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以及制造或翻新这种轮胎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1536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充气轮胎有胎体和胎冠区域,胎冠区域包括胎冠增强结构和胎面部分,胎面部分有径向内侧和径向外侧的胎面。胎冠增强结构位于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且包括相邻帘线增强条。帘线增强条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与胎面部分之间隔有橡胶缓冲层。制造轮胎的方法包括:制备组件,带有胎体、敷贴于胎体的径向上侧的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及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的生胎面部分,通过硫化将组件转变为充气轮胎。生帘线层通过将连续生胶化帘线在径向上侧缠绕于胎体或敷贴在胎体上的中间层而形成。生胎面部分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使其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接触或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之间隔有橡胶缓冲层。这方法也用于翻新充气轮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气轮胎以及制造或翻新这种轮胎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象子午线航空轮胎或斜交航空轮胎之类的充气轮胎,其包括带有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的胎冠增强结构,并且还涉及制造或翻新这种轮胎的方法。
技术介绍
用于高速应用的充气轮胎在轮胎进入和离开接地面积时会在轮胎的胎冠区域中经受高度的挠曲。在航空轮胎上这个问题尤其严重,因为其中在起飞和着陆时轮胎可达到超过200mph的速度。当轮胎以很高的速度旋转时,由于高角加速度和速率易于沿径向向外牵拉胎面区域,所以胎冠区域的尺寸易于增大。交通工具的负载为这些力的反作用力,其只是支承于被称为接地面积的轮胎的较小区域中。U.S.专利5,223,061公开了一种子午线充气轮胎,特别是航空轮胎,其胎体帘线层由织物帘线增强并且绕着一对沿轴向相隔的胎圈芯折叠,并且由至少两层螺旋缠绕的条构成的带束层结构由至少部分地包括聚芳基酰胺线的帘线增强。由织物帘线增强的帘线层插入每对相邻的螺旋缠绕条的层之间。这种构造改进了轮胎的尺寸稳定性、胎面寿命和高速性能。WO 02/00456A2描述了一种航空轮胎,其包括带有胎冠增强结构的胎冠、两个胎侧、两个胎圈和锚定于两个胎圈中的胎体增强件。胎冠增强结构包括多个位于轮胎的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并且与轮胎尺寸相适的切边增强层。U.S.专利6,374,891公开了一种斜交航空轮胎,其具有至少六对优选地由尼龙制成的斜交帘线层和一对从胎面部分的一个边缘向胎面部分的轴向相对边缘延伸的胎面缓冲帘线层。由橡胶制成的缓冲层插入胎面缓冲帘线层与胎体帘线层之间。U.S.专利4,813,467公开了一种子午线航空轮胎,其具有胎体和带束层包。带束层包包括一个或多个利用聚芳基酰胺帘线增强的帘线层,并且在轮胎的胎冠部分中置于胎体帘线层的径向外侧。带束层包-->可为非折叠式或折叠式或者这两种的组合。U.S.专利6,546,983 B1描述了一种用于竞赛的高性能充气轮胎,其带有在轮胎的胎冠区域中置于胎体帘线层上方并且包括切边带束层结构的折叠带束层结构,以及由折叠带束层的折叠边缘所包围的切边敷面结构。带束层的纵向增强件可为选自玻璃纤维、聚芳基酰胺、碳、尼龙、人造纤维、聚酯、多元醇及其混合物的单纤维或帘线。U.S.专利6,622,764B2公开了一种子午线帘线层轮胎所用的胎冠加硬底衬结构,其包括利用不可延伸的帘线增强的弹性体材料的扁平条。扁平条螺旋地缠绕于生胎胎体上。在一个实施例中,底衬结构安置于缓冲层与子午线帘线层结构之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底衬安置于子午线帘线层结构与内衬层之间。WO 01/21690 A1描述了一种将两个硫化或者未硫化的弹性体层结合的方法,其可用于翻新轮胎。
技术实现思路
公开了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体和胎冠区域,胎冠区域包括胎冠增强结构和胎面部分,胎面部分带有径向内侧和位于其径向外侧上的胎面,其中胎冠增强结构位于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并且包括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并且其中帘线增强条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者与胎面部分之间只隔有橡胶缓冲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形成了至少一层,其在胎冠区域中至少基本上覆盖着胎体并且其沿侧向从胎面部分的一个侧部向胎面部分的另一个侧部延伸。该层至少部分地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者至少部分地与胎面部分之间隔有橡胶缓冲层。优选地,橡胶缓冲层的厚度为0.3mm至2mm,更优选地为0.5mm至1.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条的宽度为3mm至70mm,优选地为10mm至50mm,更优选地为30mm至45mm。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条相对于轮胎的圆周方向成0.5°至10°的角度倾斜,优选地成1°至5°的角度倾斜。优选地,通过将连续的条螺旋地或者按照之字形缠绕于胎体上从而连至例如位于胎体上方的相邻条并且处于彼此平行的方位而形成条。这种螺旋敷面可实现为L形敷层或S形敷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这种螺旋或之字形缠绕的连续条在对优选为子午线或斜交航空轮胎的轮胎的磨光胎身进行翻新的过程中来制作,从而在轮胎的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得到位于胎体的径向外侧的带束层结构或胎冠增强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条为增强橡胶条,其形成了至少一个层,优选地至少一个闭合的或者至少基本上闭合的层,其基本上延伸跨过轮胎的胎面部分或者带束层结构的宽度。优选地,条利用多个平行的帘线增强。帘线的材料优选地包括尼龙或聚芳基酰胺,例如帘线为尼龙帘线或聚芳基酰胺帘线。这样,就形成了包括尼龙螺旋帘线层的胎冠增强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增强条的横过轮胎的胎面部分的表面侧至少部分地与厚度优选地为0.2mm至3mm的橡胶缓冲层直接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帘线增强条包括多个置于条中的共面帘线,共面帘线的平面平行于条的平面,并且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上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下表面的距离。优选地,距离之差为0.2mm至3mm,更优选地为0.5mm至1.5mm。条的与共面帘线的平面具有较小距离的表面平面朝向胎面部分的径向内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帘线增强条包括多个置于条中的共面帘线,共面帘线的平面平行于条的平面,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上表面的距离等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下表面的距离。条的至少一个表面侧与厚度优选地为0.2mm至3mm的橡胶缓冲层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胎面部分基本上包括橡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充气轮胎为翻新的轮胎,特别是翻新的航空轮胎。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制造充气轮胎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组件,其带有胎体、敷贴于胎体的径向上侧的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以及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的生胎面部分,以及(2)通过硫化将组件转变为充气轮胎,其特征在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通过将包括条的连续生胶化帘线在径向上侧缠绕于胎体上或缠绕于敷贴在胎体上的中间层上而形成,并且生胎-->面部分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的方式使得其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直接接触或者其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之间只隔有橡胶缓冲层。这种方法使用生帘线增强条,其在硫化以及同时硬化成帘线增强条的过程中转变,如上所述。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翻新充气轮胎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待翻新的轮胎,轮胎包括胎面部分和胎体,(2)通过沿着打磨线穿过优选由橡胶构成的缓冲层切割并且除去胎面部分而将胎面部分从胎体上分离,(3)制备组件,包括将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在径向上侧敷贴于胎体上,以及将生胎面部分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以及(4)通过硫化将组件转变为翻新轮胎,其特征在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通过将包括条的连续生胶化帘线缠绕于沿着打磨线切割的缓冲层的剩余部分上而形成,并且生胎面部分敷贴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上的方式使得其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直接接触或者其与生胎面增强胶化帘线层之间只隔有橡胶缓冲层。这种方法再次使用生帘线增强条,其在硫化以及同时硬化成帘线增强条的过程中转变,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或翻新轮胎的方法,其可用于制造或翻新优选为航空轮胎的子午线轮胎或斜交轮胎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翻新如航空轮胎之类的轮胎的方法,这种方法包括靠近胎体磨光轮胎以及随后在硫化和硬化轮胎之前将生胎面增强帘线层和新的生胎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体和胎冠区域,胎冠区域的特征在于胎冠增强结构和胎面部分,胎面部分带有径向内侧和位于其径向外侧上的胎面,其中胎冠增强结构位于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并且包括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并且其中帘线增强条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者与胎面部分之间只隔有橡胶缓冲层。

【技术特征摘要】
US 2004-3-8 10/7956331.一种充气轮胎,其具有胎体和胎冠区域,胎冠区域的特征在于胎冠增强结构和胎面部分,胎面部分带有径向内侧和位于其径向外侧上的胎面,其中胎冠增强结构位于胎面部分与胎体之间并且包括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并且其中帘线增强条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者与胎面部分之间只隔有橡胶缓冲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多个相邻帘线增强条形成了至少一层,其中该层在胎冠区域中至少基本上覆盖着胎体并且其沿侧向从胎面部分的一个侧部向胎面部分的另一个侧部延伸,并且其中该层至少部分地与胎面部分的内侧直接接触或者至少部分地与胎面部分之间隔有橡胶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的宽度为3mm至7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相对于轮胎的圆周方向成1°至10°的角度倾斜并且通过将连续的条螺旋地缠绕或者按照之字形缠绕于胎体上而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为增强橡胶条。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包括尼龙帘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由多个平行的帘线增强。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增强条的横过轮胎的胎面部分的表面侧至少部分地与橡胶缓冲层直接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缓冲层厚度为0.2mm至3m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至少一个帘线增强条包括多个置于条中的共面帘线,共面帘线的平面平行于条的平面,并且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上表面的距离不同于共面帘线的平面到条的下表面的距离。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距离之差为0.2mm至3mm。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充气轮胎,其中条的与共面帘线的平面具有较小距离的表面平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JB奥斯特维克P费尔马特A哈丁
申请(专利权)人:固特异轮胎和橡胶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