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67337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该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履带板链条、后驱动轮及减速机,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前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前驱动轮,后端设置有所述后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驱动轮及后驱动轮与两个所述减速机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驱动力的传递更均匀更有效率,减小了由受力不均衡引起的结构性疲劳磨损现象,从而延长了履带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该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履带板链条、后驱动轮及减速机,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前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前驱动轮,后端设置有所述后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驱动轮及后驱动轮与两个所述减速机一一对应驱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驱动力的传递更均匀更有效率,减小了由受力不均衡引起的结构性疲劳磨损现象,从而延长了履带架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涉及一种履带起重机及其行走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小吨位履带起重机行走机构大多采用双轮驱动结构形式,即由底座连接左右两条履带架,单边履带架后方为驱动轮及驱动装置,前方为张紧轮,由后方驱动轮及驱动装置提供驱动力以驱动履带起重机自由行走。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010173469公开的履带行走的移动式施工机械,即是双轮驱动结构形式。 双轮驱动结构存在如下不足:通过后方驱动轮带动前方的张紧轮行走,后驱动的方式容易导致驱动力的传递不均,驱动端受力过大;同时,在使用中由于受力不均出现疲劳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避免驱动力传递不均出现疲劳磨损的现象。 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履带板链条、后驱动轮及减速机,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前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前驱动轮,后端设置有所述后驱动轮;每一所述履带架的前驱动轮及后驱动轮与两个所述减速机一一对应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用于使所述前驱动轮张紧所述履带板链条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与所述前驱动轮可拆卸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履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装置包括:用于对所述前驱动轮施加推力的千斤顶,所述千斤顶安装在所述履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张紧部件,所述张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轮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部件为箱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张紧部件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轮采用插装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张紧部件位置的垫片及插销。 进一步地,所述千斤顶与所述履带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张紧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连接。 另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履带起重机,包括液压系统及液压行走马达,所述履带起重机设置有所述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所述液压行走马达驱动所述行走机构中的减速机。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系统包括两条供油油路,两条所述供油油路一一对应为用于驱动所述两个减速机的两个液压行走马达供油。 本技术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通过对每条履带架采用前后驱动轮同时进行驱动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后驱动轮带动前张紧轮的方式,驱动力的传递更均匀更有效率,减小了由受力不均衡引起的结构性疲劳磨损现象,从而延长了履带架的使用寿命;此外,由现有履带起重机的两轮驱动(每一个履带架只有一个驱动轮)变为四轮驱动方式,有力的提升了行走驱动力及转弯与爬坡等机动能力,四轮均匀驱动,相比于现有两轮驱动的方式,四轮中的每一个驱动轮可以减小体积,相应地可以选用扭矩较小的减速机及排量更小的液压马达,在提升行走能力的基础上降低了制造难度。 由于履带起重机具有上述供气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中未安装前驱动轮及张紧部件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结构中安装前驱动轮及张紧部件等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前驱动轮及张紧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图5的俯视图; 图8为图1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图1-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及其各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5、履带板链条6、前驱动轮11、后驱动轮12及减速机8,每一所述履带架5对应设置有所述前驱动轮11及后驱动轮12 ;所述前驱动轮11设置在所述履带架5的前端,所述后驱动轮11设置在所述履带架5的后端,每一所述履带架5的所述前驱动轮11及后驱动轮12分别与两个所述减速机8 —一对应驱动连接。 上述方案通过对每条履带架5采用前驱动轮11、后驱动轮12同时驱动的方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后驱动轮带动前张紧轮的方式,驱动力的传递更均匀更有效率,减小了由受力不均衡引起的结构性疲劳磨损现象,从而延长了履带架5的使用寿命;此外,两条履带架5的四轮驱动方式相比于现有两轮驱动的方式,有力的提升了行走驱动力及转弯与爬坡等机动能力;同时,两条履带架5的四个驱动轮均匀驱动,相比于现有两轮驱动的方式,四个驱动轮I中的每一个驱动轮可以减小体积,相应地可以选用扭矩较小的减速机9及排量更小的液压马达,在提升行走能力的基础上降低了制造难度。 具体操作时,前驱动轮11、后驱动轮12可以固定在履带架5上;当然可以只将后驱动轮12固定在履带架5上,前驱动轮11通过张紧装置张紧所述履带板链条6,也就是说,所述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用于使前驱动轮11张紧所述履带板链条6的张紧装置,所述张紧装置与所述前驱动轮11可拆卸连接,且设置在所述履带架5上。所述张紧装置可以包括:用于对所述前驱动轮11施加推力的千斤顶7,所述千斤顶7安装在所述履带架5上。 优选地,考虑到履带起重机在行走时,前部需要承受较大的重量,所述张紧装置还包括:张紧部件2,所述张紧部件2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轮11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7连接。具体地,所述张紧部件2为箱型结构。该张紧部件2—方面可以将千斤顶7的推力传导至所述前驱动轮11上,以张紧所述履带板链条6,另一方面还可以承受履带起重机前部的重量,增加履带起重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优选地,所述张紧部件2的一端与所述前驱动轮11采用插装方式连接,便于拆卸;所述张紧部件2的另一端与所述千斤顶7连接。 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的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张紧部件2位置的垫片3及插销4 ;其中垫片3可以为如图8所示的结构,具体地,垫片3套在张紧部件2上,插销4连接履带架5与垫片3,所述千斤顶7与所述履带架5可拆卸连接,在千斤顶7推紧张紧部件2后,由插销4及垫片3固定张紧部件2位置,实现履带板链条6张紧量的调节之后可以将千斤顶7拆除,由此在工作现场仅需一个千斤顶7即可。 上述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的工作原理:履带起重机的液压系统提供液压油压力驱动液压行走马达,进而由减速机8变速提供足够大的扭矩驱动各自对应的驱动轮I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包括:履带架(5)、履带板链条(6)、后驱动轮(12)及减速机(8),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起重机的行走机构还包括前驱动轮(11);每一所述履带架(5)的前端设置有所述前驱动轮(11),后端设置有所述后驱动轮(12);每一所述履带架(5)的前驱动轮(11)及后驱动轮(12)与两个所述减速机(8)一一对应驱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雪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三一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