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FinFET器件上形成离子注入侧墙保护层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705893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在FinFET器件上形成离子注入侧墙保护层的方法,包括:在硅片上形成Fin-FET的鳍;沉积一层介质层覆盖所述的鳍作为虚拟栅极层,在虚拟栅极层上沉积硬掩模层和光刻胶进行光刻刻蚀以形成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暴露出来的硅片上形成栅极氧化层和栅极;利用湿法刻蚀回刻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的高度与鳍高度相同的时候停止回刻;沉积一层薄膜形成覆盖虚拟栅极和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并对侧墙保护层执行第一次干法刻蚀以形成用于离子注入的侧墙保护层;以第一次干法刻蚀之后的侧墙保护层为硬掩模对剩余的虚拟栅极进行第二次干法刻蚀,从而露出部分鳍,形成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利用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进行离子注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在硅片上形成Fin-FET的鳍;沉积一层介质层覆盖所述的鳍作为虚拟栅极层,在虚拟栅极层上沉积硬掩模层和光刻胶进行光刻刻蚀以形成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暴露出来的硅片上形成栅极氧化层和栅极;利用湿法刻蚀回刻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的高度与鳍高度相同的时候停止回刻;沉积一层薄膜形成覆盖虚拟栅极和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并对侧墙保护层执行第一次干法刻蚀以形成用于离子注入的侧墙保护层;以第一次干法刻蚀之后的侧墙保护层为硬掩模对剩余的虚拟栅极进行第二次干法刻蚀,从而露出部分鳍,形成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利用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进行离子注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制造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小型化系统集成度的提高,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器件尺寸急剧减小,器件的高集成度和超薄的栅极氧化层使得器件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但由于器件沟道的缩短和栅极氧化层的变薄,制造的MOS器件将会带来一系列可靠性的问题。热载流子效应是MOS器件的一个重要的失效机理,随着MOS器件尺寸的日益缩小,器件的热载流子注入效应越来越严重。以PMOS器件为例,沟道中的空穴,在漏源之间高横向电场的作用下被加速,形成高能载流子,高能载流子与硅晶格碰撞,产生电离的电子空穴对,电子由衬底收集,形成衬底电流,大部分碰撞产生的空穴,流向漏极,但还有部分空穴,在纵向电场的作用下,注入到栅极中形成栅极电流,这种现象称为热载流子注入(HotCarrier Inject1n)。热载流子会造成硅衬底与二氧化硅栅氧界面处能键的断裂,在硅衬底与二氧化硅栅氧界面处产生界面态,导致器件性能,如阈值电压、跨导以及线性区/饱和区电流的退化,最终造成MOS器件失效。传统的侧墙刻蚀工艺:首先是侧墙沉积。接下来采用各向异性的干法刻蚀,通常刻蚀的等离子体方向为垂直于硅片表面,刻蚀后源、漏的侧墙成对称结构,然后是源、漏重掺杂以及退火工艺,源、漏形成的掺杂离子距离器件沟道的距离,由侧墙的宽度所决定。 在快速进步的半导体制造工业中,20纳米以下传统的器件已经不能满足摩尔定律的要求,但是3D器件中的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可用于许多逻辑及其他应用,且整合成为各种不同的半导体装置。Fin-FET器件一般包括具有高深宽比的半导体鳍板,在鳍板中形成晶体管的沟道及源极/漏极区。Fin-FET器件由于更高的栅极宽长比,可以更进一步的优点包括减少短沟道效应及增加电流量。 然而目前的FinFET科技已面临挑战。例如通常以离子注入法形成轻掺杂漏极(lightly doped drain,LDD)区,在完成栅极工艺后的侧墙的形成上,传统方法除了在栅极两侧形成侧墙外还会在鳍的两侧形成侧墙的弊端,而鳍两侧的侧墙在后续离子注入工艺中会阻挡离子的注入,使得有源区的源漏或者LDD等不能被有效参杂。 因此,需要找到一种只在栅极两侧形成均匀覆盖的侧墙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FinFET器件上形成离子注入侧墙保护层从而只在栅极两侧形成均匀覆盖的侧墙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在硅片上形成Fin-FET的鳍;沉积一层介质层覆盖所述的鳍作为虚拟栅极层,在虚拟栅极层上沉积硬掩模层和光刻胶进行光刻刻蚀以形成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暴露出来的硅片上形成栅极氧化层和栅极;利用湿法刻蚀回刻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的高度与鳍高度相同的时候停止回刻;沉积一层薄膜形成覆盖虚拟栅极和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并对侧墙保护层执行第一次干法刻蚀以形成用于离子注入的侧墙保护层;以第一次干法刻蚀之后的侧墙保护层为硬掩模对剩余的虚拟栅极进行第二次干法刻蚀,从而露出部分鳍,形成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利用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进行离子注入。 优选地,硅片是外延硅或者外延锗硅的硅片。 优选地,在第一步骤中,鳍之间被浅沟槽结构形成有源区的隔离,隔离部分的浅沟槽用二氧化硅填充。 优选地,在第一步骤中,鳍的顶部未被浅沟槽隔离的高度在200A到600A之间,鳍的顶部的宽度在10-60纳米之间。 优选地,在第二步骤中,虚拟栅极的介质层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者旋涂凝胶法生长方法,形成一层覆盖鳍的薄膜覆盖层,根据栅极的高度来定义薄膜覆盖层相对于鳍的顶端的高度。 优选地,在第五步骤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或者原子层沉积侧墙保护层。 优选地,在第五步骤中,侧墙保护层的台阶覆盖性大于90%。 优选地,在第五步骤中,侧墙保护层的厚度在50-200A之间。 优选地,侧墙保护层的材料为二氧化硅,氮化硅或者两者组合。 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除了在栅极两侧形成侧墙外还会在鳍的两侧形成侧墙的弊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形成栅极侧墙时由于鳍的两侧有虚拟栅极的保护,所以不会在鳍的两侧形成不需要的侧墙保护层,而只在栅极两侧形成侧墙,提高了离子注入效率,并使得Fin-FET能够高效的使用LDD等传统的离子注入工艺,进而增加了 Fin-FET的器件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并通过参考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会更容易地对本专利技术有更完整的理解并且更容易地理解其伴随的优点和特征,其中: 图1至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的各个步骤。 图7和图8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有无栅极侧墙保护层的离子注入后的离子分布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注意,表示结构的附图可能并非按比例绘制。并且,附图中,相同或者类似的元件标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标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加清楚和易懂,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图1至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的各个步骤。 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包括: 首先在硅片上形成Fin-FET的基本结构一鳍10,如图1所示; 沉积一层介质层覆盖所述的鳍作为虚拟栅极层,在虚拟栅极层上沉积硬掩模层和光刻胶进行光刻刻蚀以形成虚拟栅极20,如图2所示; 在虚拟栅极20暴露出来的硅片上形成栅极氧化层和栅极(参考标号30表示栅极氧化层和栅极),如图3所示; 利用湿法刻蚀回刻虚拟栅极20,在虚拟栅极20的高度与鳍高度相同的时候停止回刻,如图4所示; 沉积一层薄膜形成覆盖虚拟栅极和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并对侧墙保护层执行第一次干法刻蚀以形成用于离子注入的侧墙保护层50,如图5所示; 以第一次干法刻蚀之后的侧墙保护层50为硬掩模对剩余的虚拟栅极20进行第二次干法刻蚀,从而露出部分鳍10,形成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如图6所示,随后利用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进行离子注入等常规工艺。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无栅极侧墙保护层的离子注入后的离子分布示意100。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存在栅极侧墙保护层的离子注入后的离子分布示意200。 可以看出,通过本专利技术的方法避免了传统方法除了在栅极两侧形成侧墙外还会在鳍的两侧形成侧墙的弊端;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形成栅极侧墙时由于鳍的两侧有虚拟栅极的保护,所以不会在鳍的两侧形成不需要的侧墙保护层,而只在栅极两侧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FinFET器件上形成离子注入侧墙保护层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在硅片上形成Fin‑FET的鳍;第二步骤:沉积一层介质层覆盖所述的鳍作为虚拟栅极层,在虚拟栅极层上沉积硬掩模层和光刻胶进行光刻刻蚀以形成虚拟栅极;第三步骤:在虚拟栅极暴露出来的硅片上形成栅极氧化层和栅极;第四步骤:利用湿法刻蚀回刻虚拟栅极,在虚拟栅极的高度与鳍高度相同的时候停止回刻;第五步骤:沉积一层薄膜形成覆盖虚拟栅极和栅极的侧墙保护层,并对侧墙保护层执行第一次干法刻蚀以形成用于离子注入的侧墙保护层;第六步骤:以第一次干法刻蚀之后的侧墙保护层为硬掩模对剩余的虚拟栅极进行第二次干法刻蚀,从而露出部分鳍,形成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第七步骤:利用完整覆盖栅极的侧墙保护层进行离子注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宁波雷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