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塞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407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5: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泥塞组件,包括泥塞,泥塞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第一泥塞环与泥塞贴合,第二泥塞环与第一泥塞环贴合,泥塞的一端面设有挡板,挡板与第二泥塞环贴合,挡板与泥塞连接,泥塞内卡设有定位板,泥塞的另一端面设有凹口,凹口内卡设有油缸缸体,油缸缸体与定位板连接,泥塞的外侧壁设有凹槽,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凹槽内卡设有铜圈,铜圈与第一泥塞环齐平,铜圈与第二泥塞环齐平,挡板、定位板和油缸缸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泥塞组件卡设在打泥设备的管体中,油缸推动泥塞组件在管体中来回移动,铜圈和第一泥塞环、第二泥塞环共同承受管体内侧壁的摩擦磨损,增加了泥塞的耐磨性能,延长泥塞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泥塞组件,包括泥塞,泥塞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第一泥塞环与泥塞贴合,第二泥塞环与第一泥塞环贴合,泥塞的一端面设有挡板,挡板与第二泥塞环贴合,挡板与泥塞连接,泥塞内卡设有定位板,泥塞的另一端面设有凹口,凹口内卡设有油缸缸体,油缸缸体与定位板连接,泥塞的外侧壁设有凹槽,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凹槽内卡设有铜圈,铜圈与第一泥塞环齐平,铜圈与第二泥塞环齐平,挡板、定位板和油缸缸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泥塞组件卡设在打泥设备的管体中,油缸推动泥塞组件在管体中来回移动,铜圈和第一泥塞环、第二泥塞环共同承受管体内侧壁的摩擦磨损,增加了泥塞的耐磨性能,延长泥塞的使用寿命。【专利说明】泥塞组件
本技术属于打泥设备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打泥机构中的泥塞组件。
技术介绍
泥塞是打泥设备中较为重要的组件,现在普遍使用的泥塞的耐磨损性能较差,新的泥塞在使用半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而无法使用,此时必须要更换成新泥塞,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耐磨性能较好、使用寿命较长的泥塞组件。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泥塞组件,包括泥塞,泥塞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第一泥塞环与泥塞贴合,第二泥塞环与第一泥塞环贴合,泥塞的一端面设有挡板,挡板与第二泥塞环贴合,挡板与泥塞连接,泥塞内卡设有定位板,泥塞的另一端面设有凹口,凹口内卡设有油缸缸体,油缸缸体与定位板连接,泥塞的外侧壁设有凹槽,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凹槽内卡设有铜圈,铜圈与第一泥塞环齐平,铜圈与第二泥塞环齐平,挡板、定位板和油缸缸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泥塞组件卡设在打泥设备的管体中,油缸推动泥塞组件在管体中来回移动,铜圈和第一泥塞环、第二泥塞环共同承受管体内侧壁的摩擦磨损,增加了泥塞的耐磨性能,延长泥塞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挡板、泥塞和定位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油缸缸体与定位板通过第三螺栓连接。 其有益效果为:通过第二螺栓连接使挡板、泥塞和定位板的连接牢固,通过第三螺栓使油缸缸体和定位板连接牢固。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油缸缸体与定位板之间设有内半环。 其有益效果为:内半环卡住油缸缸体的端盖,防止端盖脱落。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泥塞与第一泥塞环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倒角,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小于第二倒角。 其有益效果为:设有倒角使泥塞与第一泥塞环、第一泥塞和第二泥塞连接的更为牢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泥塞组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泥塞组件的端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泥塞组件的泥塞的主视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泥塞组件的泥塞的端视示意图。 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1.挡板、11.第二螺栓、12.第一螺栓、2.泥塞、21.第一泥塞环、22.第二泥塞环、23.铜圈、24.通孔、25.凹口、3.油缸缸体、31.内半环、4.定位板、41.第三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技术公开一种泥塞组件,包括挡板1、泥塞2和油缸缸体 3。泥塞2的外侧壁上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21和第二泥塞环22。泥塞2为中部设有通孔24的类圆柱体状。泥塞2的外侧壁上斜端面。第一泥塞环21的一端面与泥塞2的斜断面贴合,第一泥塞环21的另一端面与第二泥塞环22的端面贴合。泥塞2的端部设有挡板1,挡板I突出于泥塞2的部分与第二泥塞环22的端面贴合。泥塞2的通孔内卡设有定位板 4。泥塞2的另一端部开设有凹口25,凹口 25内卡设有油缸缸体3。挡板1、泥塞2和定位板4通过第二螺栓11连接连接,通过第二螺栓11连接使挡板1、泥塞2和定位板4连接牢固。油缸缸体3与定位板4通过第三螺栓41连接,通过第三螺栓41连接使油缸缸体3和定位板4连接牢固。泥塞2与第一泥塞环21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倒角,第一泥塞环21和第二泥塞环22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二倒角,第一倒角小于第二倒角。设有倒角使泥塞2与第一泥塞环21、第一泥塞环21和第二泥塞环22连接的更为牢固。油缸缸体3与定位板4之间设有内半环31。内半环31卡住油缸缸体的端盖,防止端盖脱落。泥塞2的外侧壁上还开设有凹槽,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凹槽内卡设有铜圈23。铜圈23与第一泥塞环21齐平和第二泥塞环22齐平。挡板1、定位板4和油缸缸体3通过第一螺栓12连接。第一螺栓12使挡板1、定位板4和油缸缸体3的连接较为牢固。 泥塞组件卡设在打泥设备的管体中,油缸推动泥塞组件在管体中来回移动,铜圈23和第一泥塞环21、第二泥塞环22共同承受管体内侧壁的摩擦磨损,增加了泥塞组件整体的耐磨性能,延长泥塞的使用寿命。经过实际的使用,本技术的泥塞组件的使用寿命可延长至一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泥塞组件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泥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泥塞,所述泥塞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所述第一泥塞环与所述泥塞贴合,所述第二泥塞环与所述第一泥塞环贴合,所述泥塞的一端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泥塞环贴合,所述挡板与所述泥塞连接,所述泥塞内卡设有定位板,所述泥塞的另一端面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卡设有油缸缸体,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泥塞的外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所述凹槽内卡设有铜圈,所述铜圈与所述第一泥塞环齐平,所述铜圈与所述第二泥塞环齐平,所述挡板、定位板和油缸缸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泥塞和定位板通过第二螺栓连接,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定位板通过第三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定位板之间设有内半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泥塞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泥塞与所述第一泥塞环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相贴合的端面设有第二倒角,所述第一倒角小于所述第二倒角。【文档编号】C21B7/12GK203923232SQ201420337014【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9日 【专利技术者】杨业华, 杨业军, 杨柳 申请人:无锡科腾液压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泥塞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泥塞,所述泥塞外依次套设有第一泥塞环和第二泥塞环,所述第一泥塞环与所述泥塞贴合,所述第二泥塞环与所述第一泥塞环贴合,所述泥塞的一端面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泥塞环贴合,所述挡板与所述泥塞连接,所述泥塞内卡设有定位板,所述泥塞的另一端面设有凹口,所述凹口内卡设有油缸缸体,所述油缸缸体与所述定位板连接,所述泥塞的外侧壁设有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泥塞的外侧壁一圈,所述凹槽内卡设有铜圈,所述铜圈与所述第一泥塞环齐平,所述铜圈与所述第二泥塞环齐平,所述挡板、定位板和油缸缸体通过第一螺栓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业华杨业军杨柳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科腾液压设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