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稳定化机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86635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27
车轮稳定化机构包括构造为联接至车辆本体的促动器,和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的车轮稳定器,从而车轮稳定器构造为相对于车轮移动。促动器构造为,响应施加至车辆本体的力,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车轮稳定器构造为抑制车轮的至少一个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移动,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轮稳定化机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稳定化机构、系统和方法,其构造为最小化撞击期间车轮的移动。
技术介绍
许多车辆目前包括能量吸收装置。这些能量吸收装置可吸收和管理在车辆事故期间施加在车辆上的动能。为此,一些能量吸收装置包括可变形金属部件,所述可变形金属部件构造为在撞击期间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轮稳定化机构,其构造为最小化车轮的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轮稳定化机构包括构造为联接至车辆本体的促动器,和构造为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的车轮稳定器,从而车轮稳定器构造为相对于车轮移动。促动器构造为,响应施加于至车辆本体力(有时偏心)而使车轮稳定器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在接合位置,车轮稳定器构造为抑制车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移动,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力可偏心于车辆本体。在一实施例中,车辆本体包括框架,框架构造为联接至车轮。促动器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框架的杆。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端部和与第一框架端部相对的第二框架端部。促动器还包括板,其联接至杆。板邻近第一框架端部。杆构造为,响应施加到车辆本体力(有时偏心),相对于框架从第一杆位置传感器朝向第二杆位置移动。杆被构造为,当杆从第一杆位置朝向第二杆位置移动时,迫使车轮稳定器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车轮稳定器包括枢转地联接至框架的操纵杆。促动器包括从杆突出的至少一个延伸部。延伸部被构造为,当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时,接触操纵杆,以将车轮稳定器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在一实施例中,促动器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杆的可动促动器部分。可动促动器部分构造为,响应施加到车辆本体的力而移动,以将杆相对于框架从第一杆位置朝向第二杆位置移动。可动促动器部分枢转地联接至杆。在一实施例中,车辆稳定化机构还包括传感器,传感器构造为联接至车辆本体。传感器构造为检测撞击。车轮稳定器包括柱塞,柱塞构造为,当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相对于车轮从第一柱塞位置朝向第二柱塞位置移动。促动器包括促动器本体、在促动器本体内的推进剂和联接至促动器本体的点火器。点火器构造为,当传感器检测到撞击时,点燃推进剂,以将柱塞相对于促动器本体从第一柱塞位置朝向第二柱塞位置移动。促动器可构造为联接至发动机架。促动器可构造为联接至摇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车轮稳定化机构的车辆。在一个实施例中,车辆包括车辆本体、联接至车辆本体的车轮、联接至车辆本体的促动器和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的车轮稳定器。促动器构造为,响应施加至车辆本体的有时偏心的力,使车轮稳定器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在接合位置,车轮稳定器构造为抑制车轮的至少一个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移动,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车辆本体包括框架,其构造为联接至车轮。促动器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框架的杆。杆构造为,响应施加到车辆本体的力,相对于框架从第一杆位置朝向第二杆位置移动。促动器可包括从杆突出的至少一个延伸部。延伸部可被构造为,当杆从第一杆位置移动到第二杆位置时,接触车轮稳定器,以将车轮稳定器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车轮稳定器可包括可枢转地联接至框架的操纵杆。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制造车辆的方法。在一个实施例中,方法包括经由轴将车轮联接至车辆本体。本方法还包括将促动器联接至车辆本体。另外,该方法还包括将车轮稳定器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促动器构造为,使车轮稳定器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有时偏心地),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控制车辆本体结构的挤压模式的方法,该结构可移动地纵向地且滚动地支撑在沿纵向平面可旋转的车胎/车轮上。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为所述车辆本体结构提供车胎/车轮稳定器,其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于所述车胎/车轮可促动,且;响应偏心于所述车辆本体结构的纵向移动的车辆撞击,促动所述车胎/车轮稳定器至所述位置中的一个。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势及其他特征和优势将从用于实施如所附的权利要求中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些最佳模式和其它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连同附图时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车辆的示意性顶视图,其包括具有车轮稳定器的车轮稳定化机构,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图2是图1所示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其示出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多于一个的车轮稳定器,每个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图4是图3所示的车轮稳定器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其示出每个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替换实施例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和促动器可移动部分处于第一位置;图6是图5所示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其示出每个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和促动器可移动部分在第二位置;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用于车轮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和柱塞处于第一柱塞位置;图8是图7所示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和柱塞在第二柱塞位置;图9是车轮稳定化系统的示意硬件图,其包括图7所示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柱塞部分、传感器和控制器;图10是图9所示的车轮稳定化系统的柱塞部分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推进剂在车轮稳定化机构的活塞部分内和车轮稳定器在断开位置;图11是图9所示的车轮稳定化系统的柱塞部分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在车轮稳定器在接合位置时推进剂的点火;图12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每个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图13是图12所示的车辆的一部分的顶部示意图,示出每个车轮稳定器处于接合位置;图14是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车轮稳定化机构的车辆的一部分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车轮稳定器处于断开位置;和图15是图14所示的车辆的该部分的示意性顶视图,示出车轮稳定器处于接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其中在几幅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对应于相同或相似的构件,从图1开始,车辆10包括车辆本体12和联接至车辆本体12的一个或多个车轮14。尽管附图只示出一个车轮14,可以设想,车辆10可包括多于一个车轮14。例如,车辆10可包括四个或两个车轮14。车轮14可经由轴20联接至车辆本体12的一部分,且大体对齐以在平面W内旋转。车辆本体12还包括框架16,框架16经由轴20联接至车轮14。框架16可沿纵向轴线X延伸,且限定第一框架端部34和与第一框架端部34相对的第二框架端部36。此外,框架16限定外框架表面38和与外框架表面38相对的内框架表面40。内框架表面40可限定内部框架腔室22。因此,框架16可限定内部框架腔室22。内部框架腔室22被构造、成形和尺寸设定为接收车轮稳定化机构24的至少一部分。框架16可构造为轨道。车轮稳定化机构24构造为在诸如撞击的车辆事故期间,最小化车轮14相对于车辆本体12的轴线X在平面W之外的移动。在撞击期间,车轮14可远离车辆本体12或朝向其移动。例如,车轮14可在撞击期间移动到车辆本体12中,由此向车辆本体12的部分施加巨大的力。在这些情况下,车辆本体12吸收这些力。因此,车辆稳定化机构24构造为控制负载承载结构构件中的挤压模式,用于在车辆撞击期间优化的撞击能量吸收。除了在撞击事件期间高度非线性的挤压行为,当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轮稳定化机构和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轮稳定化机构,包括:促动器,联接至车辆本体;车轮稳定器,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从而车轮稳定器构造为相对于车轮移动;其中,促动器构造为,响应施加至车辆本体的力,使车轮稳定器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且其中,在接合位置,车轮稳定器构造为抑制车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移动,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6 US 13/895,4191.一种车轮稳定化机构,包括:促动器,联接至车辆本体;车轮稳定器,可移动地联接至车辆本体,从而车轮稳定器构造为相对于车轮移动;其中,促动器构造为,响应施加至车辆本体的力,使车轮稳定器相对于车轮从断开位置朝向接合位置移动;且其中,在接合位置,车轮稳定器构造为抑制车轮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车辆本体移动,以最小化车轮相对于车辆本体的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轮稳定化机构,其中,车辆本体包括联接至车轮的框架,并且其中,促动器包括可移动地联接至框架的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稳定化机构,其中,力偏心于车辆本体,框架包括第一框架端部和与第一框架端部相对的第二框架端部,并且其中,促动器还包括联接至杆的板,所述板邻近第一框架端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轮稳定化机构,其中,杆构造为,响应施加到车辆本体的力,相对于框架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U阿斯杰德
申请(专利权)人: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