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晓龙专利>正文

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6383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上端和下端,以及设置在两端之间的多根膜丝,其特征在于: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两端之间设置外壳,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上气液排出口;外壳的下端设置有下进液口,膜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通过膜组件的下端进入膜组件的外壳中,在该气体的气提升作用下,欲处理液体从外壳的下进液口吸入膜组件外壳内,一部分液体透过膜壁,作为滤过液,从膜组件下出水口和上出水口取出,其余液体与气体一起,从膜组件外壳的上气液排出口排出膜组件。采用此种膜组件结构,不仅有利于防止中空纤维膜束粘连在一起,控制膜污染状况,还能大幅减少曝气量,降低运行能耗,还可以降低对膜丝强度的要求,减少膜丝的断丝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上端和下端,以及设置在两端之间的多根膜丝,其特征在于: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两端之间设置外壳,外壳的上端设置有上气液排出口;外壳的下端设置有下进液口,膜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气体入口。气体通过膜组件的下端进入膜组件的外壳中,在该气体的气提升作用下,欲处理液体从外壳的下进液口吸入膜组件外壳内,一部分液体透过膜壁,作为滤过液,从膜组件下出水口和上出水口取出,其余液体与气体一起,从膜组件外壳的上气液排出口排出膜组件。采用此种膜组件结构,不仅有利于防止中空纤维膜束粘连在一起,控制膜污染状况,还能大幅减少曝气量,降低运行能耗,还可以降低对膜丝强度的要求,减少膜丝的断丝现象。【专利说明】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膜过滤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
技术介绍
膜科学技术在人类的资源、能源、环境、健康和传统技术改造等领域发挥关键性作 用,成为推动支柱产业发展、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共性技术。针对面临 的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环境污染加重、传统产业亟待改造的重大需求,在水质净 化方面,膜技术不仅是污水治理与循环利用的关键技术,也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高品质自来 水厂的核心技术;在生物医药、绿色能源等新兴工业领域和冶金、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等传 统工业领域,膜技术在成为废水回用与资源化的主要技术之后,更逐步成为产品精制纯化 的关键新技术,为产品品质和系统效率提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提供创新性技术支撑。 目前膜组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中空纤维膜、板式膜以及管式膜,中空纤维膜是 膜技术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中空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装置占地面积小、设备造价低、 易在线反洗恢复膜通量等特点,在环保、医药、生物制品、食品、海水淡化、工业废水的深度 处理和回用、工业用纯水和生活饮用水制备等诸多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成为当前在水处 理行业中装机容量最大的膜产品,在各种超微滤膜市场中,中空纤维膜产品已超过80%,目 前已经成为污水处理、海水淡化预处理等核心技术。 中空纤维膜组件按使用方法,分为内压式与外压式,外压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又可 分为外置的柱式膜组件和浸没式膜组件。一般的柱式膜组件有外壳,且在外壳上下两端的 侧面,各有一个流道口。随着膜技术在污水处理、海水淡化和自来水净化等领域的日益广泛 应用,浸没式膜组件的使用也日益增加。现有的浸没式膜组件结构大多为膜丝两端浇铸、无 外壳式结构,如参考文献02158711. 6浸入式中空纤维膜组件、200510015570浸入式中空纤 维膜组件、200520027818帘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等所述。 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在膜丝之间堆积污泥,导致中空纤维 膜束粘连在一起,无法与液体接触,从而失去过滤功效。为了防止膜丝粘连和控制膜污染状 况,通常都需要鼓入大量的空气以摆动膜丝,对于无外壳式中空纤维膜组件,需要鼓入的空 气量大,导致设备运行能耗高,且膜丝易断,对中空纤维膜丝的强度要求极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该组件设置有外 壳,外壳可以集拢曝气空气,以减少曝气量,同时,集拢膜丝,减少膜丝断的几率;组件的上 下两端开孔,改变了气体和液体的流态。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上端和下端,以及设置在两端之间 的多根膜丝,其特征在于: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两端之间设置外壳,外壳的上端设置有 环形分布的上气液排出口;外壳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分布的下进液口,欲处理液体从膜组件 的下进液口吸入膜组件外壳内,一部分液体透过膜壁,作为滤过液,从膜组件下出水口和上 出水口取出,其余液体与气体一起,从膜组件外壳的上气液排出口排出膜组件。 此外,本专利技术中,膜丝的上端和下端内部设置有树脂密封层。 进一步地,膜组件外壳的下进液口和上气液排出口为环形分布的多个孔,用于使 气体和液体进出丙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孔为均匀分布,数量为2-8个,形状为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圆形其 中之一。 进一步地,膜组件的下端设置有气体入口。 更进一步地,膜组件的下端侧面还设置有一下出水口,与设置在膜组件上端的上 出水口共同将过滤后的清液引出。 由于膜组件外壳对鼓入膜组件的空气存在收拢聚集作用,强化了气液两相流效 应,因而无需很大的鼓气量即可对膜丝形成有效清洗,控制膜污染程度,所以减少了鼓风机 设备的电耗。同时,由于减少了鼓气量,以及膜组件外壳对膜丝的摆动保护作用,减少了膜 丝断丝的可能性,大幅降低了对膜丝的拉伸强度要求,因而可以降低膜丝成本,并有利于膜 技术的推广应用。总而言之,此采用此种膜组件结构,不仅有利于防止中空纤维膜束粘连在 一起,控制膜污染状况,还能大幅减少曝气量,降低运行能耗,还可以降低对膜丝强度的要 求,减少膜丝的断丝现象。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纤维膜组件的单条膜丝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纤维膜组件的立体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 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 中。 参见图1至图2,是现有技术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的单条膜 丝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纤维膜组件的立体图,由图中可见,膜组件包括膜丝7',在膜丝 的上下两端设置出水口,其中下出水口 2',上出水口 3'。因为此设计没有外壳,使得需要鼓 入的空气量大,导致设备运行能耗高,且膜丝易断,对中空纤维膜丝的强度要求很高。 本专利技术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参见图3,是本专利技术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剖面结 构示意图。该膜组件具有上端和下端,以及设置在两端之间的多根膜丝7,其外侧设置外壳 1,膜丝装填于外壳内,围成中空导流通道;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上气液排出口 6 ;外壳1下 端设置有下进液口 5,其中下进液口 5和上气液排出口 6为环形分布,环形侧壁上设置多个 孔,孔为均分布,优选数量为2-8个,形状为多边形、椭圆形或者圆形的其中之一,在保证膜 组件纵向机械强度的基础上,可尽量增加开孔面积,有利于液体流动。膜丝7的上下两端还 设置有树脂密封层8,该密封层8为圆柱形或者长方形,起密封作用。 另外,在膜组件的下端还设置有下进气孔4,此外,在膜组件的下端侧面还设置有 一下出水口 2,与设置在膜组件上端的上出水口 3共同将处理完的液体排出。 在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的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浸没在欲处理液体池中,从下进气 口 4鼓入控制膜污染的空气,利用气提升原理,将欲处理液体从膜组件的下进液口 5吸入膜 组件外壳1内,形成气液两相流,摆动膜丝。一部分液体透过膜壁,作为滤过液,从膜组件下 出水口 2和上出水口 3取出,其余液体与气体一起,从上气液排出口 6排出膜组件。在自然 重力作用下,被气液两相流从膜丝上摆动洗落的部分污染物,还可由下口 5排出。 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 离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具有上端和下端,以及设置在两端之间的多根膜丝(7),其特征在于:浸没式中空纤维膜组件的两端之间设置外壳(1),外壳(1)的上端设置有环形分布上气液排出口(6);外壳(1)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分布的下进液口(5),欲处理液体从膜组件的下进液口(5)吸入膜组件外壳(1)内,一部分液体透过膜壁,作为滤过液,从膜组件下出水口(2)和上出水口(3)取出,其余液体与气体一起,从上气液排出口(6)排出膜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晓龙
申请(专利权)人:吕晓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