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2696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5 15: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该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包括:气缸盖后端毛坯面;让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且该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让位面;所述让位面与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区域。该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在铸造气缸盖毛坯时增加一个低于加工面(让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与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达到解决发动机气缸盖的后端面开裂、漏水的故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除气缸盖的机加工应力集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气缸盖的后端毛坯面11需铣出加工工序中所需要的让位面12,即在一整块毛坯面11中加工出某个需要定位用的区域(让位面12),使得让位面12和毛坯面11之间在完成加工后形成了尖角区域13(直角凹槽尖角的部位)。气缸盖的后端毛坯面11上形成的尖角区域13容易产生应力集中,这样在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产生的振动会使尖角区域13产生裂纹(相当于地震的震源),而此裂纹会进一步扩散发展造成气缸盖开裂漏水,直接影响发动机的性能。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的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该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在铸造气缸盖毛坯时增加一个低于加工面(让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与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达到解决发动机气缸盖的后端面开裂、漏水的故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包括:气缸盖后端毛坯面;让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且该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让位面;所述让位面与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区域。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坯槽为沿所述后端毛坯面内凹的弧形槽。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毛坯槽位于后端毛坯面的中间区域,让位面通过铣削加工出,并位于毛坯槽的一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在铸造气缸盖毛坯时增加一个低于加工面(让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与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达到解决发动机气缸盖的后端面开裂、漏水的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气缸盖的后端毛坯面加工轴测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气缸盖的后端毛坯面加工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的轴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3和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的具体结构包括:气缸盖的后端毛坯面21和在该后端毛坯面21上形成的毛坯槽22,以及在该后端毛坯面21加工出的让位面23。其中,毛坯槽22的底面低于让位面23,使得让位面23加工完成后与毛坯槽22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达到解决发动机气缸盖的后端面开裂、漏水的故障。图3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的轴测图,其中,气缸盖2用螺栓紧固于机体顶部,成为柴油机的顶端部件,故俗称气缸头,用来封闭气缸并构成燃烧室。缸盖在内燃机属于配气机构,主要是用来封闭汽缸上部,构成燃烧室.并做为凸轮轴和摇臂轴还有进排气管的支撑.主要是把空气吸到汽缸内部,火花塞把可燃混合气体点燃,带动活塞做功,废气从排气管排出。工作中,气缸盖的底面就是燃烧室的顶壁,承受高温高压燃气所施加的机械负荷和热负荷。同时受到紧固联接螺栓的安装预紧力以及冷却水和高温燃气的腐蚀作用。毛坯槽22形成于气缸盖2的后端毛坯面21上,位于后端毛坯面21的中间区域,并贯彻后端毛坯面21的上下端。让位面23通过铣削加工出,位于后端毛坯面21的右侧区域。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的剖视图,其中,毛坯槽22为沿后端毛坯面21内凹的弧形槽,其底面低于让位面23,这样,让位面23加工完成后与毛坯槽22相交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区域24,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如图4所示,让位面23至孔25中心的距离为4.5mm,而铸造气缸盖毛坯时增加的毛坯槽22与孔中心距要小于4.5mm,即在铸造时增加圆形搭子需低于让位面23,使得让位面23铣面后与毛坯不产生相交的应力集中面。综上,该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在铸造气缸盖毛坯时增加一个低于加工面(让位面)的弧形毛坯槽,使得加工面与弧形毛坯槽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避免在铣面完成后相交产生应力集中的直角凹槽的尖角区域,达到解决发动机气缸盖的后端面开裂、漏水的故障。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后端毛坯面;让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且该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让位面;所述让位面与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的弧形过渡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缸盖的消除机加工应力集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盖后端毛坯面;让位面,其加工在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以及毛坯槽,其形成于所述气缸盖后端毛坯面上,且该毛坯槽的底面低于让位面;所述让位面与毛坯槽相交形成消除机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循驷朱杰曾添孙艺罗威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