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达行专利>正文

蜂巢式汽车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335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蜂巢式汽车内胎。它是由内腔、进气嘴、外腔、进气阀、阀、加强筋构成。其特征是内腔上安有进气嘴。是一种很具有实用价值的蜂巢式汽车内胎。(*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巢式汽车内胎本技术涉及蜂巢式汽车内胎。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属于作业运输部,交通运输分部,一般车辆大类,车用轮胎,轮胎充气,与轮胎有关装置或布置小类,以在损伤或跑气时能行驶有限路程装置为特点的轮胎;及其所用附件组
编号为B60C 17/00。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以在损伤或跑气时能行驶有限路程装置为特点的轮胎;及其所用附件的技术对蜂巢式汽车内胎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成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1996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赵徽申报的,授权公告号为CN2234373Y,中国专利号(ZL)为:95226564.8号的技术名称是“摩托车轮胎保护装置”的技术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以在损伤或跑气时能行驶有限路程装置为特点的轮胎;及其所用附件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它有效地解决了摩托车轮胎受保护的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一般汽车轮胎受扎时整个轮胎不致全部报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巢式汽车内胎。以解决一般汽车轮胎受扎时整个轮胎不致全部报废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技术蜂巢式汽车内胎。主要由内腔、进气嘴、外腔、进气阀、阀、加强筋构成。它的主要零件进气阀、阀由市场上选用。加强筋用硬质塑料制造。新式车轮胎主体由内腔和外腔构成,外腔被加强筋分隔成12个外腔,外腔上安有进气阀,进气阀连有阀,内腔上安有进气嘴。这样就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和原始的以在损伤或跑气时能行驶有限路程装置为特点的轮胎;及其所用附件技术相比有二个优点和改进;第一,由于本技术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12个外分腔,解决了轮胎被扎不致整个车轮被废的问题;第二,由于本技术在技术方案中设计了进气阀,解决了车胎进气-->的问题。从而就能更有效地解决了一般汽车轮胎受扎时整个轮胎不致全部报废的问题。附图给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1是本技术蜂巢式汽车内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蜂巢式汽车内胎局部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零部件的编号说明:1内腔                   2进气嘴                         3外腔4进气阀                 5阀                             6加强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蜂巢式汽车内胎。主要由内腔(1)、进气嘴(2)、外腔(3)、进气阀(4)、阀(5)、加强筋(6)构成。它的主要零件进气阀(4)、阀(5)由市场上选用。加强筋(6)用硬质塑料制造。新式车轮胎主体由内腔(1)和外腔(3)构成,外腔(3)被加强筋(6)分隔成12个外腔(3),外腔(3)上安有进气阀(4),进气阀(4)连有阀(5),内腔(1)上安有进气嘴(2)。这样就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从而就能解决了一般汽车轮胎受扎时整个轮胎不致全部报废的问题。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做更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在使用中,如果将气嘴对准进气嘴(2),当进气时在气压作用下顶开进气阀(4),这样就可以进行充气,当一个轮胎被扎时,由于作用的仅仅是一个外腔(3),所以剩下的11个外腔(3)还可以工作,就避免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从而就可以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实现本技术的最佳方案是以硬质塑料为材料,利用机加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组装成批生产,以供应运输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巢式汽车内胎,它是由内腔(1)、进气嘴(2)、外腔(3)、进气阀(4)、阀(5)、加强筋(6)构成,新式车轮胎主体由内腔(1)和外腔(3)构成,进气阀(4)连有阀(5),其特征是车轮胎被分成12个外腔(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巢式汽车内胎,它是由内腔(1)、进气嘴(2)、外腔(3)、进气阀(4)、阀(5)、加强筋(6)构成,新式车轮胎主体由内腔(1)和外腔(3)构成,进气阀(4)连有阀(5),其特征是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达行
申请(专利权)人:洪达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