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东顺专利>正文

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2496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由若干形状结构对称且相同的主结构串联成环形装置于轮胎钢圈的底面上,每一主结构下方用顶持片调整与钢圈底面右侧状态,用垫补片调整与钢圈底面左侧状态,串联后的两开放端用一锁合装置拉紧锁合固定,其优点是主结构便于模组化大量生产,能适应不同尺寸的钢圈,与钢圈的结合牢固,安全有保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是一种安装在车辆轮胎钢圈上,在轮胎破损时具有安全保护性能的装置,尤其是能利用模具大量规格化生产同时适应各种规格轮胎的续跑装置。已有的轮胎续跑装,如美国第4393911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在外胎中置入两内胎,两内胎中个别置入一补强管,在两开放端的内胎中置入一连接件,将两内胎于锁合部位连接在一起,再利用插销及轴衬将两内胎拉紧并连接固定于轮胎钢圈上,轮胎破胎时,提供保护外胎的功能。又如更早期的美国第3394749号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的,利用两连接件互相拉紧并连接固定于轮胎钢圈上,在连接件内周缘及外周缘上均设有凸齿,与轮胎钢圈互相卡合,以增加其间的磨擦力。综观以上两文献的记载,可以发现下列缺点:一、由于采用两对称而设的连接件,当安装于不同尺寸的轮胎钢圈时,需要另外开模,生产制造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差。二、两开放端的锁合部位,均采用连接件连接在一起,再利用插销或六角螺栓将两内胎拉紧并连接固定于轮胎钢圈上,在轮胎行进间由于高热及振动,内胎会产生变形及松脱现象,影响行车安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采用许多个结构完全对称且相同的主结构件串联而成,以便利用模具大量规格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加工成本,增强产品竞争力。其次要目的,是采用可调节结构,使单一规格的主结构能适用于不同尺-->寸的钢圈。其又一目的在于每一个主结构串联后的两开放端用一锁合装置固定连接,防止松脱,保证安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主要由若干个预定数目的主结构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各个主结构形状结构完全对称且相同,每一个主结构的形状均呈圆弧形,其横截面呈工字型,主结构的上方设有一顶曲面,其下方左侧设有一反折曲面,其下方右侧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主结构左侧由正面凹设一第三结合端,在第三结合端面上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二贯孔,在其右侧由背面凹设一第一结合端,在第一结合端面上也于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贯孔,主结构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间中塞置一相等厚度的顶持片,该顶持片宽度较第一容置空间为长,顶持片的外侧设为顶持曲面,在顶持片的上方设有两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及第二燕尾槽孔,其燕尾设于顶持片的下方并呈穿透状态;各主结构相邻的主结构左侧由正面也凹设一第二结合端,第二结合端恰与主结构右侧的第一结合端相吻合,在相邻的主结构第二结合端面上也设有第三贯孔,第三贯孔恰与第一结合端上的第一贯孔相对正,由外侧插入一插销穿入第一贯孔及第三贯孔将主结构与相邻主结构相接在一起,各个主结构按相同结构依次相接成环形围箍于轮胎钢圈底面;各反折曲面外侧与钢圈底面之间可视需要加设垫补片,垫补片用螺钉由反折曲面的中垂线上锁入固定,各螺钉埋入垫补片之中;各主结构的顶曲面上方复盖一由橡胶制成的盖板,相邻的两主结构接触部位的棱角均设为倒角。由若干预定数目的主结构依次串联后,其两开放端为锁合端,该锁合端的连接结构是:左锁合端的第一结合端靠内侧设一倒T型槽孔,左锁合端的外侧沿开放端设有一长形槽孔,在左锁合端的倒T型槽孔内侧的单边内壁上设有齿排;右锁合端的第二结合端设有一贯孔,贯孔内插入一锁合装置,该锁合装置呈阶梯状圆柱体,其腰侧设有第一圆形棘齿,在其上方接设有第二圆-->形棘齿,在第二圆形棘齿上方的圆柱体外侧设有外螺纹,在圆柱体中心内设有内六角孔,当锁合装置插入贯孔后,其下方穿透第二结合端,其下方套设一垫圈,锁合时,左锁合端的第一结合端与右锁合端的第二结合端互相叠合,锁合装置的第一圆形棘齿位于左锁合端下方倒T型槽孔中并与齿排互相啮合,在锁定位置时,锁合装置的第二圆形棘齿上套设一限止片,该限止片呈长形片体,其中心处有一棘齿孔,棘齿孔恰套于第二圆形棘齿上,限止片恰好卡于长形槽孔中,限止片上方设一垫圈,一螺母将限止片压紧定位于长形槽孔中。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及其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片段立体分解图。图2是图1中单个主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图2的侧视图。图4是两相邻的主结构连结图。图5是图1中顶持片主视图。图6是图5的仰视图。图7是本实施例与轮胎、钢圈的装配图。  图8是各个主结构串联后的状态图。图9是主结构串联后的两锁合端立体分解图。图10是图9中各部件的装配图。本专利技术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100由若干个预定数目的主结构所构成,例如需要直径为14英寸,则主结构的数目为14个,如需要直径为15英寸,则主结构的数目为15个,依次类推。各个主结构形状构造完全相同且对称,依次串联相接成环形。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续跑装置100部分片段的立体分解图,两个主结构10、20一左一右,形状构造完全相同,仅需描述其中之一即可。左侧主结构10的形状略呈“工”字型,其轴向又略呈圆弧形(见图2所-->示)。参阅图3,左侧主结构10沿径向截面呈“工”字型形状,其上方设有一顶曲面11,下方左侧设有一反折曲面12,下方右侧设有一水平方向的长形第一容置空间13。相对于第一容置空间13上方,即左侧主结构10的底部沿径向设有第一底螺孔18及第二底螺孔19(见图7中标注位置)。参阅图1、2,左侧主结构10的左侧由正面凹设一第三结合端14,在第三结合端14的面上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二贯孔17,在其右侧由背面凹设一第一结合端15,在第一结合端15的面上也于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贯孔16。左侧主结构10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间13中恰可塞置一左顶持片40,左顶持片40的厚度恰与第一容置空间13的厚度相等,其宽度较第一容置空间13为长,故会露出一小段宽度于左侧主结构10的下方外侧。右侧主结构20的左侧与左侧主结构20的左侧相同由正面凹设一第二结合端24,第二结合端恰与左侧主结构10右侧的第一结合端15相吻合,在第二结合端24的面上也设有一第三贯孔27,第三贯孔27恰与设于第一结合端15上的第一贯孔16相对正。当第一结合端15与第二结合端24吻合时,由其外侧插入一插销50依次穿入第一贯孔16及第三贯孔27。插销50的头部设有圆形的卡制头51,其靠近尾端处凹设一环形槽52,在插销50的尾端环形槽52中套上一C型扣环53,如图4所示,插销50不会自两贯孔中脱离。右侧主结构20下方的第二容置空间29也塞置一右顶持片30,右顶持片30内侧塞于第二容置空间29中,外侧设为顶持曲面31。右顶持片30的上方设有两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32及第二燕尾槽孔33(如图6所示,左顶持片40也有相同构造),其燕尾设于右顶持片30下方并呈穿透状态(如图5所示)。当右顶持片30由下方用斜头螺钉与右侧主结构20互相锁合于第二容置空间29时,得益于第一及第二燕尾槽孔32、33可移动调整右顶持片30外露的长度,以适应各种不同尺寸钢圈60底面61的结合状态(如图7所示)。再于左侧主结构10的顶曲面11上方复盖一左盖板55,于右侧主结构20的顶曲面上方也复盖一右盖板56。左盖板55有第一夹持片57及第二夹持片58夹住左侧主结构10的喉部,使左盖-->板55不致脱离于左侧主结构10的上方。两盖板是用橡胶制成,当轮胎66破胎时,两盖板能保护钢圈60及轮胎66。在左侧主结构10与右侧主结构20接触部位上下的棱角设为倒角,使各主结构串联时不会产生互相干涉的现象。图7所示的是本实施例续跑装置100与钢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主要由若干个预定数目的主结构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各个主结构形状结构完全对称且相同,每一个主结构的形状均呈圆弧形,其横截面呈工字型,主结构的上方设有一顶曲面,其下方左侧设有一反折曲面,其下方右侧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主结构左侧由正面凹设一第三结合端,在第三结合端面上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二贯孔,在其右侧由背面凹设一第一结合端,在第一结合端面上也于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贯孔,主结构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间中塞置一相等厚度的顶持片,该顶持片宽度较第一容置空间为长,顶持片的外侧设为顶持曲面,在顶持片的上方设有两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及第二燕尾槽孔,其燕尾设于顶持片的下方并呈穿透状态;各主结构相邻的主结构左侧由正面也凹设一第二结合端,第二结合端恰与主结构右侧的第一结合端相吻合,在相邻的主结构第二结合端面上也设有第三贯孔,第三贯孔恰与第一结合端上的第一贯孔相对正,由外侧插入一插销穿入第一贯孔及第三贯孔将主结构与相邻主结构相接在一起,各个主结构按相同结构依次相接成环形围箍于轮胎钢圈底面;各反折曲面外侧与钢圈底面之间可视需要加设垫补片,垫补片用螺钉由反折曲面的中垂线上锁入固定,各螺钉埋入垫补片之中;各主结构的顶曲面上方复盖一由橡胶制成的盖板,相邻的两主结构接触部位的棱角均设为倒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胎安全胎中胎续跑装置,主要由若干个预定数目的主结构所构成,其特征在于各个主结构形状结构完全对称且相同,每一个主结构的形状均呈圆弧形,其横截面呈工字型,主结构的上方设有一顶曲面,其下方左侧设有一反折曲面,其下方右侧设有第一容置空间,主结构左侧由正面凹设一第三结合端,在第三结合端面上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二贯孔,在其右侧由背面凹设一第一结合端,在第一结合端面上也于适当位置处设有第一贯孔,主结构的下方第一容置空间中塞置一相等厚度的顶持片,该顶持片宽度较第一容置空间为长,顶持片的外侧设为顶持曲面,在顶持片的上方设有两水平方向的第一燕尾槽孔及第二燕尾槽孔,其燕尾设于顶持片的下方并呈穿透状态;各主结构相邻的主结构左侧由正面也凹设一第二结合端,第二结合端恰与主结构右侧的第一结合端相吻合,在相邻的主结构第二结合端面上也设有第三贯孔,第三贯孔恰与第一结合端上的第一贯孔相对正,由外侧插入一插销穿入第一贯孔及第三贯孔将主结构与相邻主结构相接在一起,各个主结构按相同结构依次相接成环形围箍于轮胎钢圈底面;各反折曲面外侧与钢圈底面之间可视需要加设垫补片,垫补片用螺钉由反折曲面的中垂线上锁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东顺
申请(专利权)人:张东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