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5560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包括料道支架、支撑板,顶板、中继盒组装体、缸体、地脚、贴片、活塞杆及端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料道支架上;所述料道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设置在一侧的料道支架上;所述地脚连接在料道支架底部;所述顶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若干所述贴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贴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缸体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活塞杆连接在缸体上,若干所述端件设置在顶板一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下料平稳,能有效减少试件因自身重量大而带来的冲击,并且能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手动上下料的危险。(*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包括料道支架、支撑板,顶板、中继盒组装体、缸体、地脚、贴片、活塞杆及端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述料道支架上;所述料道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设置在一侧的料道支架上;所述地脚连接在料道支架底部;所述顶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若干所述贴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贴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缸体设置于支撑板上,所述活塞杆连接在缸体上,若干所述端件设置在顶板一侧。本技术上下料平稳,能有效减少试件因自身重量大而带来的冲击,并且能显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手动上下料的危险。【专利说明】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
本技术涉及上料道装配机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
技术介绍
轴承磨床加工生产中,由于中大型轴承套圈外径尺寸大,厚度厚,单个零件重量较 大,实现轴承套圈自动上下料较为困难,且中大型轴承套圈生产批量通常不大,单件加工时 间较长,因此通常采用手动上下料方式进行,这种方式劳动强度大,且在手动上下料时轴承 磨床高速旋转的砂轮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自动化指的是机器或装置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按规定的程序或指令自动进行操 作或控制的过程,其目标是"稳,准,快"。其强调了"无人"。无人干预的自动化生产会减少 很多人为的因素,提高加工产品的质量。此次申请的垛机料仓就是基于数控机床自动化生 产的一种配套设备,主要是给机床做自动供给毛坯料和放置加工完成的零件。可装载的零 件数量多,便于实现长时间的无人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承内圈线四轴机械手。 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包括料道 支架、支撑板,顶板、中继盒组装体、缸体、地脚、贴片、活塞杆及端件;所述支撑板设置于所 述料道支架上;所述料道支架位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设置在一侧的料道 支架上;所述地脚连接在料道支架底部;所述顶板设置在支撑板上方;若干所述贴片设置 于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顶板之间;所述贴片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两侧,所述缸体设置于支撑板 上,所述活塞杆连接在缸体上,若干所述端件设置在顶板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地脚为数量为4个的地脚。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继盒组装体由三位电磁阀组和料道中继盒构成。 更进一步地,所述地脚由压板和金属蹄脚本体构成;所述压板通过螺母与所述金 属蹄脚本体连接。 本技术的优点: 本技术上下料平稳,能有效减少试件因自身重量大而带来的冲击,并且能显 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手动上下料的危险。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 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种方位结构图。 附图标记: 1为料道支架、2为支撑板,3为顶板、4为中继盒组装体、5为缸体、6为地脚、7为贴 片、8为活塞杆、9为端件、10为三位电磁阀组、11为料道中继盒、12为金属蹄脚本体;13为 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图1和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参考图1和图2,如 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包括料道支架1、支撑板2,顶板3、中继盒组装体 4、缸体5、地脚6、贴片7、活塞杆8及端件9 ;所述支撑板2设置于所述料道支架1上;所述 料道支架1位于所述支撑板2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4设置在一侧的料道支架1上;所述 地脚6连接在料道支架1底部;所述顶板3设置在支撑板2上方;若干所述贴片7设置于所 述支撑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所述贴片7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两侧,所述缸体5设置于支 撑板2上,所述活塞杆8连接在缸体5上,若干所述端件9设置在顶板3 -侧。 所述地脚6为数量为4个的地脚6。 所述中继盒组装体4由三位电磁阀组10和料道中继盒11构成。 所述地脚6由压板13和金属蹄脚本体12构成;所述压板13通过螺母与所述金属 蹄脚本体12连接。 本技术上下料平稳,能有效减少试件因自身重量大而带来的冲击,并且能显 著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手动上下料的危险。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实用 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 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道支架(1)、支撑板(2),顶板(3)、中继盒 组装体(4)、缸体(5)、地脚(6)、贴片(7)、活塞杆(8)及端件(9);所述支撑板(2)设置于所 述料道支架(1)上;所述料道支架(1)位于所述支撑板(2)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4)设 置在一侧的料道支架(1)上;所述地脚(6 )连接在料道支架(1)底部;所述顶板(3 )设置在 支撑板(2)上方;若干所述贴片(7)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所述贴片 (7 )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 )两侧,所述缸体(5 )设置于支撑板(2 )上,所述活塞杆(8 )连接在 缸体(5)上,若干所述端件(9)设置在顶板(3) -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道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6)为数量为4个的 地脚(6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道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盒组装体(4)由三位 电磁阀组(10)和料道中继盒(11)构成。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料道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脚(6)由压板(13)和 金属蹄脚本体(12)构成;所述压板(13)通过螺母与所述金属蹄脚本体(12)连接。【文档编号】B24B41/00GK203901088SQ201320824533【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5日 【专利技术者】宋明安, 王小龙, 孙洁, 同彦恒, 李志博, 麻辉, 刘学平 申请人: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料道装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道支架(1)、支撑板(2),顶板(3)、中继盒组装体(4)、缸体(5)、地脚(6)、贴片(7)、活塞杆(8)及端件(9);所述支撑板(2)设置于所述料道支架(1)上;所述料道支架(1)位于所述支撑板(2)两侧;所述中继盒组装体(4)设置在一侧的料道支架(1)上;所述地脚(6)连接在料道支架(1)底部;所述顶板(3)设置在支撑板(2)上方;若干所述贴片(7)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与所述顶板(3)之间;所述贴片(7)设置于所述支撑板(2)两侧,所述缸体(5)设置于支撑板(2)上,所述活塞杆(8)连接在缸体(5)上,若干所述端件(9)设置在顶板(3)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明安王小龙孙洁同彦恒李志博麻辉刘学平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巨能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宁夏;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