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959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胎面,借由具有最接近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周方向连续伸展的肩纵沟、一端与该肩纵沟连通且另一端向轮轴方向外侧超过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轴方向伸展的肩横沟,沿轮胎胎面接地端形成肩块;前述肩横沟包括在前述轮 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Lo大的第一肩横沟、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So较前述第一肩横沟的前述沟宽WLo小的第二肩横沟;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沿轮周方向彼此间隔设置;且使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与前述肩纵沟的连通部的周方向 的沟宽WLi、WSi的比(WLi/WSi)即连通部沟宽比,小于前述沟宽WLo、WSo的比(WLo/WSo)的接地端沟宽比。(*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适合安装于能在泥泞地面这样的地势不平的地方并且能在铺设路面的道路上行驶的4WD车等,并能使泥泞性能和噪声性能并存的充气轮胎。
技术介绍
不只是在铺设路面的市区,也在泥泞地面等地势不平的地方行驶的4WD车上所安装的轮胎,除了要求在泥泞地面上能够发挥足够的驱动力,即所谓的泥泞性能以外,还要求在铺设路面的市区行驶时具有优良的肃静性等噪声性能。习知的这种轮胎,如图4所示,一般是在轮胎胎面上形成沿轮周方向连续伸展的纵沟b1、b2和横沟c1、c2,并至少沿轮胎胎面接地端形成肩块d。而且,为了提高泥泞性能,肩块侧的横沟c2借由使其沟容积增大而确保在软弱的泥泞地面的驱动力。但是,当如上述那样将横沟c2的沟容积增大后,在铺设路面的市区行驶时具有产生比较大的胎面噪声等噪声性能恶化的问题。即,泥泞性能和噪声性能为二律背反事项,在习知技术是找出两性能的彼此妥协点,并与此对应的进行横沟的沟容积设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鉴于以上的实际情况所提出的,可使泥泞性能和噪声性能并存的充气轮胎,其肩横沟包括在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Lo大的第一肩横沟、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So较第一肩横沟的前述沟宽WLo小的第二肩横沟,且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在沿轮周方向彼此间隔设置的同时,以使第一、第二肩横沟与前述肩纵沟的连通部的周方向的沟宽WLi、WSi的比(WLi/WSi)即连通部沟宽比,小于前述沟宽WLo、WSo的比(WLo/WSo)即接地端沟宽比为基本。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不损害其它性能而实现前述并存化。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是在轮胎胎面,借由具有最接近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周方向连续伸展的肩纵沟、一端与该肩纵沟连通且另一端向轮轴方向外侧超过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轴方向伸展的肩横沟,沿轮胎胎面接地端形成肩块;前述肩横沟包括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Lo大的第一肩横沟、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So较前述第一肩横沟的前述沟宽WLo小的第二肩横沟,且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沿轮周方向彼此间隔设置,同时使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与前述肩纵沟的连通部的周方向的沟宽WLi、WSi的比(WLi/WSi)即连通部沟宽比,小于前述沟宽WLo、WSo的比(WLo/WSo)即接地端沟宽比。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是将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同时附加正规载重并使其接于平坦地面时的轮轴方向的最外侧的接地端。前述所谓的“正规轮辋”是在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有关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轮辋,例如为JATMA是“标准轮辋”,如为TRA是“设计轮辋(Design Rim)”,或如为ETRTO是“度量轮辋(Measuring Rim)”。所谓的“正规内压”是在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气压,如为JATMA是最高气压,如为TRA是表“在不同的冷膨胀压力P下的轮胎负荷(TIRE LOAD LIMITS AT VARIOUS-->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录的最大值,如为ETRTO是“冷膨胀压力(INFLATION PRESSURE)”,但当轮胎是载客车时为180kPa。另外,所谓“正规载重”是在含有轮胎所依据的规格的规格体系中,各规格对每种轮胎所规定的载重,如为JATMA是最大负载能力,如为TRA是表“在不同的冷膨胀压力P下的轮胎负荷(TIRE LOAD LIMITS ATVARIOUS COLD INFLATION PRESSURES)”中记录的最大值,如为ETRTO是“负载能力(LOAD CAPACITY)”,当轮胎是载客车时为前述载重的88%。还有,以下如无特别说明的场合,轮胎的各部的尺寸等都为将轮胎安装于正规轮辋且填充正规内压的无负载状态下的特定值。上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都是在轮胎胎面接地端的沟宽WLo、WSo大于在前述连通部的前述沟宽WLi、WSi。上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前述接地端沟宽比为1.10~1.80,且前述连通部沟宽比为0.90~1.10。上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前述肩横沟包括在前述连通部和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之间,成曲柄状弯曲的弯曲部。上述的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前述肩块沿轮轴方向伸展且至少一端具有与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连通的窄幅切口。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的轮胎胎面部的展开图。图2是其部分扩大图。图3是图2的A-A’断面图。图4是表示习知的轮胎胎面花纹的胎面部的展开图。符号说明-->2:轮胎胎面3:冠顶纵沟4:肩纵沟5:肩横沟6:第一肩横沟6a、7a:内侧部6b、7b:外侧部6c、7c:连接部6d:无钢索线(buttress)沟部6i、7i:连通部8:中央肋9:切口10:无钢索线(buttress)部12:肋状部13:细沟14、15:横沟B:肩块Ba:凹部C:轮胎赤道E:轮胎胎面接地端G1、G2:沟宽K1:第一倾斜部-->K2:第二倾斜部T1:第一直线部T2:第二直线部TW:接地宽WLi:在第一肩横沟的连通部的轮周方向的沟宽WLo:在第一肩横沟的轮胎胎面接地端的轮周方向的沟宽WSo:在第二肩横沟的连通部的轮周方向的沟宽WSi:在第二肩横沟的轮胎胎面接地端的轮周方向的沟宽S:弯曲部θ1、θ2:壁面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图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态。图1为将本实施形态的充气轮胎(全体未图示)的轮胎胎面部展开的展开图,图2表示部分扩大的轮胎赤道C的一侧。在图示中,本实施形态的充气轮胎采用适合安装于4WD车等,除了铺设路面的道路以外,也可在泥泞地面这种地势不平的地方行驶的构成。与一般的载客车用的夏季轮胎相比,着地比(没有沟的情况时实际的接地部的总面积对轮胎胎面接地面的全面积的比)被设定得较小,例如可设定为0.60~0.70左右,较佳为0.60~0.65。轮胎的内部构造虽然未作表示,但是可采用例如径向构造形成。本实施形态在轮胎胎面2上形成有沿轮胎赤道C的两侧伸展的一对冠顶纵沟3、3和最接近轮胎胎面接地端E并沿轮周方向连续伸展的一对肩纵沟4、4,同时具有一端与该肩纵沟4连通且另一端向轮轴方向外侧超出轮胎胎面接地端E并沿轮轴方向伸展的肩横沟5。借此,沿轮胎胎面接地端E-->使肩块B周方向上间隔设置于在前述肩纵沟4的轮轴方向外侧。在本例中,前述冠顶纵沟3、肩纵沟4都以直线模仿正弦波的角波形。利用图2的冠顶纵沟3对该角波形做具体说明,其是将对轮周方向向一侧倾斜伸展的第一倾斜部K1、一端与该第一倾斜部K1相连且沿轮周方向呈直线状伸展,在本例中位于轮胎赤道侧的第一直线部T1、与该第一直线部T1的另一端相连且对轮周方向向另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部K2、与该第二倾斜部K2相连且沿轮周方向呈直线状伸展,在本例中位于轮胎胎面接地端侧的第二直线部T2作为一个螺距P,并在实际上借由将该螺距P在轮周方向进行反复而形成。以上述的角波形伸展的冠顶纵沟3、肩纵沟4借由利用在轴方向上位置偏离配置的直线部T1、T2和接续于它们之间的倾斜部K1、K2,将嵌入沟内的泥牢牢地压紧且将其剪断,从而在软弱的泥泞地面上也能发挥大的驱动力,提高泥泞性能。为了更加适合,最好将前述倾斜部K1、K2对轮周方向的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在轮胎胎面,借由具有最接近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周方向连续伸展的肩纵沟、一端与该肩纵沟连通且另一端向轮轴方向外侧超过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并沿轮轴方向伸展的肩横沟,沿轮胎胎面接地端形成肩块;前述肩横沟包括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Lo大的第一肩横沟、在前述轮胎胎面接地端的周方向的沟宽WSo较前述第一肩横沟的前述沟宽WLo小的第二肩横沟;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沿轮周方向彼此间隔设置;且使前述第一、第二肩横沟与前述肩纵沟的连通部的周方向的沟宽WLi、WSi的比(WLi/WSi)即连通部沟宽比,小于前述沟宽WLo、WSo的比(WLo...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居悟史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