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644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在防撞梁本体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用来加强抗撞击能力的本体加强板,在本体加强板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在每个吸能盒末端设置有安装板;仅在一侧吸能盒上设置有拖钩套管,拖钩套管将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加强板与吸能盒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一侧的吸能盒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通过一侧带有椭圆形孔的吸能盒,提高安装的可靠性与便捷性,吸能盒通过CAE仿真分析和实际验证具有较好吸能效果。该防撞梁总成加工成本低,装卸方便,具有理想的吸能效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实施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在防撞梁本体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用来加强抗撞击能力的本体加强板,在本体加强板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在每个吸能盒末端设置有安装板;仅在一侧吸能盒上设置有拖钩套管,拖钩套管将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加强板与吸能盒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一侧的吸能盒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通过一侧带有椭圆形孔的吸能盒,提高安装的可靠性与便捷性,吸能盒通过CAE仿真分析和实际验证具有较好吸能效果。该防撞梁总成加工成本低,装卸方便,具有理想的吸能效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实施效果好。【专利说明】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车零部件,尤其是一种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属于电动车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动车的普及推广,人们对电动车的安全性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在电动车前保险杠上安装有防撞梁总成。防撞梁总成的好坏,直接影响了电动车的安全性能。在低速碰撞事故中,防撞梁总成能完全吸收能量,保护电动车及乘车人员的安全,尽量降低财产损失;在高速碰撞中,防撞梁总成要吸收和分散能量,最大的程度的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虽然市场上的防撞梁总成结构和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经常由于防撞梁总成安装不当直接影响其性能。此外,更加优秀的吸能效果,一直是防撞梁总成技术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在防撞梁本体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用来加强抗撞击能力的本体加强板,在本体加强板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在每个吸能盒末端设置有安装板;仅在一侧吸能盒上设置有拖钩套管,拖钩套管将防撞梁本体、防撞梁本体加强板与吸能盒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一侧的吸能盒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吸能盒的截面为梯形,靠近本体加强板一端截面积比靠近安装板一端截面积小,且在吸能盒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多个能提高吸能效果的吸能缺口,吸能缺口靠近安装板一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本体加强板内侧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用来安装和固定电动车雷达线束并带有安装螺母的雷达线束安装支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安装板四周翻边。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技术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通过一侧带有椭圆形孔的吸能盒,提高安装的可靠性与便捷性,这样利于装卸,且消除了防撞梁总成安装时的内部应力,保证其安装不变形。此外,吸能盒具有较好的吸能效果,通过CAE仿真分析和实际验证,比现有结构吸能效果更好。该防撞梁总成加工成本低,装卸方便,具有理想的吸能效果,满足实际使用要求,实施效果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主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图4为图2的仰视图;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拖钩套管一侧); 图6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带雷达线束安装支架部分); 图7为拖钩套管主视图; 图8为拖钩套管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 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所述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其主视图,图3为图2的右视图,图4为图2的仰视图。本技术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10,在防撞梁本体10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本体加强板50,本体加强板50用来加强防撞梁本体10的抗撞击能力。在本体加强板50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0,在每个吸能盒20末端设置有安装板30,安装板30四周翻边,这样便于安装。 在两侧的吸能盒20中,仅在一侧吸能盒20上设置有拖钩套管40,拖钩套管40将防撞梁本体10、防撞梁本体加强板50与吸能盒20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40 —侧的吸能盒20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椭圆型安装孔可以根据需要对螺母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这样防撞梁总成与车架安装更加方便,且同样起到防撞保护的作用。 拖钩套管40采取气体保护焊的方式将防撞梁本体10、本体加强板50以及吸能盒20焊接连接在一起,这样本技术所述防撞梁总成本身更加坚固和安全。在安装时,可以先将所述防撞梁总成另一侧安装在车架上,再将拖钩套管40 —侧进行安装,充分利用吸能盒20上的椭圆型安装孔对螺母位置进行适当调整,这样防撞梁总成与车架安装更加方便。 为了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我们将带有拖钩套管40的防撞梁总成一侧进行放大,如图5所示,拖钩套管40将防撞梁本体10、本体加强板50与吸能盒20安装连接在一起。吸能盒20为内外板搭接焊接而成,吸能盒20的截面为梯形,靠近本体加强板50 —端截面积比靠近安装板30 —端截面积小,且在吸能盒20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多个吸能缺口 21,吸能缺口 21靠近安装板30 —端,吸能缺口 21能有效提高高速碰撞时的吸能效果。 如图6所示,在本体加强板50内侧的中心位置还对称设置有两个雷达线束安装支架60,雷达线束安装支架60用来安装和固定电动车的雷达线束并带有安装螺母。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权利要求】1.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10),在防撞梁本体(10)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用来加强抗撞击能力的本体加强板(50),在本体加强板(50)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0),在每个吸能盒(20 )末端设置有安装板(30 );仅在一侧吸能盒(20 )上设置有拖钩套管(40 ),拖钩套管(40 )将防撞梁本体(10 )、防撞梁本体加强板(50 )与吸能盒(20 )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40) —侧的吸能盒(20)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吸能盒(20)的截面为梯形,靠近本体加强板(50) —端截面积比靠近安装板(30) —端截面积小,且在吸能盒(20)两侧边缘处还设置有多个能提高吸能效果的吸能缺口(21),吸能缺口(21)靠近安装板(30 ) 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本体加强板(50)内侧的中心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用来安装和固定电动车雷达线束并带有安装螺母的雷达线束安装支架(60)。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板(30)四周翻边。【文档编号】B60R19/02GK203974727SQ201420462108【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车前保险杠防撞梁总成,其特征是,所述防撞梁总成包括:向外凸起的弧形的防撞梁本体(10),在防撞梁本体(10)内侧设置有相应弧形的用来加强抗撞击能力的本体加强板(50),在本体加强板(50)内侧靠近两端位置对称设置有两个吸能盒(20),在每个吸能盒(20)末端设置有安装板(30);仅在一侧吸能盒(20)上设置有拖钩套管(40),拖钩套管(40)将防撞梁本体(10)、防撞梁本体加强板(50)与吸能盒(20)安装连接在一起,且在拖钩套管(40)一侧的吸能盒(20)上设置有椭圆型安装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忠浪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亿恒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