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663966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0 1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举升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举升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柱塞及第二柱塞,第一液压缸设有第一缸筒,第一柱塞可滑动于第一缸筒内;第二液压缸设有第二缸筒,第二柱塞可滑动于第二缸筒内。本举升系统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缸筒的第二进油口及供油部件。供油部件通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给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供油。本举升系统还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出油口、连接于第二缸筒的第二出油口、配置于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可调节阀门、配置于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可调节阀门。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节阀门和/或第二可调节阀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可以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本举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制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该举升系统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第一柱塞及第二柱塞,第一液压缸设有第一缸筒,第一柱塞可滑动于第一缸筒内;第二液压缸设有第二缸筒,第二柱塞可滑动于第二缸筒内。本举升系统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缸筒的第二进油口及供油部件。供油部件通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给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供油。本举升系统还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出油口、连接于第二缸筒的第二出油口、配置于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可调节阀门、配置于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可调节阀门。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节阀门和/或第二可调节阀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可以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本举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涉及一种两柱。【
技术介绍
】举升系统是用于汽车维修的重要设备。其中,四柱举升系统和二柱举升系统较为常见。由于四柱举升系统操作繁琐、占空间大、价格昂贵等原因,现二柱举升系统已经越来越受青睐。但是,待举升的物件常常会出现重量分布不均匀,此时,二柱举升系统将无法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以至于会造成待举升物件无法稳定放置,甚至损坏待举升物件或该二柱举升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公告于2010年10月06日的中国技术专利第CN201598138U号揭示一种使用双液压平衡系统的两柱汽车举升机,其液压平衡系统包括主油缸和副油缸。主油缸为双作用缸,副油缸为单作用缸,主油缸上腔与副油缸下腔形成通路,形成液压平衡回路。该液压平衡装置设置并联的两套平衡回路。其中第一套平衡回路的主油缸安装在举升机主立柱上,副油缸安装在副立柱上;另一套平衡回路则与之相反,主油缸安装在举升机副立柱上,副油缸安装在主立柱上。双回路液压平衡系统由两个并联的回路组成;它能够保证由第一回路主油缸和第二回路平衡油缸组成的子系统在上升、停止或者下降的过程当中都能够和第二回路主油缸与第一回路副油缸组成的子系统完全地平衡。然而,该使用双液压平衡系统的两柱汽车举升机精密度高而不便于制造,且制造成本较高。因此,鉴于以上问题,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举升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举升系统,其可以实现两柱塞同步上升或下降,且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种举升系统,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与第一液压缸对应设置的第一柱塞及与第二液压缸对应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液压缸设有第一缸筒,所述第一柱塞部分装配且可滑动于第一缸筒内;所述第二液压缸设有第二缸筒,所述第二柱塞部分装配且可滑动于第二缸筒内。所述举升系统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进油口、连接第二缸筒的第二进油口及供油部件。所述供油部件通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给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供油。所述举升系统还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的第一出油口、连接于第二缸筒的第二出油口、配置于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可调节阀门、配置于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可调节阀门。进一步的,所述供油部件包括油箱,所述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皆连接至油箱。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可调节阀门可单向导通且包括第一封堵件、第一弹性抵压件及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二可调节阀门可单向导通且包括第二封堵件、第二弹性抵压件及第二调节件。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油口配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第二进油口配置有第二单向阀。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液压缸设有于其纵长方向并列设置的两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柱塞与两第一密封圈过盈配合。所述两第一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一过渡空间。所述第二液压缸设有于其纵长方向并列设置的两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柱塞与两第二密封圈过盈配合。所述两第二密封圈之间形成第二过渡空间。进一步的,所述举升系统还包括举升支架,所述第一液压缸和第二液压缸并列竖直固定于举升支架上。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上所述举升系统的控制方法,上升过程: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和第二可调节阀门,打开供油部件,以将油液经过第一进油口和第二进油口分别推送至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内。若出现第一柱塞的上表面高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打开第一可调节阀门,直至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不高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然后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若出现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打开第二可调节阀门,直至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不低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然后关闭第二可调节阀门。当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到达预定高度,关闭供油部件。下降过程:关闭供油部件,打开第一可调节阀门和第二可调节阀门,以将油液自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经过第一出油口和第二出油口分别排出。若出现第一柱塞的上表面高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关闭第二可调节阀门,直至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不高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然后打开第二可调节阀门;若出现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低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直至第一柱塞的上表面不低于第二柱塞的上表面,然后打开第一可调节阀门。当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到达预定高度,关闭第一可调节阀门和第二可调节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举升系统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本举升系统设有配置于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可调节阀门及配置于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可调节阀门。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通过调节第一可调节阀门和/或第二可调节阀门,第一柱塞和第二柱塞可以实现同步上升或下降。本举升系统结构简单,便于制造。【【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举升系统的原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举升系统中某一液压缸的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举升系统 100 第一液压缸Ia 第一密封圈~T^i 第一过渡空间 1^2 第二液压缸 Ib第一柱塞2a第二柱塞 |2bj供油部件[3 油箱31第一缸筒4a 第二缸筒 4b第一进油口5^第一单向阀 5al第二进油口5b第二单向阀~5bl第一出油口6^第二出油口~6b第一可调节阀门^ 第一封堵件~第一弹性抵压件 第一调节件~7^3第二可调节阀门-- 第二封堵件~Tbl第二弹性抵压件 ? 第二调节件~7b3举升支架8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举升系统100的【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及图2,本专利技术举升系统100包括第一液压缸la、第二液压缸lb、与第一液压缸Ia对应设置的第一柱塞2a、与第二液压缸Ib对应的第二柱塞2b及供油部件3。所述第一液压缸Ia设有第一缸筒4a,所述第一柱塞2a部分装配于第一缸筒4a内,且所述第一柱塞2a在油液的驱动下可于第一缸筒4a内滑动。所述第二液压缸Ib设有第二缸筒4b,所述第二柱塞2b部分装配于第二缸筒4b内,且所述第二柱塞2b在油液的驱动下可于第二缸筒4b内滑动。所述举升系统100还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4a的第一进油口 5a、连接第二缸筒4b的第二进油口 5b。所述供油部件3通过第一进油口 5a和第二进油口 5b分别给第一缸筒4a和第二缸筒4b供油,以推动第一柱塞2a和第二柱塞2b。所述第一进油口 5a配置有第一单向阀5al,所述第二进油口 5b配置有第二单向阀5bl。所述第一单向阀5al和第二单向阀5bl可以防止油液倒流,以进一步将第一柱塞2a和第二柱塞2b可靠锁止在任意位置。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举升系统100进一步设有连接于第一缸筒4a的第一出油口 6a、连接于第二缸筒4b的第二出油口 6b、配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举升系统,其包括第一液压缸、第二液压缸、与所述第一液压缸对应设置的第一柱塞及与所述第二液压缸对应的第二柱塞;所述第一液压缸设有第一缸筒,所述第一柱塞部分装配且可滑动于所述第一缸筒内;所述第二液压缸设有第二缸筒,所述第二柱塞部分装配且可滑动于所述第二缸筒内;所述举升系统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缸筒的第一进油口、连接所述第二缸筒的第二进油口及供油部件;所述供油部件通过所述第一进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口分别给所述第一缸筒和所述第二缸筒供油;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系统还设有连接于所述第一缸筒的第一出油口、连接于所述第二缸筒的第二出油口、配置于所述第一出油口的第一可调节阀门、配置于所述第二出油口的第二可调节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婵孙杰
申请(专利权)人:麦特汽车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