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64482 阅读:1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6: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基于静电激发除尘技术/脉冲袋除尘技术相结合的耦合型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使用正极性高压电极与负极性高压电极交替电晕放电让细微粉尘颗粒荷电,用新型抗电击滤袋代替收尘极板,一体化技术体现于在同一空间中交织叠加了双极激发电除尘和袋过滤过程,从而在微细粉尘的去除上具有突出优势,除尘性能良好,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本技术是基于静电激发除尘技术/脉冲袋除尘技术相结合的耦合型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使用正极性高压电极与负极性高压电极交替电晕放电让细微粉尘颗粒荷电,用新型抗电击滤袋代替收尘极板,一体化技术体现于在同一空间中交织叠加了双极激发电除尘和袋过滤过程,从而在微细粉尘的去除上具有突出优势,除尘性能良好,因而具有广阔的前景。【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环境保护应用
,主要涉及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 式除尘。 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除尘器对PM2.5等微细粉尘去除效率低下,难以满足当前工业粉尘排放要 求。各种的技术不足之处为: 1.就结构而言,现役的静电除尘器和袋式除尘器对于pm2.5微细粉尘的去除效率 有限,无法满足新颁布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规定的烟尘排放 质量浓度要求小于30mg/Nm 3,尤其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地区,其排放 标准更甚; 目前新兴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基本为"前电后袋"方式,主要分为"一体式"与"分 体式"两种技术形式。烟尘通过前级电场荷电,进入后级袋区至滤袋表面被捕集。虽然其对 PM2.5等微细粉尘的去除效率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荷电时间短、荷电消失快,进入后级袋区无 异于纯袋式除尘器,其最大缺点表现于能耗过高、结构复杂。 2.就静电激发形式而言,采用最为广泛的负电晕极的每股电晕电流都是单极性 的,粒子间往往是互斥的,不利于凝并;为使电晕极与集尘极间的正极性粒子与负极性粒子 能较充分地碰撞凝并,凝并区较长; 3.就供电电源而言,传统的交变电场中的静电凝并除尘系统复杂,需设置预荷电 区,或采取交直流叠加电源,而主要问题在于体积过大,结构复杂。无论是低频交流高压电 源还是高频交流高压电源在应用中的主要问题是可靠性和安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既解决了静电 除尘器单极性电晕电流凝并能力欠佳的问题,又因采用新型抗电击滤料充作收尘极板,使 得新型抗电击滤袋表面形成的粉尘层比较蓬松,提高了 PM2.5等微细颗粒物的去除效率,降 低了过滤阻力,进而降低了运行费用。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其特 征在于:包括壳体、直流正高压电源、直流负高压电源、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 收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和接地极框架,所述的直流正高压电源、直流负高压电源、双极 静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收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和接地极框架设置在所述的壳体 内; 所述的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由正极性电晕极板框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交替平行 构成; 所述的若干个抗电击滤袋等份排列,每排抗电击滤袋等间距布置于正极性电晕极 板框与负极性电晕极板框之间,每个抗电击滤袋均与接地极框架相连; 正极性电晕极板框通过正极性高压电晕线与直流正高压电源连接,负极性电晕极 板框通过负极性高压电晕线与直流负高压电源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极性电晕极板框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均为形状相同的矩形框 架结构,由绝缘子吊挂固定在所述的除尘器内设置的花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交替设置共η 排,所述的抗电击滤袋(4)设置有η-1排,分别设置在所述的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和负极 性电晕极板框(5)之间,其中η > 2。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极性电晕极板框与负极性电晕极板框中均相应布置有数量相 等的正极性高压电晕线与负极性高压电晕线,每排抗电击滤袋个数均比每排正极性电晕极 板框或负极性电晕极板框内的正极性高压电晕线或负极性高压电晕线个数少1个。 作为优选,所述的每个抗电击滤袋四周均布置有高度相同的正极性高压电晕线和 负极性高压电晕线,共计4根。 作为优选,所述的抗电击滤袋为碳纤维覆膜耐高温导电纤维滤袋,固定在所述的 除尘器内设置的花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正极性高压电晕线或负极性高压电晕线为圆形高压电晕线、RS 型芒刺高压电晕线或锯齿高压电晕线。 本技术的优点如下: (1)通过双极静电激发器与具有收尘极板功能的新型抗电击滤袋间构成的粉尘荷 电及捕集空间,双极静电激发有效克服了单极荷电粉尘相互排斥所需更高的起晕电压以及 反电晕现象的发生,并且双极荷电过程和捕集过程加速了粉尘的荷电凝并,利用相反电荷 更强的吸引力,使微细粉尘更快地向滤袋迁移,提高粉尘的捕集效率; (2)基于静电激发除尘与新型抗电击新型滤料为收尘极板一体化的电袋耦合结 构,充分利用了常规静电除尘器与布袋除尘器的优势,有效缓解了粉尘理化特性的不利影 响,不断强化了滤料过滤作用,可实现对ΡΜ 2.5等微细粉尘的深度去除; (3)较之现行的"一体式"、"分体式"等电袋复合技术,本技术结构紧凑,加工 方便,可在同一电场中实现荷电、凝并、捕集及清灰的全过程,解决了常规除尘技术对微细 颗粒物去除能力有限的问题,降低了过滤阻力和运行费用,节省了占地面积。 本技术是基于静电激发除尘技术/脉冲袋除尘技术相结合的耦合型静电激 发袋式除尘器,使用正极性高压电极与负极性高压电极交替电晕放电让细微粉尘颗粒荷 电,用新型抗电击新型滤袋代替收尘极板,一体化技术体现于在同一空间中交织叠加了双 极激发电除尘和袋过滤过程,从而在微细粉尘的去除上具有突出优势,除尘性能良好,因而 具有广阔的前景。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 :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 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 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请见图1,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 器,包括壳体、直流正高压电源1、直流负高压电源2、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收 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4和接地极框架9,直流正高压电源1、直流负高压电源2、双极静 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收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4和接地极框架9设置在壳体内;双 极静电激发发生器由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交替平行构成;正极性电 晕极板框3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均为形状相同的矩形框架结构,由绝缘子吊挂固定在除 尘器内设置的花板8上。抗电击滤袋4为碳纤维覆膜耐高温导电纤维滤袋,固定在除尘器 内设置的花板8上。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交替设置共3排,若干个 抗电击滤袋4等份排列成2排,每排抗电击滤袋4等间距布置于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与负 极性电晕极板框5之间,每个抗电击滤袋4均与接地极框架9相连;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与 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中均相应布置有数量相等的正极性高压电晕线6与负极性高压电晕线 7,每排抗电击滤袋4个数均比每排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或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内的正极性 高压电晕线6或负极性高压电晕线7个数少1个。每个抗电击滤袋4四周均布置有高度相 同的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流高压双极静电激发袋式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直流正高压电源(1)、直流负高压电源(2)、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收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4)和接地极框架(9),所述的直流正高压电源(1)、直流负高压电源(2)、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若干个具有收尘极板功能的抗电击滤袋(4)和接地极框架(9)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所述的双极静电激发发生器由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和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交替平行构成;所述的若干个抗电击滤袋(4)等份排列,每排抗电击滤袋(4)等间距布置于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与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之间,每个抗电击滤袋(4)均与接地极框架(9)相连;正极性电晕极板框(3)通过正极性高压电晕线(6)与直流正高压电源(1)连接,负极性电晕极板框(5)通过负极性高压电晕线(7)与直流负高压电源(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祖武李海玮叶寅蔡晨阳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