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轻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8164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午线轮胎,尤其是用于客车或货车的子午线轮胎,其具有轻型带束层结构(10),该结构包括特定构造的多层复合层合物(10a、10b、10c),其中第一层(10a)橡胶(C1)包括例如由尼龙或聚酯制成的较弱的可热收缩的纺织品圆周增强件(110),该第一层沿径向(沿着方向Z)位于通过高抗张钢的单丝(120、130)增强的其它两层(10b、10c)橡胶(C2、C3)上;该多层复合层合物允许轮胎的重量和滚动阻力下降,而不损坏侧偏刚度,因此,不损坏抓地性和操控性,同时提供不更好但也至少相当的行驶耐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子午线轮胎,尤其是用于客车或货车的子午线轮胎,其具有轻型带束层结构(10),该结构包括特定构造的多层复合层合物(10a、10b、10c),其中第一层(10a)橡胶(C1)包括例如由尼龙或聚酯制成的较弱的可热收缩的纺织品圆周增强件(110),该第一层沿径向(沿着方向Z)位于通过高抗张钢的单丝(120、130)增强的其它两层(10b、10c)橡胶(C2、C3)上;该多层复合层合物允许轮胎的重量和滚动阻力下降,而不损坏侧偏刚度,因此,不损坏抓地性和操控性,同时提供不更好但也至少相当的行驶耐用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以及涉及其胎冠增强层或带束层。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尤其 用于客车或货车的轮胎的带束层中使用的多层复合层合物。 具有轻型带束层结构的轮胎
技术介绍
已知用于客车或货车的具有子午线胎体增强层的轮胎包括胎面、两个不可伸展的 胎圈、两个将胎圈连接至胎面的柔性的侧壁和沿周向布置在胎体增强层与胎面之间的刚性 的胎冠增强层或"带束层"。 轮胎带束层通常由重叠和交叉的至少两个橡胶帘布层(被称作"工作帘布层"、"三 角帘布层"或甚至"工作增强层")构成,通常通过基本彼此平行地布置并相对于中间圆周 平面倾斜的金属帘线增强,这些工作帘布层可与橡胶中的其它帘布层和/或织物关联或不 关联。这些工作帘布层的主要功能是赋予轮胎高滑移推力(drift thrust)或侧偏刚度,这 些在已知的方式中对于在机动车上实现良好的抓地性("操控性")是必要的。 特别对于往往持续高速行驶的轮胎来说,以上带束层还可包括被称作"箍捆帘布 层"或"箍捆增强层"的橡胶帘布层,其通常通过被称作"圆周增强线"的增强线增强,这意 味着这些增强线实际上彼此平行地布置并且在轮胎外胎周围基本沿圆周方向延伸,以与中 间圆周平面形成优选包括在0至5°范围内的角度。应该提醒,这些圆周增强线的主要功能 是在高速下抵抗胎冠的离心作用。 最终由包括通常为纺织品的至少一个箍捆帘布层和通常为金属的两个工作帘布 层的多层复合层合物构成的这些带束层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并且这里不需要更 加详细地描述。 描述这种带束层结构的现有技术尤其通过专利文献US 4 371 025、FR 2 504 067 或 US 4 819 705、EP 738 615、EP 795 426 或 US 5 858 137、EP 1 162 086 或 US 2002/0011296、EP 1 184 203 或 US 2002/0055583 示出。 越来越强和耐久的钢的可用性意味着轮胎制造商现在尽可能地趋于将其使用在 非常简单的结构的帘线(尤其具有仅两条线,或甚至单独的丝)的轮胎带束层中,从而一方 面简化制造和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减小增强帘布层的厚度,因此降低轮胎的拖滞,并且最终 降低安装有这种轮胎的车辆的能耗。 集中努力以减小轮胎的质量,尤其是通过减小它们的带束层和橡胶制成的层的厚 度减小轮胎的质量,然而,非常自然地遇到可引发数个困难的物理限制。尤其是,通过箍捆 增强层提供的箍捆功能和通过工作增强层提供的硬化功能可变得不再明显地彼此区分,并 且可彼此妨碍,更不用说导致纺织品圆周线与工作帘布层的金属帘线之间直接接触的风 险。当然,所有这些均不利于轮胎胎冠的正确操作,并且不利于轮胎的性能和整体耐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现在,在他们的研究过程中, 申请人:公司发现一种特定结构的多层复合层合物,其 允许轮胎的带束层略微轻型,因此降低它们的滚动阻力,同时减轻上述缺点。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题涉及(根据附图1和2中的标号)一种子午线轮胎(1), 其限定了三个主要方向,周向(X)、轴向⑴和径向(Z),包括:胎冠(2),其上设有胎面(3); 两个侧壁(4);两个胎圈(5),各个侧壁(4)将各个胎圈(5)连接至胎冠(2);胎体增强层 (7),锚固在胎圈(5)的每一个中,并沿着侧壁(4)和胎冠(2)延伸;胎冠增强层或带束层 ,在周向(X)上沿着胎冠(2)延伸,并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层(7)与胎面(3)之间,所 述带束层(10)包括多层复合层合物(l〇a、10b、10c),其包括增强件(110、120、130)的至少 三个重叠的层,所述增强件在各个层中为单向的,并分别嵌入橡胶(C1、C2、C3)的一定厚度 中,所述轮胎具有以下特征: 〇在胎面侧上,第一层(l〇a)橡胶(C1)包括第一行增强件(110)它们相对于周向 (X)以-5度至+5度的角度α取向,这些增强件(110)被称作第一增强件,其由可热收缩的 纺织材料制成; 0与第一层(10a)接触并位于第一层(10a)下方的第二层(10b)橡胶(C2)包括第 二行增强件(120),它们相对于周向(X)以正或负的给定的角度β (包括在10度与30度之 间)取向,这些增强件(120)被称作辅助增强件,其为金属增强件; 0与第二层(10b)接触并位于第二层(10b)下方的第三层(10c)橡胶(C3)包括第 三行增强件(130),它们相对于周向(X)以与角度β相反的角度Y (包括在10度与30度 之间)取向,这些增强件(130)被称作第三增强件,其为金属增强件; 一方面,该轮胎的特征在于: 0第二增强件(120)和第三增强件(130)由钢单丝构成,它们的分别由D2和03表 示的直径被包括在〇. 20mm与0. 50mm之间; 在中间面(M)的每一侧,在4cm的总轴向宽度上,在硫化状态的轮胎的带束层的中 心部分中测量,该轮胎还满足以下特征: 0第一增强件(110)的平均外接圆直径D1被包括在0· 40mm与0· 70mm之间; 〇沿着轴向(Y)测量的第一层橡胶(C1)中的第一增强件(110)的密度屯被包括 在70线/分米与130线/分米之间; 0分别沿着轴向(Y)测量的第二层橡胶(C2)中的第二增强件(120)的密度d2和 第三层橡胶(C3)中的第三增强件(130)的密度d 3被包括在120线/分米与180线/分米 之间; 0沿着径向⑵测量的将第一增强件(110)与最靠近其的第二增强件(120)分离 的橡胶的平均厚度E zl被包括在0. 25mm与0. 40mm之间; 0沿着径向(Z)测量的将第二增强件(120)与最靠近其的第三增强件(130)分离 的橡胶的平均厚度E z2被包括在0· 35mm与0· 60mm之间; 以及,另一方面,满足以下不等式: (1)CT<7. 5% (2) 0. 20<Ezl/ (Ezl+Dl+D2) <0. 30 (3) 0. 30<Ez2/ (Ez2+D2+D3) <0. 50 CT为在185°C下在2分钟之后由可热收缩的纺织材料制成的第一增强件(110)的 热收缩。 通过其特定构造和以上特征的组合,经证明,该多层复合层合物通过使用不需要 任何预先组装操作的钢单丝能够以较低成本减轻轮胎的重量和它们的滚动阻力,在尤其严 酷的行驶条件下,所有这些在不损坏侧偏刚度或耐用性的情况下实现。 与常规在客车或货车类型的轮胎的带束层中使用的层合物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子午线轮胎(1),其限定了三个主要方向,周向(X)、轴向(Y)和径向(Z),包括:胎冠(2),其上覆盖有胎面(3);两个侧壁(4);两个胎圈(5),各个侧壁(4)将各个胎圈(5)连接至胎冠(2);胎体增强层(7),锚固在胎圈(5)的每一个中,并沿着侧壁(4)和胎冠(2)延伸;胎冠增强层或带束层(10),在周向(X)上沿着胎冠(2)延伸,并沿径向位于胎体增强层(7)与胎面(3)之间,所述带束层(10)包括多层复合层合物(10a、10b、10c),其包括增强件(110、120、130)的至少三个重叠的层,所述增强件在各个层中为单向的,并分别嵌入橡胶(C1、C2、C3)的一定厚度中,所述轮胎具有以下特征:o在胎面侧上,第一层(10a)橡胶(C1)包括第一行增强件(110),它们相对于周向(X)以‑5度至+5度的角度α取向,这些增强件(110)被称作第一增强件,其由可热收缩的纺织材料制成;o与第一层(10a)接触并位于第一层(10a)下方的第二层(10b)橡胶(C2)包括第二行增强件(120),它们相对于周向(X)以包括在10度与30度之间的正或负的给定的角度β取向,这些增强件(120)被称作辅助增强件,其为金属增强件;o与第二层(10b)接触并位于第二层(10b)下方的第三层(10c)橡胶(C3)包括第三行增强件(130),它们相对于周向(X)以包括在10度与30度之间的与角度β相反的角度γ取向,这些增强件(130)被称作第三增强件,其为金属增强件;其特征在于,一方面:o第二增强件(120)和第三增强件(130)由钢单丝构成,它们的分别由D2和D3表示的直径被包括在0.20mm与0.50mm之间;在中间面(M)的每一侧,在4cm的总轴向宽度上,在硫化状态的轮胎的带束层的中心部分中测量,该轮胎还满足以下特征:o第一增强件(110)的平均外接圆直径D1被包括在0.40mm与0.70mm之间;o沿着轴向(Y)测量的第一层橡胶(C1)中的第一增强件(110)的密度d1被包括在70线/分米与130线/分米之间;o分别沿着轴向(Y)测量的第二层橡胶(C2)中的第二增强件(120)的密度d2和第三层橡胶(C3)中的第三增强件(130)的密度d3被包括在120线/分米与180线/分米之间;o沿着径向(Z)测量的将第一增强件(110)与最靠近其的第二增强件(120)分离的橡胶的平均厚度Ez1被包括在0.25mm与0.40mm之间;o沿着径向(Z)测量的将第二增强件(120)与最靠近其的第三增强件(130)分离的橡胶的平均厚度Ez2被包括在0.35mm与0.60mm之间;以及,另一方面,满足以下不等式:(1)CT<7.5%(2)0.20<Ez1/(Ez1+D1+D2)<0.30(3)0.30<Ez2/(Ez2+D2+D3)<0.50CT为在185℃下在2分钟之后由可热收缩的纺织材料制成的第一增强件(110)的热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拉德雅内C·勒克莱尔J·莫雷尔让A·维尔莱纳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企业总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