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新生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10075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乳化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至少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两者转动配合面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物料的乳化搅拌间隙;乳化搅拌设备还包括弹性碾片,弹性碾片的一端布置于转子和/或定子处以构成铰接端,其另一端向定子和/或转子的转动配合面处顺延并抵靠上述转动配合面处以形成悬置端;在定子径向方向上,弹性碾片长度大于其铰接端至与其悬置端所抵靠配合的转动配合面间的最小间距;弹性碾片上还设置有回复单元,回复单元所提供的回复力方向与转子的转动方向同向布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搅拌效率更高,可有效提升细微材料甚至纳米级材料的高效分散、均质、混合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属于乳化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两者转动配合面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物料的乳化搅拌间隙;乳化搅拌设备还包括弹性碾片,弹性碾片的一端布置于转子和/或定子处以构成铰接端,其另一端向定子和/或转子的转动配合面处顺延并抵靠上述转动配合面处以形成悬置端;在定子径向方向上,弹性碾片长度大于其铰接端至与其悬置端所抵靠配合的转动配合面间的最小间距;弹性碾片上还设置有回复单元,回复单元所提供的回复力方向与转子的转动方向同向布置。本专利技术结构合理而搅拌效率更高,可有效提升细微材料甚至纳米级材料的高效分散、均质、混合效果。【专利说明】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乳化混合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细微物料尤其是纳米级物料的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
技术介绍
石化工业、食品、生物制药、电化行业、纺织印染、农药化肥、新能源等各行各业的生产制作过程,都离不开混合、均质、分散、乳化步骤。乳化机就是通过与发动机连接的均质头的高速旋转,对多种不同相的物料产生剪切、分散、撞击效果,从而达到物料整体更加细腻和促使多相相融的目的。 随着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料颗粒越来越小,对于物料的混合、均质、分散、乳化效果的苛求程度也就越来越高,传统的搅拌、乳化、分散的乳化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今的高品质产品需求。尤其是细微材料甚至是纳米级的新材料不断涌现后,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团聚效果强。特别是很多电子化工类的纳米级材料,如构成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等,结构更为敏感,传统搅拌方式的问题也就表现的更加明显。究其原因,在于目前的针对纳米级物料进行搅拌的高剪切分散乳化机,其搅拌原理在于依靠其内转子高速平稳的旋转,形成高频、强烈的圆周切线速度、角向速度等综合动能效能。在定子的作用下,定、转子间的上述互动会形成强烈、往复的液力剪切、摩擦、离心挤压、液流碰撞等综合效应,物料在容器中循环往复以上工作过程,从而获得产品。考虑到目前机械加工工业的精度和水平,高剪切分散乳化机的定、转子的配合间隙往往数以毫米计,该间隙对于万分之一毫米范围的纳米级物料而言犹如广阔无比的通道;因此纳米级物料在进行上述乳化搅拌时的分散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搅拌时间更是长达数小时乃至数十小时。如何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基础上,研发出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乳化搅拌设备,从而能部分甚至完美解决传统乳化、搅拌、分散设备所不能解决的细微材料甚至纳米级材料的分散、均质、混合问题,为本领域近十年来所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搅拌效率更高的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以有效提升细微材料甚至纳米级材料的高效分散、均质、混合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至少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定子和转子,定子和转子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两者转动配合面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物料的乳化搅拌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搅拌设备还包括可沿转子转动方向做摆动动作的弹性碾片,所述弹性碾片的一端布置于转子和/或定子处以构成铰接端,其另一端向定子和/或转子的转动配合面处顺延并抵靠上述转动配合面处以形成悬置端;在定子径向方向上,弹性碾片长度大于其铰接端至与其悬置端所抵靠配合的转动配合面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弹性碾片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自身以回复力,以使弹性碾片的悬置端抵靠于相应转动配合面上的回复单元,所述回复单元所提供的回复力方向与转子的转动方向同向布置。 定子外形呈圆环状且由其一端环面处轴向凸设有凸齿,凸齿为多个并沿定子环面环绕均布,所述转子位于上述凸齿围合成的区域内且转子上相应凸设若干与凸齿内缘面间配合的顶块,顶块外缘面与凸齿内缘面配合构成上述定子和转子的转动配合面;弹性碾片的铰接端固接于转子的顶块处,其悬置端向凸齿内缘面处顺延并与其构成抵靠配合。 所述顶块外缘面处内凹设置有沉槽,沉槽槽长方向与转子轴向同向布置,弹性碾片的铰接端嵌设于沉槽槽底处,其悬置端向沉槽槽口处延伸并与凸齿内缘面间构成抵靠配口 ο 所述弹性碾片为氟化橡胶片;弹性碾片的铰接端外形呈圆柱状,其悬置端为沿圆柱状铰接端径向向外顺延的长方片状构造,悬置端厚度小于铰接端直径;沉槽外形呈槽口逐渐外扩的“八”字槽状,其槽底凹设有供弹性碾片铰接端卡嵌的与其铰接端外形轮廓吻合的嵌槽,所述嵌槽沿沉槽槽长方向顺延布置,且嵌槽槽口宽度小于弹性碾片铰接端直径。 弹性碾片包括构成其铰接端的固定板以及与固定板间构成固接配合的构成其顺延端的氟化橡胶片,弹性碾片的铰接端位于固定板的相对于安装氟化橡胶片的另一端处;沉槽外形呈槽口逐渐外扩的“八”字槽状,其槽底与弹性碾片的铰接端间形成铰接配合,所述回复单元为复位弹簧,所述回复单元固接于沉槽的一侧槽壁处且其另一端与固定板板面间构成固接配合。 所述固定板外形呈板面平行转子轴线布置的条板状,其用于安装氟化橡胶片的一端端面内凹布置有用于插接氟化橡胶片的插接槽,插接槽外形轮廓与氟化橡胶片外形吻合且其布置方向平行转子轴线,插接槽的槽壁处贯穿板体开设有用于安设紧钉螺钉以固接氟化橡胶片的螺纹孔。 所述回复单元固接于沉槽的位于转子转动方向的一侧槽壁处。 所述沉槽的一侧槽壁与转子轴线同平面布置,其另一侧槽壁的倾斜方向与转子转动方向反向布置。 所述凸齿的位于弹性碾片进入端所在的一侧棱边呈圆滑过渡的倒圆角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 I)、基于传统的高剪切乳化分散设备的基础上,以独特的弹性碾片的布置,用以实现转子相对于定子或定子相对于转子的转动配合面的碾、搓、磨效果。与传统的效率低下的仅依靠上述转动配合面间的液流碰撞效应来达到物料乳化搅拌目的不同,本专利技术立足于纳米级物料自身万分之一毫米颗粒直径的基本前提下,充分利用了碾、搓、磨的工作效应机理,通过弹性碾片对于相应转动配合面的抵压式结构,从而完善的解决了传统乳化分散设备所不能达到的对于纳米级物料的乳化分散效果。传统的数以小时乃至十小时计的搅拌时间,在本专利技术的设备作用下,数十分钟乃至数分钟即可完成其均匀的乳化搅拌分散效果,其搅拌效率可得到极大提升。 在实际工作时,传统设备所存在的定子和转子间的转动配合面间,所形成的相对纳米级物料而言的“巨大”配合间隙,被弹性碾片的悬置端整体的抵靠覆盖起来。在回复单元的作用力下,弹性碾片相对于转动配合面的抵紧效果使上述配合间隙急剧减小。同时的,在微观上,实际上弹性碾片的悬置端和相应抵靠配合的转动配合面间实际上还是存在极其细微的间隙的。转子转动时,弹性碾片不断拍击和抵靠相应的转动配合面并持续的捕捉物料,随着转子不断转动和弹性碾片的悬置端不断刷过相应转动配合面,从而也就不断的将物料带入上述弹性碾片和转动配合面之间的细微间隙内。由于上述细微间隙极小,小到纳米级物料都能够在其内不断的实现其碾、搓、磨的乳化效果,其乳化效果显然更高,后期的分散搅拌功能也就更强。其乳化时间更是能够从原先的数十小时惊人的缩短为数十分钟乃至数分钟,最终也就使细微材料甚至纳米级材料的分散、均质、混合效果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2)、转子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碾、搓、磨功能的乳化搅拌设备,至少包括彼此同轴布置的定子(10)和转子(20),定子(10)和转子(20)间构成转动配合且两者转动配合面间形成的间隙构成物料的乳化搅拌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搅拌设备还包括可沿转子(20)转动方向做摆动动作的弹性碾片(30),所述弹性碾片(30)的一端布置于转子(20)和/或定子(10)处以构成铰接端,其另一端向定子(10)和/或转子(20)的转动配合面处顺延并抵靠上述转动配合面处以形成悬置端;在定子径向方向上,弹性碾片(30)长度大于其铰接端至与其悬置端所抵靠配合的转动配合面间的最小间距;所述弹性碾片(30)上还设置有用于提供自身以回复力,以使弹性碾片(30)的悬置端抵靠于相应转动配合面上的回复单元,所述回复单元所提供的回复力方向与转子(20)的转动方向同向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新生于海睿
申请(专利权)人:于新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