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3154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可以有效地抑制在对高速耐久性的改善做出贡献的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内断裂的发展,以实现优良的耐久性。在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通过层叠冠部橡胶(5)和基部橡胶(4)形成胎面橡胶(6),并且至少四层带束层(3a至3e)配置在胎面橡胶(6)的径向内侧。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3e)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3c)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增强橡胶层(7)覆盖,该增强橡胶层以不到达轮胎赤道面(E)的方式终止于所述胎面橡胶(6)的径向内侧。基部橡胶(4)和形成增强橡胶层(7)的增强橡胶之间的回弹模量的相对关系满足下面的条件:增强橡胶<基部橡胶(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可以有效地抑制在对高速耐久性的改善做出贡献的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内断裂的发展,以实现优良的耐久性。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通过层叠冠部橡胶(5)和基部橡胶(4)形成胎面橡胶(6),并且至少四层带束层(3a至3e)配置在胎面橡胶(6)的径向内侧。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3e)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3c)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增强橡胶层(7)覆盖,该增强橡胶层以不到达轮胎赤道面(E)的方式终止于所述胎面橡胶(6)的径向内侧。基部橡胶(4)和形成增强橡胶层(7)的增强橡胶之间的回弹模量的相对关系满足下面的条件:增强橡胶<基部橡胶(4)。【专利说明】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诸如工程车辆等重载车辆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确保优良耐久性且改善运输效率(高速行驶性能)的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实现耐久性和运输效率之间的高水平的兼容性,例如采用如下的传统技术:(I)将胎面橡胶构造成具有冠部橡胶和基部橡胶的层叠结构,冠部橡胶具有优良的耐磨耗性,基部橡胶是低发热性橡胶,以便降低胎面橡胶的发热量;(2)降低带束层之间的应变;在带束层中采用具有优良的耐断裂性的橡胶。然而,根据传统技术,如果在由多个带束层构成的带束的侧缘发生橡胶的断裂,则断裂易于发展到在带束层之外的由低发热性橡胶构成的基部橡胶。断裂的可能的发展是阻碍轮胎更直接地说是阻碍胎面橡胶的耐久性改善的原因。也就是说,在橡胶中,耐断裂性被认为是与低发热性不兼容的。然而,在包括多个钢带束层的这种子午线轮胎中,例如,由于在接地期间橡胶流动所引起的变形和整个带束层的变形之间的不一致导致在最外侧的带束层和/或宽度最宽的带束层的侧缘处主要在胎面周向上和胎面宽度方向上发生剪切变形。因此,在上述子午线轮胎中,如图6所示(图6示出了胎面部的宽度方向的局部放大截面图),例如,在低发热性基部橡胶br内,相对于最外侧的带束层的表面的切线ta成大约20°?30°角度的断裂c从最外侧的带束层的侧缘位置向轮胎赤道面E发展。结果,在上述子午线轮胎中,胎面橡胶TR的耐久性在较早期就劣化了。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于解决传统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通过关注于低发热性橡胶具有低弹性模量且耐断裂性的橡胶或回弹性(回弹模量)低的橡胶具有高弹性模量的事实而通过有效地抑制断裂发展到对改善高速耐久性做出贡献的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而能够提供优良的耐久性。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在于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橡胶,其具有耐磨耗性的冠部橡胶和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的层叠结构,以及四层以上(例如六层)的具有各种宽度的带束层,该带束层布置在胎面橡胶的径向内侧,其中带束层之中的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优选地为两方)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增强橡胶层覆盖,增强橡胶层被构造成以不到达轮胎赤道面的方式终止于胎面橡胶的径向内侧,并且基部橡胶和构成所述增强橡胶层的增强橡胶之间的回弹模量的相对关系满足下面的条件:增强橡胶〈基部橡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弹性模量比低发热性的橡胶的弹性模量高的耐断裂性的橡胶制成的增强橡胶层覆盖,也就是说,增强橡胶的回弹模量比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的回弹模量小。因此,通过覆盖带束层的侧缘的、具有高弹性模量的增强橡胶层有利地抑制了本身在带束层的侧缘处的各种类型的剪切变形,该剪切变形是由在接地期间因橡胶流动引起的变形和整个带束层变形的不一致所导致的。结果,缓解了本身在带束层的侧缘处发生的橡胶的断裂,通过有效地抑制发生的断裂向基部橡胶发展,显著地改善了带束的耐久性。此外,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中,由具有高弹性模量的增强橡胶制成的增强橡胶层被构造成在不到达轮胎赤道面的情况下终止。因此,允许低发热性的基部橡胶完全发挥本来的功能,由此允许减小整个胎面橡胶的发热量。结果,即使当轮胎进行高速转动时,也有效抑制了胎面橡胶的发热,确保了高速行驶性能,进而改善了运输效率。此外,在轮胎中,特别地,回弹模量的相互关系由下面的条件限定:增强橡胶〈基部橡胶。因此,实现了轮胎的耐发热性和带束的耐久性之间的高水平的兼容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当轮胎安装到适用轮辋、填充规定的空气压力并且施加与最大负荷能力对应的负荷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胎面部的半部的胎面宽度方向的局部放大截面图。图2是示出在由多个带束层材料构成的带束构件上的增强橡胶构件和未硫化橡胶片材构件的预置状态的胎面宽度方向截面图。图3是示出图2的预置状态的部分展开平面图,其中断去了构件的一部分。图4是示出预置轮胎构成部件如何贴附到成型鼓的局部展开平面图。图5是示出未硫化的橡胶片材构件的预置状态的示意性侧视图。图6是与图1同样的截面图,其示出了传统轮胎中基部橡胶的断裂的发展状态。【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根据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轮胎中,图中的附图标记I是指胎面部,附图标记2是指由在一个胎圈芯(未示出)和另一个胎圈芯(未示出)之间环状地延伸的一个以上胎体帘布层构成的子午线胎体。附图标记3是指由在子午线胎体2的径向外侧布置在胎冠区域的外周侧的四层以上带束层(在图中为五层层叠带束层3a_3e)构成的带束。一层带束层中的帘线在与邻接该一层带束层的另一层带束层的帘线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特别地,当从径向最内层观察时,第一带束层3a的帘线优选地在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与第二带束层3b的帘线相反的方向上延伸,第四带束层3d的帘线优选地在相对于轮胎赤道面E与第五带束层3e的帘线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在带束3的径向外侧还设置胎面橡胶6,该胎面橡胶6具有基部橡胶4和位于基部橡胶4的径向外侧的冠部橡胶5的层叠结构。胎面橡胶6在其冠部橡胶5的表面上设置有期望的胎面花纹(例如,在胎面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宽度方向槽)。在这种轮胎中,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即图中的带束层3e)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即图中的带束层3c)中的至少一方被增强橡胶层7覆盖。在图中,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3e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增强橡胶层7覆盖。注意,增强橡胶层7以不到达轮胎赤道面E的方式终止在胎面橡胶6的径向内侧。构成增强橡胶层7的增强橡胶、基部橡胶4和冠部橡胶5之间的回弹模量的相对关系优选满足下面的条件:增强橡胶<冠部橡胶〈基部橡胶。可通过根据JIS K6255-1996 的 Lupke 回弹性试验(Lupke rebound resiliencetest)来获取回弹模量。优选地,增强橡胶层7的厚度最大的部分位于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3e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3c的双方的宽度方向侧缘位置的胎面宽度方向内侧。利用上述结构,基于具有高弹性模量的增强橡胶层7的厚度的增大,有效地阻止了橡胶的断裂在基部橡胶4内从带束层3c或带束层3e的侧缘位置朝向轮胎赤道面发展。也就是说,针对橡胶的断裂,通过增强橡胶层7有效地保护了基部橡胶4。为了防止拉伸应力集中在增强橡胶层等上,增强橡胶层7的厚度本身优选地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载用充气子午线轮胎,其包括:胎面橡胶,所述胎面橡胶具有冠部橡胶和基部橡胶的层叠结构,以及四层以上的带束层,所述带束层布置在所述胎面橡胶的径向内侧,所述带束层之中的径向最外侧的带束层和宽度最宽的带束层中的至少一方的宽度方向侧缘的径向外侧被增强橡胶层覆盖,所述增强橡胶层被构造成以不到达轮胎赤道面的方式终止于所述胎面橡胶的径向内侧,并且所述基部橡胶和构成所述增强橡胶层的增强橡胶之间的回弹模量的相对关系满足下面的条件:增强橡胶<基部橡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宏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