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395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能维持抗不均匀磨损性、又能有效防止在细沟沟底产生裂纹的充气轮胎。细沟(5)具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扩大部(6),其只向牺牲接地部(4)侧扩大沟底处的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扩大部(7),其与上述第一扩大部(6)的胎面侧相邻地形成,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4)侧扩大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8),其介于上述第一扩大部(6)与上述第二扩大部(7)之间,从上述牺牲接地部(4)侧内壁朝主体接地部(3)突出;平坦面部(9),其距胎面的深度(H3)为上述细沟(5)的沟深(H1)的30%以上,以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形成上述牺牲接地部(4)侧内壁和上述主体接地部(3)侧内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胎面设有胎肩接地部以及细沟的充气轮胎,上述胎肩接地部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上述细沟在该胎肩接地部的接地端附近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并将胎肩接地部划分成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主体接地部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牺牲接地部。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轮胎的不均匀磨损,以往广泛进行在胎面的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胎肩接地部的接地端附近设置细沟。但是,当牺牲接地部因行驶中来自路面的施力而过度变形时,由此使应变集中于沟底而产生裂纹,因此在轮胎的耐久方面存在问题。例如,如图3所示,特别是车辆在路肩等相对于车辆行进方向延伸的台阶部10上行驶时,牺牲接地部11上到台阶部10上而过度变形,在细沟12的沟底受到朝箭头方向的施力的情况下,容易产生上述那样的沟底裂纹。在此,若使牺牲接地部11变细,则即使牺牲接地部11变形,应力也难以作用于沟底,因此不易产生裂纹,但是,此时会出现因牺牲接地部11自身被扭断等,而减小防止轮胎不均匀磨损的效果等问题。作为防止细沟产生裂纹的方法,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这样的方法:通过在细沟的深度方向途中,在主体接地部的内壁上设置至少一条沿轮胎圆周方向连续的扩大部,来防止在细沟沟底及其附近产生裂纹。但是,在该充气轮胎中,由于在牺牲接地部受到来自路面的施力而倒向主体接地部时,主体接地部容易变形,从而较早地磨损了主体接地部,因此,出-->现缺乏为延迟主体接地部磨损而防止不均匀磨损来设置细沟的意义这样的问题。此外,虽然在沟底设有扩大部,但是该充气轮胎所具有的细沟形状原本是用于缓和因在主体接地部变形而产生的应变,而对防止上述那样的因在牺牲接地部变形而产生的裂纹没有任何启示,不能充分防止在受到图3所示那样的来自台阶部10的较大施力时的裂纹。此外,下述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如下技术方案:在细沟的主体接地部侧内壁设置至少1条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切沟,使主体接地部侧内壁的面积大于牺牲接地部侧内壁的面积,从而减少沟底产生裂纹。但是,在该充气轮胎中,由于在主体接地部侧内壁上设有切沟,因此也易使主体接地部变形,而产生与下述专利文献1相同的问题。此外,下述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如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细沟的深度方向中间部设置在轮胎宽度方向上扩大的扩大部,来防止因往细沟中夹石子而产生裂纹。但是,该充气轮胎是通过防止往细沟中夹石子来防止产生裂纹的,而不能防止像上述那样的因来自路面的施力而产生的裂纹。而且,下述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通过在细沟沟底的牺牲接地部侧设置扩大部来防止沟底产生裂纹的方法。但是,尤其是在车辆在路肩等上行驶时,在牺牲接地部过度变形而使较大应力作用于沟底的情况下,由于使应力分散的效果不充分,因此有时不能防止在沟底产生裂纹。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0121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762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6-191230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表2002-5125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维持抗不均匀磨损性、又能有效防止在细沟沟底产生裂纹的充气轮胎。通过如下述本专利技术可实现上述目的。即,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在胎面上设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胎肩接地部,以及在上述胎肩接地部的接地端附近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将上述胎肩接地部划分成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主体接地部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牺牲接地部的细沟,其特征在于,上述细沟具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扩大部,其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底处的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扩大部,其与上述第一扩大部的胎面侧相邻地形成,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其介于上述第一扩大部与上述第二扩大部之间,从上述牺牲接地部侧内壁朝上述主体接地部突出;平坦面部,其距胎面的深度为上述细沟的沟深的30%以上,以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形成有上述牺牲接地部侧内壁和上述主体接地部侧内壁。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细沟具有位于沟底的第一扩大部、与第一扩大部相邻地形成的第二扩大部,并在二者之间设有凸部,所以即使在接地部产生较大变形时,也能缓和应力向沟底集中,因此,能防止细沟产生裂纹。此外,由于使第一扩大部与第二扩大部都只向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宽而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所以能良好地确保主体接地部刚性,因此,即使在牺牲接地部受到来自路面的施力而倒向主体接地部时,也能防止主体接地部变形,从而防止不均匀磨损。再者,由于具有以沿圆周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形成牺牲接地部侧内壁和主体接地部侧内壁、距胎面的深度为细沟的沟深的30%以上的平坦面部,所以即使在-->牺牲接地部受到来自路面的施力而倒向主体接地部时,也能用主体接地部接住牺牲接地部,从而抑制主体接地部及牺牲接地部变形,因此,能缓和应力向沟底集中而防止细沟产生裂纹,并能防止不均匀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是,上述第一扩大部与上述第二扩大部被凹设成使上述牺牲接地部侧内壁的截面为圆弧状。采用这种结构,由于能增大第一扩大部的曲率半径及第二扩大部的曲率半径,因此,即使在牺牲接地部产生较大变形时,也能缓和在第一扩大部内壁及第二扩大部内壁处的应力集中,从而更有效地防止产生裂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是,上述凸部具有截面呈圆弧状的前端部,并与上述第一扩大部的上述牺牲接地部侧内壁及上述第二扩大部的上述牺牲接地部侧内壁平缓相连。采用这种结构,在牺牲接地部产生变形时,能用第一扩大部与第二扩大部有效分散集中于沟底的应力,从而更有效地防止产生裂纹。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是,当设上述细沟沟深为H1、从上述细沟沟底到上述第二扩大部的最大沟宽位置的沟深方向的距离为H2时,0.2H1≤H2≤0.5H1。采用这种结构,使第二扩大部接近于位于沟底的第一扩大部,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上述防止裂纹的效果。并且,由于能在沟深方向上将平坦面部设得较深,因此,即使在牺牲接地部产生变形时也能缓和应力向沟底集中,从而更有效地防止细沟产生裂纹;并能防止主体接地部变形,从而更有效地防止不均匀磨损。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是,使上述第一扩大部的最大沟宽与上述第二扩大部的最大沟宽互不相同。在这种结构中,当第一扩大部的最大沟宽大于第二扩大部的沟宽时,能抑制牺牲接地部刚性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防止不均匀磨损的效果。另-->一方面,当第二扩大部的最大沟宽大于第一扩大部的沟宽时,由于应力易作用于第二扩大部,进一步缓和应力向沟底集中,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在沟底产生裂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胎肩接地部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图2是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胎肩接地部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图3是牺牲接地部受到较大变形时的胎肩接地部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图4是以往充气轮胎的胎肩接地部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胎肩接地部的轮胎子午线剖视图的一个例子。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胎面上设有胎肩接地部2和细沟5;上述胎肩接地部2在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多条主沟中的位于轮胎宽度方向最外侧的主沟1的外侧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上述细沟5在该胎肩接地部2的接地端附近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将胎肩接地部2划分成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主体接地部3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牺牲接地部4。在此,本专利技术充气轮胎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上设有胎肩接地部以及细沟;上述胎肩接地部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上述细沟在上述胎肩接地部的接地端附近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并将上述胎肩接地部划分成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主体接地部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牺牲接地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细沟具有:    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扩大部,其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底处的沟宽;    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扩大部,其与上述第一扩大部的胎面侧相邻地形成,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宽;    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其介于上述第一扩大部与上述第二扩大部之间,从上述牺牲接地部侧的内壁朝上述主体接地部突出;    平坦面部,其距胎面的深度为上述细沟的沟深的30%以上,以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平坦面形成上述牺牲接地部侧的内壁和上述主体接地部侧的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7-4-16 2007-1070901.一种充气轮胎,该充气轮胎在胎面上设有胎肩接地部以及细沟;上述胎肩接地部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上述细沟在上述胎肩接地部的接地端附近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并将上述胎肩接地部划分成轮胎宽度方向内侧的主体接地部和轮胎宽度方向外侧的牺牲接地部,其特征在于,上述细沟具有: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一扩大部,其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底处的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第二扩大部,其与上述第一扩大部的胎面侧相邻地形成,只向上述牺牲接地部侧扩大沟宽;沿轮胎圆周方向延伸的凸部,其介于上述第一扩大部与上述第二扩大部之间,从上述牺牲接地部侧的内壁朝上述主体接地部突出;平坦面部,其距胎面的深度为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裕一杉本裕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