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车载充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91236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车载充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充满密封胶,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功率侧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并与腔体第一侧边,与腔体第一侧边构成第一侧腔,控制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的第二侧边,与腔体第二侧边构成第二侧腔,第一侧边为第二侧边的对侧边,主功率板安装在功率侧板与控制板之间,功率侧板上设有充电模块、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控制板上设有信号端子,主功率板上设有电容、电感和变压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的车载充电机尺寸体积庞大,安装时占据空间大,不宜安装,增加电路发热,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型车载充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充满密封胶,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功率侧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并与腔体第一侧边,与腔体第一侧边构成第一侧腔,控制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的第二侧边,与腔体第二侧边构成第二侧腔,第一侧边为第二侧边的对侧边,主功率板安装在功率侧板与控制板之间,功率侧板上设有充电模块、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控制板上设有信号端子,主功率板上设有电容、电感和变压器。本技术解决了目前的车载充电机尺寸体积庞大,安装时占据空间大,不宜安装,增加电路发热,影响电路正常工作的缺陷。【专利说明】微型车载充电机
本技术属于电能存储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车载充电机。
技术介绍
传统的车载充电机尺寸体积庞大,安装时占据空间大,不宜安装,同时,增加电路 发热,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的车载充电机尺寸体积庞大,安装时占 据空间大,不宜安装,同时,增加电路发热,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的缺陷,为此提供一种微型 车载充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微型车载充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充满密封胶, 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功率侧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并与腔体第 一侧边,与腔体第一侧边构成第一侧腔,控制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的第二侧边,与腔体第二 侧边构成第二侧腔,第一侧边为第二侧边的对侧边,主功率板安装在功率侧板与控制板之 间,功率侧板上设有充电模块、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控制板上设有信号端子,主功率板上 设有电容、电感和变压器,还包括功率管和二极管,所述的功率管和二极管测斜式的安装在 第一侧腔内; 所述的充电模块包括蓄电池、整流桥、第十四极性电容、变压器、场效应管、控制芯 片、第十二极管、第十二极性电容、第i 二极管、第十三极性电容和第三十三电阻,整流桥 的共阴极端与第十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第十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 圈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 连接,场效应管的源极一条支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另一条支路通过第三十三电阻 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与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 十三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分别与整流桥的共阴极端和第十三极性电 容的正极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误差输入端和误差输出端通过RC电路连接,变压器的第二次 级线圈通过第十二极管与第十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第十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端与蓄电 池的正极连接。 采用本技术微型车载充电机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腔体内充满密封胶,不仅增加了充电机内部之间的牢固性,还大大增加了散热能 力,还能够提1?充电机的防水等级和抗震动性能的提1? ;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完全 利用起了腔体的内部空间,大大较少了腔体的空间浪费,主功率板上安装放置了体积庞大 的电容,电感和变压器,这样不仅有助于和功率侧板,控制板的链接,便于功率和信号的传 输,更有助于电容,电感,和变压器的散热和固定;功率管和二极管采用测斜式的安装结构, 这样不仅便于对功率管的安装,而且是结合功率侧板和控制板的上的器件特点,把功率管 和二极管的空间与两侧板的空间完美的结合起来,大大减小了充电机的尺寸。 交流电经整流桥整流和第十四极性电容的滤波后,变为直流电,经变压器变压后 为场效应管的漏极供电;另一路为控制芯片供电。控制芯片的误差输入端和误差输出端与 RC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由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输出,输入到场效应管的栅极,使场效应管导 通,此时,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上感应产生电流,经第十一二极管整流和第十三极性电容 滤波后,为控制芯片供电,场效应管的源极上串联的第三十三电阻为电流取样用。如电流过 大,则把此信号传送到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使控制芯片的内部电路关闭其输出端的脉 冲输出,使场效应管关闭,此时变压器不工作,蓄电池不充电。因此,在电流过大的情况下, 保护充电电路。因此,本技术的车载充电模块无需外置电流检测装置,充电电路具有电 流检测功能,减少车载充电模块的尺寸;另外,冷切装置在发电机温度过高时,降低发电机 温度,避免温度过高影响充电模块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还包括光电耦合器和误差比较器,光电耦合器的集电极端与第十三极性 电容的正极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发射极端与控制芯片的误差输入端连接,光电耦合器的 阴极端与误差比较器的阴极端连接,误差比较器的参考端和光电耦合器的阳极端均与变压 器的第二次级线圈连接,光电耦合器和误差比较器构成负反馈环路,保证充电输出电压的 稳定。 进一步,还包括运算放大器、第三十六电阻、第三电阻、第六电阻、充满指示灯和充 电指示灯,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与第三十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三十六电阻另一端接地, 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与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的另一端的一条支路与运算放大 器的第一正相输入端连接、另一条支路通过第三电阻与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反相输入端连 接,运算放大器的第二反相输入端与其第一反相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与 充满指示灯连接、第二输出端与充电指示灯连接。在充电时,运算放大器的第二输出端输出 高电平,使充电指示灯发光;当充满电时,运算放大器的第一输出端输出高电平,使充满指 示灯发光。 进一步,还包括第八二极管,蓄电池的负极与第八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第八二极 管的阴极端接地。第八二极管防止电池极性插反烧毁充电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微型车载充电机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充电模块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微型车载充电机,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围成腔体1,所 述腔体内部充满密封胶,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侧板2、控制板3和主功率板10,功率侧板 2垂直安装在腔体内并与腔体第一侧边,与腔体第一侧边构成第一侧腔,控制板3垂直安装 在腔体内的第二侧边,与腔体第二侧边构成第二侧腔,第一侧边为第二侧边的对侧边,主功 率板10安装在功率侧板2与控制板3之间,功率侧板2上设有充电模块11、输入端子4和 输出端子5,控制板3上设有信号端子6,主功率板10上设有电容9、电感8和变压器7,还 包括功率管和二极管,所述的功率管和二极管测斜式的安装在第一侧腔内。 腔体内充满密封胶,不仅增加了充电机内部之间的牢固性,还大大增加了散热能 力,还能够提1?充机的防水等级和抗震动性能的提1? ;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完全利 用起了腔体的内部空间,大大较少了腔体的空间浪费,主功率板上安装放置了体积庞大的 电容,电感和变压器,这样不仅有助于和功率侧板,控制板的链接,便于功率和信号的传输, 更有助于电容,电感,和变压器的散热和固定;功率管和二极管采用测斜式的安装结构,这 样不仅便于对功率管的安装,而且是结合功率侧板和控制板的上的器件特点,把功率管和 二极管的空间与两侧板的空间完美的结合起来,大大减小了充电机的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车载充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围成腔体,所述腔体内部充满密封胶,所述腔体内安装有功率侧板、控制板和主功率板,功率侧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并与腔体第一侧边,与腔体第一侧边构成第一侧腔,控制板垂直安装在腔体内的第二侧边,与腔体第二侧边构成第二侧腔,第一侧边为第二侧边的对侧边,主功率板安装在功率侧板与控制板之间,功率侧板上设有充电模块、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控制板上设有信号端子,主功率板上设有电容、电感和变压器,还包括功率管和二极管,所述的功率管和二极管测斜式的安装在第一侧腔内;所述的充电模块包括蓄电池、整流桥、第十四极性电容、变压器、场效应管、控制芯片、第十二极管、第十二极性电容、第十一二极管、第十三极性电容和第三十三电阻,整流桥的共阴极端与第十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第十四极性电容的正极端与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连接,变压器的初级线圈与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场效应管的栅极与控制芯片的输出端连接,场效应管的源极一条支路与控制芯片的电流输入端、另一条支路通过第三十三电阻接地,变压器的第一次级线圈与第十一二极管的阳极端连接,第十一二极管的阴极端与第十三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控制芯片的电源端分别与整流桥的共阴极端和第十三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控制芯片的误差输入端和误差输出端通过RC电路连接,变压器的第二次级线圈通过第十二极管与第十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端连接,第十二极性电容的正极端与蓄电池的正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杰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汉克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