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双摆臂可调位熔体取注接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002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0:46
一种双摆臂可调位熔体取注接注机,包括装置整体移动组件、主支撑柱组件、动力平台、左动力驱动组件、右动力驱动组件、左摆臂组件、右摆臂组件;主支撑柱组件安装在整体移动组件上面,并支撑动力平台,左动力驱动组件和右动力驱动组件安装在动力平台上,并分别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实现浆料的取注与接注,而且保证在取注与接注过程当中实现浆料的精确定量,同时装置占地面积及所占空间较小、工作方式更为灵活、工作过程更为流畅,能够高质量完成金属熔体转移与输送,有效提高半固态加工的效率和保证半固态加工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双摆臂可调位熔体取注接注机,包括装置整体移动组件、主支撑柱组件、动力平台、左动力驱动组件、右动力驱动组件、左摆臂组件、右摆臂组件;主支撑柱组件安装在整体移动组件上面,并支撑动力平台,左动力驱动组件和右动力驱动组件安装在动力平台上,并分别驱动左摆臂组件和右摆臂组件。本专利技术能够自动实现浆料的取注与接注,而且保证在取注与接注过程当中实现浆料的精确定量,同时装置占地面积及所占空间较小、工作方式更为灵活、工作过程更为流畅,能够高质量完成金属熔体转移与输送,有效提高半固态加工的效率和保证半固态加工产品质量。【专利说明】双摆臂可调位熔体取注接注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固态金属加工

技术介绍
半固态金属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金属成形工艺,具有优质、高效、低成本、清 洁和敏捷的特性,被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近净成形技术"。 半固态加工研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成形半固态产品加工生产线、实现半固态加工 技术的产业化,将半固态加工技术真正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而在这过程中,很多关键 性问题都制约着半固态加工产业化发展,必须使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才能实现半固态 加工的产业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在半固态加工过程中,浆料的转移问题,怎样实现,从 熔炼炉中提取出高温金属熔体再注入到半固态浆料制备装置,又如何使半固态浆料从制备 装置注入到挤压模具内,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保证熔体的洁净度、定量取注,以及整个加工的 流畅性、灵活性、对生产现产的适应性等等,这些都会影响半固态加工的质量、效率、成本。 一种旋转式四工位洁净取注浆机(中国专利:201320632095X)能够方便、连续的实现金属浆 料的取注及转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在熔体转移过程中保证熔体的洁净度,但是 其工作方式较为固定,灵活性不够强,对加工现场的适应性还显不足,而且机型较为庞大, 工作占地面积和所占空间较大。另外,其只能实现取注熔体,没有接注工作方式,在实现定 量浇注过程中,精确定量有点难度,较难完成高质量的半固态加工金属熔体的转移和输送。 为此,在半固态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能够自动实现浆料的取注与接注,而且保证 在取注与接注过程当中实现浆料的精确定量、占地面积及所占空间较小、工作方式灵活、工 作过程流畅,能够高质量完成金属熔体转移与输送装置,有效提高半固态加工的效率和保 证半固态加工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及所占空间较小、工作方式灵活、工作过 程流畅,保证在金属熔体取注与接注过程当中实现精确定量,能够自动化高质量完成金属 熔体转移与输送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包括装置整体移动组件(1)、主支撑柱组件(2)、动力平台(3)、左动力驱动 组件(4)、右动力驱动组件(5)、左摆臂组件(6)、右摆臂组件(7)。 所述的装置整体移动组件(1)包括万向轮(11 )、基座(12);万向轮(11)安装在基 座(12)底部,用以支撑基座(12)和整个机体,在万向轮(11)的作用下,整个机体可沿水平 地面移动。 所述的主支撑柱组件(2)包括安装盘(21)、主支撑柱(23)及支撑平台(25);安装 盘(21)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2)上,主支撑柱(23)直立在安装盘(21)中心处,主支撑柱 (23)与安装盘(21)能通过下加强筋(22)焊接固定在一起,支撑平台(25)通过上加强筋 (24)焊接固定在主支撑柱(23)的顶端。 所述的动力平台(3)整体为一减速支撑箱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平台(25)上, 用以支承左动力驱动组件(4)、右动力驱动组件(5)、左摆臂组件(6)及右摆臂组件(7)。 所述的左动力驱动组件(4)包括左伺服驱动电机(41)、左主动直齿轮(45)、左从 动直齿轮(44 )及左转轴(47 );左伺服驱动电机(41)固定在动力平台(3 )顶面左端,左主动 直齿轮(45)安装在左伺服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左主动直齿轮(45)下端面设有左主 动直齿轮端面固定螺钉(46 ),实现左主动直齿轮(45 )的轴向定位,左转轴(47 )通过一对左 圆锥滚子轴承(42)安装在动力平台(3)上,左从动直齿轮(44)设置在左转轴(47)中上端, 左从动直齿轮(44)与左主动直齿轮(45)相互啮合组成一对齿轮副,第一节左摆臂(62)安 装在左转轴(47)中端稍靠下位置,左从动直齿轮(44)与第一节左摆臂(62)之间、左轴肩 (471)与左圆锥滚子轴承(42)之间、左从动直齿轮(44)与左圆锥滚子轴承(42)之间,都装 有左套筒(43),用以实现左主动直齿轮(45)、第一节左摆臂(62)及左圆锥滚子轴承(42)的 轴向定位。 所述的右动力驱动组件(5)包括右伺服驱动电机(51)、右主动直齿轮(55)、右从 动直齿轮(54)及右转轴(57);右伺服驱动电机(51)固定在动力平台(3)顶面右端,右主动 直齿轮(55)安装在右伺服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上,右主动直齿轮(55)下端面设有右主 动直齿轮端面固定螺钉(56 ),实现右主动直齿轮(55 )的轴向定位,右转轴(57 )通过一对右 圆锥滚子轴承(52)安装在动力平台(3)上,右从动直齿轮(54)设置在右转轴(57)中上端, 右从动直齿轮(54)与右主动直齿轮(55)相互啮合组成一对齿轮副,第一节右摆臂(62)安 装在右转轴(57)中端稍靠下位置,右从动直齿轮(54)与第一节右摆臂(62)之间、右轴肩 (571)与右圆锥滚子轴承(52 )之间、右从动直齿轮(54)与右圆锥滚子轴承(52 )之间,都装 有右套筒(53 ),用以实现右主动直齿轮(55 )、第一节右摆臂(72 )及右圆锥滚子轴承(52 )的 轴向定位。 所述的左摆臂组件(6)包括第一节左摆臂(62)、第二节左摆臂(63)、左支撑球 (66)及左支撑球导轨(65);第一节左摆臂(62)安装在左转轴(47)中端稍靠下位置,第一 节左摆臂(62)与第二节左摆臂(63)通过左定位螺栓(64)实现连接,左定位螺栓(64)通过 嵌入位于第二节左摆臂(63)上不同位置的左调节通孔(631 ),实现第二节左摆臂(63)在左 摆臂(61)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一左支撑球(66)设置在位于第一节左摆臂(62)上的左上球 槽(621)与位于左支撑球导轨(65)上的左下球槽(651)内,用以支撑左摆臂(61),当左摆 臂(61)摆动时,左支撑球(66)沿左支撑球导轨(65)运动,第二节左摆臂(63)末端装有一 左升降接注料机构(8)。 所述的右摆臂组件(7)包括第一节右摆臂(72)、第二节右摆臂(73)、右支撑球 (76)及右支撑球导轨(75);第一节右摆臂(72)安装在右转轴(57)中端稍靠下位置,第一 节右摆臂(72)与第二节右摆臂(73)通过右定位螺栓(74)实现连接,右定位螺栓(74)通过 嵌入位于第二节右摆臂(73)上不同位置的右调节通孔(731),实现第二节右摆臂(73)在右 摆臂(71)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一右支撑球(76)设置在位于第一节右摆臂(71)上的右上球 槽(721)与位于右支撑球导轨(7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摆臂可调位熔体取注接注机,其特征是包括装置整体移动组件(1)、主支撑柱组件(2)、动力平台(3)、左动力驱动组件(4)、右动力驱动组件(5)、左摆臂组件(6)、右摆臂组件(7);所述的装置整体移动组件(1)包括万向轮(11)、基座(12);万向轮(11)安装在基座(12)底部,用以支撑基座(12)和整个机体,在万向轮(11)的作用下,整个机体可沿水平地面移动;所述的主支撑柱组件(2)包括安装盘(21)、主支撑柱(23)及支撑平台(25);安装盘(21)通过螺钉固定在基座(12)上,主支撑柱(23)直立在安装盘(21)中心处,主支撑柱(23)与安装盘(21)能通过下加强筋(22)焊接固定在一起,支撑平台(25)通过上加强筋(24)焊接固定在主支撑柱(23)的顶端;所述的动力平台(3)整体为一减速支撑箱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支撑平台(25)上,用以支承左动力驱动组件(4)、右动力驱动组件(5)、左摆臂组件(6)及右摆臂组件(7);所述的左动力驱动组件(4)包括左伺服驱动电机(41)、左主动直齿轮(45)、左从动直齿轮(44)及左转轴(47);左伺服驱动电机(41)固定在动力平台(3)顶面左端,左主动直齿轮(45)安装在左伺服驱动电机(41)的输出轴上,左主动直齿轮(45)下端面设有左主动直齿轮端面固定螺钉(46),实现左主动直齿轮(45)的轴向定位,左转轴(47)通过一对左圆锥滚子轴承(42)安装在动力平台(3)上,左从动直齿轮(44)设置在左转轴(47)中上端,左从动直齿轮(44)与左主动直齿轮(45)相互啮合组成一对齿轮副,第一节左摆臂(62)安装在左转轴(47)中端稍靠下位置,左从动直齿轮(44)与第一节左摆臂(62)之间、左轴肩(471)与左圆锥滚子轴承(42)之间、左从动直齿轮(44)与左圆锥滚子轴承(42)之间,都装有左套筒(43),用以实现左主动直齿轮(45)、第一节左摆臂(62)及左圆锥滚子轴承(42)的轴向定位;所述的右动力驱动组件(5)包括右伺服驱动电机(51)、右主动直齿轮(55)、右从动直齿轮(54)及右转轴(57);右伺服驱动电机(51)固定在动力平台(3)顶面右端,右主动直齿轮(55)安装在右伺服驱动电机(51)的输出轴上,右主动直齿轮(55)下端面设有右主动直齿轮端面固定螺钉(56),实现右主动直齿轮(55)的轴向定位,右转轴(57)通过一对右圆锥滚子轴承(52)安装在动力平台(3)上,右从动直齿轮(54)设置在右转轴(57)中上端,右从动直齿轮(54)与右主动直齿轮(55)相互啮合组成一对齿轮副,第一节右摆臂(62)安装在右转轴(57)中端稍靠下位置,右从动直齿轮(54)与第一节右摆臂(62)之间、右轴肩(571)与右圆锥滚子轴承(52)之间、右从动直齿轮(54)与右圆锥滚子轴承(52)之间,都装有右套筒(53),用以实现右主动直齿轮(55)、第一节右摆臂(72)及右圆锥滚子轴承(52)的轴向定位;所述的左摆臂组件(6)包括第一节左摆臂(62)、第二节左摆臂(63)、左支撑球(66)及左支撑球导轨(65);第一节左摆臂(62)安装在左转轴(47)中端稍靠下位置,第一节左摆臂(62)与第二节左摆臂(63)通过左定位螺栓(64)实现连接,左定位螺栓(64)通过嵌入位于第二节左摆臂(63)上不同位置的左调节通孔(631),实现第二节左摆臂(63)在左摆臂(61)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一左支撑球(66)设置在位于第一节左摆臂(62)上的左上球槽(621)与位于左支撑球导轨(65)上的左下球槽(651)内,用以支撑左摆臂(61),当左摆臂(61)摆动时,左支撑球(66)沿左支撑球导轨(65)运动,第二节左摆臂(63)末端装有一左升降接注料机构(8);所述的右摆臂组件(7)包括第一节右摆臂(72)、第二节右摆臂(73)、右支撑球(76)及右支撑球导轨(75);第一节右摆臂(72)安装在右转轴(57)中端稍靠下位置,第一节右摆臂(72)与第二节右摆臂(73)通过右定位螺栓(74)实现连接,右定位螺栓(74)通过嵌入位于第二节右摆臂(73)上不同位置的右调节通孔(731),实现第二节右摆臂(73)在右摆臂(71)方向上的位置调节,一右支撑球(76)设置在位于第一节右摆臂(71)上的右上球槽(721)与位于右支撑球导轨(75)上的右下球槽(751)内,用以支撑右摆臂(71),当右摆臂(71)摆动时,右支撑球(76)沿右支撑球导轨(75)运动,第二节右摆臂(73)末端装有一右升降取注料机构(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旭波赵丽杨湘杰郭洪民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