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卡分别和自动上片装置、底片传动装置及采集装置信号连接,该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设置出片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探伤技术领域长期以来,依赖原始方法—人工评片的难题,减少了人为视觉疲劳和专业知识限制带来的错判、误判和漏判、极大地提高射线底片评定效率,堪称射线探伤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卡分别和自动上片装置、底片传动装置及采集装置信号连接,该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设置出片装置。本技术彻底解决了探伤
长期以来,依赖原始方法—人工评片的难题,减少了人为视觉疲劳和专业知识限制带来的错判、误判和漏判、极大地提高射线底片评定效率,堪称射线探伤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专利说明】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
本技术涉及探伤领域的机电一体化设备,具体指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
技术介绍
在压力容器及管道工艺行业不时面对焊接作业,对于焊接质量的好坏,国家政策、法规及职能部门,有着严格明确的要求。检验的方法分为两种:A.对于可移动的、规则的管件,通过数字探测、检验系统,直接在监示器上观评焊接质量,即时得出结论;B.对于绝大多数不规则,需要现场组对的焊件,如球罐、工艺管线、长输管线、船体、军工产品等,则要通过射线照射在特制的底片上映像,然后冲洗,在底片影像灯上观测、分析、判别焊接质量。 近年来,随着各种恶性质量事故屡禁不绝,国家对此相应的管理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细化。特别是在压力容器及长输管线方面,要求100%探伤。这就对焊缝质量评定工作形成了很大的工作量,此为其一; 其二,焊接工作完成后要求尽快确定焊接质量,需要返修则返修……;而且,对于同一焊缝的射线底片要分类归档保存,工程质量终身备案追诉。所有这些工作都是由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人员人工来完成。人由于受生理极限、工作经验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为了减少工作失误,只有加大力度进行复检,由此所产生的工作可想而知。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极大地提高射线底片评定效率。 为此,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卡分别和自动上片装置、底片传动装置及采集装置信号连接,该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设置出片装置。 所述自动上片装置包括底片盒,其前端设有和底板滑配的前挡板;该前挡板顶部通过旋转编码器和机械臂连接,机械臂的另一端与底片盒内最上端的底片接触;底片盒由托架支撑,而托架由第一步进电机带动上下移动;鼓风部件设置在底片盒的末端;吸附单元设置在鼓风部件上方,该吸附单元由吸附部件和吸附传动部件组成,该吸附传动部件由第二步进电机及同步带组成;所述旋转编码器、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和采集控制卡信号连接。 所述底片传动装置包括传动辊,其上安装空心同步带并由第三步进电机控制;所述底片传动装置的入、出口端分设入、出口光电开关;该步进电机、入、出口光电开关和采集控制卡信号连接。 所述空心同步带的两外侧设有导向板。 所述采集装置包括置于所述底片传动装置上、下方的摄像镜头、光源、聚焦透镜,该聚焦透镜和光源耦合,用于聚集光束照亮底片特定部位,摄像镜头聚焦待采集区域图像至线阵CCD焦面;逐列采集底片影像;所述线阵CCD和采集控制卡信号连接。 本技术彻底解决了探伤
长期以来,依赖原始方法——人工评片的难题,减少了人为视觉疲劳和专业知识限制带来的错判、误判和漏判、极大地提高射线底片评定效率,堪称射线探伤领域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本技术同样适用于其它
射线底片的评定,如医学射线评判等。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原理结构框图; 图2为本技术的电学原理框图; 图3为本技术的程序流程图; 图4为本技术的旋转编码器转动极性及角度的处理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全面阐述。 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待测射线底片经冲洗定影烘干后,放入底片盒,启动本系统,建立序列档案、输入相应的管理信息(名称、焊接厚度、日期、检定人等),按“确定”键,执行自动评片功能。系统首先将底片盒里的第一张待测射线底片通过自动上片装置,放到线阵CCD成像系统的固定位置(焦聚在安装时已调好),自动小幅微调、对比,测定底片影像的清晰度,选定影像清晰度最好的一幅,并对该幅图像进行自动亮度对比度、阴影校正、珈玛校正,空间增强、傅立叶变换等一系列固定软件指令处理后,和影像库的标准底片数据进行对比,评定出焊缝等级,将经过系列化处理后的底片影像连同评定结果,按照程序设定好的格式,保存在档案目录下;至此,一张底片的评定结束,进行下一张底片的评定工作,如此反复,直至将集片箱中的所有底片评定完成。 本技术的结构详述如下: 参照图1,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该计算机控制系统15通过采集控制卡16分别和自动上片装置、底片传动装置及采集装置信号连接,该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设置出片装置;其中所述各个装置部件结构为: 自动上片装置,其包括底片盒1,可以同时放置多张待测射线底片;前挡板2,其下部连接在底板7内槽的导轨5上,可以沿导轨前后移动,夹紧底片;前挡板2顶部安装机械臂部件24,该机械臂部件24 —端通过旋转编码器4与前挡板2连接,另一端与底片盒内最上端的底片23接触,压紧底片末端;底片盒托架3,用于放置所述射线底片,由第一步进电机6带动升降机构可以使其上下移动,保证盒内最上端的底片总是在要求的某一固定高度;鼓风部件8,用以吹起底片盒中最上端的底片一端;吸附部件20,向上抽气,吸住被鼓风部件所吹起的最上端底片的一端;吸附传动部件22,由第二步进电机21及同步带19组成,传送所吸附底片至底片传动装置。 底片传动装置,其包括传动部件25,由第三步进电机14及空心同步带26控制,按照一定速度传送底片;导向板27,其固定在空心同步带26的两外侧,防止底片斜向传送;入口光电开关9,固定在传动装置的入口处,指示有一张底片开始进入采集区域;出口光电开关12,放置在传动装置的出口处,指示当前底片已扫描完毕,准备出片。 采集装置,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底片传送装置下方的光源11,由稳压电源驱动?’聚焦透镜10耦合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用于聚集光束照亮底片特定部位,便于采集;摄像镜头18设置在所述底片传达装置的上方,聚焦待采集区域图像至线阵(XD17焦面;线阵(XD17,逐列采集底片影像。 出片装置,其包括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机构,将底片移出传动装置;出片槽13,用以收集扫描完毕的射线底片。 采集控制卡16,其一端与计算机通过USB接口相连,接收计算机所发出的控制指令,并将整个系统的当前状态值及所采集数据发送至计算机;另一端与各个控制及采集单元相连,将从PC机接收到的指令译码,转换为相应各个装置的动作指令,实现各步骤操作,并且收集各个装置的执行状态,供采集控制卡判断。 计算机控制系统15,将线阵(XD17采集得到的一列列图像合并成为一副完整的图像,然后经预置的模拟图像处理功能:阴影校正、空间增强、珈玛校正、自动亮度对比度、平滑、滤波、边缘增强、边缘检测等近二十条专业图像处理指令处理后,与样品库标准图像数据进行比对,得出评价结果。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 参照图1、图2、图3、图4,清空底片盒1,整个系统上电,采集控制卡(EEPROM)中代码自动灌入USB接口芯片。步进电机6带动升降机构,使底片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射线底片自动评定系统,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控制系统通过采集控制卡分别和自动上片装置、底片传动装置及采集装置信号连接,该底片传动装置的末端设置出片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久刚,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蓝科石化高新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