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树脂叠层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9886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等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上述课题能够通过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来解决,该合成树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等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上述课题能够通过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来解决,该合成树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专利说明】合成树脂叠层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在透明性的基板材料或保护材料中使用的、具有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层和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层、且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技术介绍
聚碳酸酯树脂板,透明性、耐冲击性和耐热性优异,被利用于防音隔壁或车棚、广告牌、施釉材料、照明用器具等,但由于表面硬度低,所以,存在容易损伤的缺点,其用途受限制。 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为了改良该缺点而用紫外线固化树脂等涂敷表面的方法、以及在将聚碳酸酯树脂和丙烯酸类树脂共挤出得到的基板上实施硬涂层的方法。 但是,若是在聚碳酸酯树脂的表面实施硬涂层,则不能满足所要求的铅笔硬度,而在要求表面硬度的用途中无法使用。 另外,在表层实施丙烯酸类树脂的方法中,由于表面硬度一定程度上提高,所以,在信息显示设备前面板等中用途拓宽,该方法为不同材料的两层构成,有时因丙烯酸类树脂和聚碳酸酯树脂的吸水特性、或以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代表的耐热性的不同而产生大的翘曲,因此在发生环境变化的用途中会产生不良情况。 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抑制翘曲的方法,公开有在聚碳酸酯树脂上叠层吸水率低的树脂的叠层体,但环境试验的40°C /90%作为高温高湿的条件不充分,不能说充分评价了低翘曲性的要求性能。另外,在本文献中使用的MS树脂一般认为耐热性低,有时在后加工时会造成问题。 另外,作为抑制翘曲的方法,有在聚碳酸酯树脂层的两面叠层丙烯酸类树脂层的叠层体,但在该叠层体的一面给予面冲击时,在其相反面的丙烯酸类树脂层中容易产生破裂,有时根据使用方法会造成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03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6765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如上所述的状况,提供一种在透明性的基板材料或保护材料中使用的、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反复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含有聚碳酸酯树脂的层的一面叠层含有特定的(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和聚碳酸酯树脂的树脂层,制成合成树脂叠层体,可得到具备上述特性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S卩,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和使用有该合成树脂叠层体的透明性材料。 < I >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 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 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l/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l)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 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 2 >如上述< I >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0?130°C。 < 3 >如上述< I >或< 2 >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㈧的吸水率为0.03?0.28%。 < 4 >如上述< I >?< 3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 (A)的厚度为10?250μ m,上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总厚度⑴为0.1?2.0mm, (A) /⑴的厚度比为0.01?0.5。 < 5 >如上述< I >?< 4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基材层 (B)的质均分子量为18,000?40,000。 < 6 >如上述< I >?< 5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上述树脂层(A)和/或上述基材层(B)含有紫外线吸收剂。 < 7 >如上述< I >?<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树脂层(A)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 8 >如上述< I >?< 6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树脂层(A)上和上述基材层(B)上实施了硬涂层处理。 < 9 >如上述< I >?< 8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中,在上述合成树脂叠层体的一面或两面实施了防反射处理、防污处理、耐指纹处理、防静电处理、耐候性处理和防眩处理中的任一种以上的处理。 < 10 >一种透明性基板材料,其含有上述< I >?<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 11 >一种透明性保护材料,其含有上述< I >?< 9 >中任一项所述的合成树脂叠层体。 专利技术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高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的形状稳定性、表面硬度、耐冲击性、耐候性和耐热性优异的合成树脂叠层体,该合成树脂叠层体可用作透明性基板材料、透明性保护材料。具体而言,适合用于便携电话终端、便携型电子娱乐设备、便携信息终端、移动PC之类的便携型的显示器件、或笔记本型PC、台式PC液晶监视器、液晶电视机之类的设置型的显示器件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例示制造例和实施例等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所例示的制造例和实施例等,只要不大幅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的范围,也能够变更为任意的方法而进行。 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 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 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 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l/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l)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上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上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本专利技术的合成树脂叠层体,为了提高聚碳酸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树脂叠层体,其特征在于:其是在含有聚碳酸酯的基材层(B)的一面或两面叠层含有(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5~55质量%和聚碳酸酯(D)95~45质量%的树脂层(A)而成的,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含有以质量比(c1/c2)计为5~80/20~95的芳香族(甲基)丙烯酸酯单元(c1)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c2),且所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C)的质均分子量为5,000~30,000,所述聚碳酸酯(D)的质均分子量为21,000~40,000。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俊成大西猛史日野浩靖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