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639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其能够抑制地线的位置不正所引起的特性的恶化。该差动传输电缆具备:至少两根内部导体;分别或者一并地覆盖该两根内部导体地设置的绝缘体;设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卷绕于该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压紧带;以及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的地线,其中,将上述地线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外侧。此外,该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具备:多个上述差动传输电缆;和以一并覆盖该多个差动传输电缆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护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其能够抑制地线的位置不正所引起的特性的恶化。该差动传输电缆具备:至少两根内部导体;分别或者一并地覆盖该两根内部导体地设置的绝缘体;设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卷绕于该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压紧带;以及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的地线,其中,将上述地线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外侧。此外,该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具备:多个上述差动传输电缆;和以一并覆盖该多个差动传输电缆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护套。【专利说明】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
本技术涉及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如下差动传输电缆,其构成为,平行地配置两根在内部导体覆盖了绝缘体的绝缘电线,在其周围卷绕金属带而形成外部导体(护罩),并在其周围以不使金属带松弛的方式卷绕有压紧带。 在这样的差动传输电缆中,若将外部导体直接软钎焊于基板等的接地图案,则有绝缘体因软钎焊时的热而损伤(变形)的担忧,从而有连接合格率变差的问题。 于是,使用用于外部导体的接地而具备地线的差动传输电缆。地线与外部导体电连接,通过将该地线电连接于基板等的接地图案,能够经由地线使外部导体接地。 地线多配置在外部导体的内侧,但也有在外部导体的外侧、S卩外部导体与压紧带之间配置的情况。 此外,作为该申请的技术所涉及的现有技术文献信息,有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9335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8645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若在外部导体的内侧配置地线,则有因地线的位置仅稍微错位而使对内偏斜、Scd21等特性恶化的问题。 另外,在外部导体与压紧带之间配置有地线的情况下,压紧带对金属带的按压变得不充分,从而有导致对内偏斜、Scd21等特性恶化的问题。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能够抑制因地线的位置不正所引起的特性的恶化的差动传输电缆以及多对差动传输电缆。 本技术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完成的, 方案一的差动传输电缆,其具备:至少两根内部导体;覆盖该两根内部导体地设置的绝缘体;设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卷绕于该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压紧带;以及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的地线,上述差动传输电缆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地线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外侧。 方案二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紧带螺旋状地卷绕于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 方案三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二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导体由在树脂层的一个面形成有金属层的金属带构成,并以上述金属层为外侧地卷绕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而构成。 方案四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三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导体纵向包围而形成。 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四中任一方案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地线与在电缆终端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并仅在该电缆终端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方案六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在电缆终端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进行固定的接地固定用部件,通过将该接地固定用部件软钎焊于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来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 方案七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四中任一方案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上述地线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的捆束部件,使用该捆束部件,来将上述地线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 方案八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上述地线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的捆束部件,使用该捆束部件,来将上述地线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 方案九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四中任一方案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一并覆盖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方式设置。 方案十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一并覆盖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方式设置。 方案十一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四中任一方案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分别覆盖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方式设置。 方案十二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分别覆盖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方式设置。 方案十三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一?四中任一方案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两根上述地线,将该两根地线以从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排列方向夹持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两侧。 方案十四的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五的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两根上述地线,将该两根地线以从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排列方向夹持的方式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两侧。 方案十五是一种多对差动传输电缆,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差动传输电缆;和以一并覆盖该多个差动传输电缆的外周的方式设置的护套,上述差动传输电缆,具备:至少两根内部导体;覆盖该两根内部导体地设置的绝缘体;设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卷绕于该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压紧带;以及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外侧、且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的地线。 方案十六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五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压紧带螺旋状地卷绕于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周。 方案十七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六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导体由在树脂层的一个面形成有金属层的金属带构成,并以上述金属层为外侧地卷绕于上述绝缘体的外周而构成。 方案十八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七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导体纵向包围而形成。 方案十九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五?十八中任一方案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地线与在电缆终端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并仅在该电缆终端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 方案二十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九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在电缆终端露出的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进行固定的接地固定用部件,通过将该接地固定用部件软钎焊于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来电连接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地线。 方案二十一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五?十八中任一方案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上述地线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的捆束部件,使用该捆束部件,来将上述地线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 方案二十二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九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具备用于将上述地线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的捆束部件,使用该捆束部件,来将上述地线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捆束固定于上述压紧带的外周。 方案二十三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五?十八中任一方案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一并覆盖上述两根内部导体的方式设置。 方案二十四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是在方案十九的多对差动传输电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绝缘体以一并覆盖上述两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差动传输电缆,具备:至少两根内部导体;覆盖该两根内部导体地设置的绝缘体;设于该绝缘体的外周的外部导体;卷绕于该外部导体的外周的压紧带;以及与上述外部导体电连接的上述外部导体的接地用的地线,上述差动传输电缆的特征在于,将上述地线配置于上述压紧带的外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山刚博
申请(专利权)人: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