述第二外翻边卡在所述卷收器的内端面上。 本技术以翻边和内钩配合的方式来将安全带罩壳安装到卷收器上,不仅拆装简单,而且与仅靠方孔和卡脚连接的方案相比,连接要更加稳固,对座椅靠背发泡厚度要求降低。采用塑料一体成型使得安全带罩壳更加小而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罩壳的立体图; 图2是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罩壳的主视图; 图3是现有技术的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图; 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安全带罩壳的立体图; 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安全带罩壳的主视图; 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安全带罩壳的左侧视图; 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安全带罩壳的底视图; 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图。 上图中标记说明:安全带罩壳100、方孔110、弯折部120、卷收器200、卡脚210、侧壁220、安全带罩壳300、第一弯折部310、第一侧壁311、第一外翻边312、第二弯折部320、第二侧壁321、内钩322、盖部330、第三侧壁331、第二外翻边332、弧形凹陷340、第一缺口350、第二缺口 360、卷收器400、上端面410。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4至图7,安全带罩壳300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310、第二弯折部320和盖部330,其中,盖部330作为卷收器内的安全带的主要遮蔽部分。第一弯折部310的第一侧壁311上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一外翻边312,第二弯折部320的第二侧壁321上具有相对的内钩322,盖部330的第三侧壁331上具有相互背离的第二外翻边332。并且在盖部330下端具有弧形凹陷340。从图6更清晰可见,第一外翻边312与内钩322之间存在第一缺口350,同时内钩322与第二外翻边332之间存在第二缺口 360。并且第二外翻边332为多个且相互间隔。优选安全带罩壳300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重量轻,体积小。 参考图8,在该图中,卷收器400以虚线示出。安全带罩壳300的第一外翻边312压在卷收器400的上端面410上,挤压卷收器400的侧壁。安全带罩壳300的内钩322钩在卷收器400的上端面410下方。安全带罩壳300的第二外翻边332卡在卷收器400的侧壁的内端面上并挤压侧壁。第一缺口 350和第二缺口 360避让周边零件。与图3中的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以第一外翻边312、第二外翻边332挤压侧壁,与内钩322配合,将安全带罩壳300安装到卷收器400上,连接要更加稳固,并且不再需要卷收器400设置凸出的卡脚,对座椅靠背发泡厚度要求降低。而需要拆卸时,扣住弧形凹陷340即可将安全带罩壳300打开取出,拆装方便。 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被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而只受权利要求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变化,但并不离开本技术的实质构思和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罩壳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盖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内钩,所述盖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外翻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下端具有弧形凹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翻边与所述内钩之间存在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钩与所述第二外翻边之间存在缺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翻边为多个且相互间隔。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罩壳为一体成型的塑料件。7.一种安全带罩壳与卷收器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卷收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安全带罩壳,所述安全带罩壳的第一外翻边压在所述卷收器的上端面上,所述内钩钩在所述卷收器的上端面下方,所述第二外翻边卡在所述卷收器的内端面上。【文档编号】B60R22/34GK203996104SQ201420469421【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专利技术者】侯辉 申请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罩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带罩壳具有连续的第一弯折部、第二弯折部和盖部,所述第一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一外翻边,所述第二弯折部的侧壁上具有内钩,所述盖部的侧壁上具有第二外翻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